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运用(23分)
1.下列对诗词所表现的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A.豪放 雄浑 旷达 缠绵
B.旷达 豪放 清新 缠绵
C.雄浑 豪放 清新 旷达
D.雄浑 豪放 旷达 清新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了周瑜作为儒将的便装打扮,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他在赤壁之战时的指挥若定、英气勃发。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词,依据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人物的对话。(6分)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问:
卷帘人答:
词人又纠正说:
4.某校拟制作古代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辛弃疾的简介(不超过7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字)。(4分)
①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②22岁的辛弃疾率两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他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
③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其中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多以豪放为主。
人物简介:
人物评价: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对词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苏轼。在苏轼之前,填词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第一次使词从重视音乐的框框中摆脱出来,与音乐初步分离,进而重视文学因素,首先使词成为一种文学体裁。苏轼在词中自由畅达地表现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感慨,不仅把本来属于诗歌的“言志”内容写到词中,而且把诗里已经出现的形式技巧也用在词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词的形式技巧发生了变化。
二、阅读提升(2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7题。(9分)
祝英台近·北固亭
岳 珂[注]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 岳珂:字肃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
6.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即事抒情,借古讽今。辛弃疾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曹操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7.(对应一课一考点)两首词都写到京口北固亭的风景,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感?(6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9分)
鹧 鸪 天[注]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苏轼在黄州时。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B.“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这几句写雨后初晴,词人拄着藜杖,踏着斜阳,漫步在古城旁,徜徉于乡村外,直接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D.这首词先写词人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9.本词的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句子中的词语简要分析。(6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9分)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注]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 谩:同“漫”,“枉、徒然”之意。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开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B.“仿佛”三句实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
C.“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D.上片末两句是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两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无停顿。
11.下片“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两句是词人的感叹,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答: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在了解整首诗词风格的基础上,把握诗(词)句所表现的具体风格,然后进行比照即可。
2答案:(1)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2)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答案:(词人问)海棠花怎么样了?
(卷帘人答)还好,还好,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样子。
(词人又纠正说)你再仔细看,应是绿叶鲜绿茂盛,红花残褪变少了吧!
4答案:(人物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曾参加义军反抗金人的统治。其词豪放,抒写爱国热情。著有《稼轩长短句》。
(人物评价)他文武双全,文才盖世,被后世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5解析:该语段是围绕苏轼对词的贡献展开的。①空后面一句说苏轼开始注重文学因素,①空前面限定是苏轼填词之前,所以应和后面苏轼的做法相反,即“更重视音乐”。②空,分析前面的内容,共两点:一是苏轼把诗歌“言志”的内容写到词中,二是苏轼把写诗的技巧用在词里。②空后提到苏轼使词的形式技巧发生变化,对应前文,②空应概括苏轼对词内容上的影响,即“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
答案:①音乐因素重于文学因素(更重视音乐) ②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
6解析:选B。“即事抒情”错,应为“即景抒情”。
7答案:第一首抒发词人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第二首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思想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8解析:选C。C项,“直接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错误,应该是通过词人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9答案:反映了词人被贬黄州、百般寂寥、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凄凉之感。①“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有自嘲之意,而“三更雨”则烘托了凄凉的气氛与词人夜不能寐的落寞心境;②“浮生”表达了词人对贬谪生活无所作为以及飘忽人生的感慨;③“凉”字一语双关,既是天气凉,更是词人内心的凄凉;④一个“又”字加重了这层凄苦,表现了词人被贬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空虚之感。
10解析:选B。B项,是虚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
11解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照应上片的“问”字,词人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的情怀隐于其中,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答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虽有出众才华,但在朝廷昏庸无能、国家前途黯淡的时刻却毫无用处的感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