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14:5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一、作者档案
档案(一)
【简历】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品】 与时事有关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作品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
【评价】 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太祖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档案(二)
【简历】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早亡,少年时代生活贫困。青年时代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曾出任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他辞官归田,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 【作品】 《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评价】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背景链接
1.《短歌行》
《短歌行》当作于赤壁之战前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2.《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从此,直到他63岁时去世,再也没有出仕。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而且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政治清明。他一介文士,在奔波劳累的仕途生活中,时时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后悔的念头也冒了出来。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这一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
三、文化常识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有“酒圣”之称。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青青子衿: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建安风骨: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一、认读字音
1.子衿(jīn)        2.呦呦(yōu)
3.鼓瑟(sè) 4.掇(duō)
5.吹笙(shēnɡ) 6.越陌(mò)
7.度阡(qiān) 8.契阔(qì)
9.谈讌(yàn) 10.吐哺(bǔ)
11.羁鸟(jī) 12.守拙(zhuō)
13.暧暧(ài) 14.狗吠(fèi)
二、通假字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讌”同“宴”,宴饮
三、古今异义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古义:多少。
今义:一门数学学科。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古义:隐约的样子。
今义:因留恋而不忍分离。
四、一词多义
1.鼓
2.绝
3.归
4.去
五、文言句式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宾语前置
任务一 文本初读——整体感知,总揽全局
短 歌 行
1.感知内容
《短歌行》一诗的诗眼是“忧”,诗人为何而忧?
答:                                 
                                   
[明确] 人生短暂、贤才难求、功业未成。
2.思维导图
[明确] ①时光易逝 ②贤才难得
3.主旨归纳
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了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归园田居(其一)
1.感知内容
题目中的“归”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请用诗中原句回答:①诗人为何而归?②归往何处?③归后如何?
答:                                 
                                   
[明确]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②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③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2.思维导图
[明确] ①所感 ②宁静纯朴
3.主旨归纳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回归田园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情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任务二 文本研读——对比阅读,重点突破
任务突破一 出世与入世的碰撞——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1.出世与入世,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选择。曹操和陶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答:                                 
                                   
                                   
[明确]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招募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慷慨之叹。表面上是要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实际上表现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贤才难求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2)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明确] “掇明月”,表现了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即为人才难得,也反映出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任务突破二 志士与隐士的对话——赏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2.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请阅读本课两首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1)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
答:                                 
                                   
                                   
                                   
[明确]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其一)》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2)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如何理解呢?
答:                                 
                                   
                                   
[明确] 曹操名作有《蒿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这些作品风格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进取精神的人,称之为“英雄”是实至名归。
而陶渊明因为自身性格不适应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正是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并非浑身静穆”,却有这样的精神气节,他才如此伟大。
任务突破三 言浅意深巧设喻——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3.诗歌抽象的情感或理趣,往往是借助意象或艺术手法加以表现的。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1)这两首诗中出现了“明月”“乌鹊”“尘网”“樊笼”“羁鸟”“池鱼”等意象,它们分别比喻什么?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明确] 《短歌行》中,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绕树三匝”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
《归园田居(其一)》中,“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充满了厌恶。“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心志。
(2)《短歌行》多次运用典故,各有什么用意?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明确]
诗 句 用 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田园景色?请具体分析。
答:                                 
                                   
                                   
[明确] ①选取了田亩、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的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
②运用了白描和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白描:“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从近处写住宅的环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动静结合:“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鉴赏诗歌的“诗眼”
【考点解读】
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归”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1.句中眼。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鉴赏的方法是由字及句,由景及情。具体来说就是从字意、表现手法、景物的特点、诗人的情感等角度来体味。
示例: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第三句中哪个字用得好?
分析:“惊”字用得好,用鸟儿的惊动反衬春涧的幽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2.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很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景和理的有机统一。
示例: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最精彩的一句便是结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此类题有的要求先找出“诗眼”然后分析,有的是已指出“诗眼”要求分析。
【解题指津】
一、如何确定“诗眼”
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五个角度:
角 度 阐 释
内容方面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等
修辞方面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词性方面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结构方面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的,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位置方面 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二、多重意识鉴赏“诗眼”
1.要有多要素意识
(1)最生动,最具活力。(2)最能营造意境。(3)最易统摄全篇。(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要有多层级意识
“诗眼”在句子中、上下阕中、全篇中以及作者情感脉络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作者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篇密不可分,但是,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3.要有多角度意识
鉴赏“诗眼”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歌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三、规范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