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17课 动物笑谈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17课 动物笑谈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10:2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动物笑谈
新课导入
从来没有哪个国王,
能够像所罗门这样,
他可以和蝴蝶说话,
就像两人闲聊家常。
——鲁德亚德·吉卜林
学习目标
感受作者对动物、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科学工作专注、忘我的精神。
03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而又生动传神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02
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01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培养关心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学习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
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诙谐风趣的语言﹐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形成个体语言经验,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运用、沟通,提高审美情趣。
思维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释义
“动物笑谈”是什么意思?
“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笑谈”是全文的文眼,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读了觉得很好笑 。题目简洁凝练,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康拉德·劳伦兹
(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者,被称为“动物行为学之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灰雁的四季》等。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传说“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生物学家劳伦兹借用这个传说,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成自己的责任,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课文《动物笑谈》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文体知识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是解说、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性文章。它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它既有科技的知识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
字音字形
huī
鹦 鹉
温 驯
虐 待
神 采 奕 奕
禁 锢
余 晖
yīnɡ wǔ
xùn
nüè

ɡù
嚎 声
收 敛
蹒 跚
蹿
咒 骂
匍 匐
pú fú
háo
liǎn
zhòu
cuān
pán shān
多音字
( )主角( )角落
( )模型
( )模样
( )观察
( )道观
( )蛋壳
( )地壳


jué
jiǎo




ɡuān
ɡuàn

qiào
字音字形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诞,荒唐、离奇。不经,不正常。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匍匐:爬行。
需索:索取,求取。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理清结构
总说(1):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会带来许多趣事
(2-9)做水鸭子的实验时,引发的趣事
(10-19)鹦鹉“可可”给我带来的趣事
分写
(2-19)
课文解读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逗笑”是全文的文眼,关联词语“不是……而是……”的运用将逗笑的主角锁定在“观察者自己”,引出下文对所观察到的“趣事”的记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习第一部分:
如何理解“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这句话?
引用外行人并无恶意的批评,总体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方法往往“怪诞不经”的事实。反衬出动物行为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尊严的可贵精神,语言风趣幽默,欲扬先抑,引出下文的一系列故事内容。
第一层(2~9):写“我”研究水鸭子时发生的趣事。
第二层(10~19):写“我”饲养黄冠大鹦鹉“可可”时发生的趣事。
学习第二部分:
1.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本段点出了作者的疑问——为什么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和小凫的表现迥异,交代了实验的缘由。同时,最后一句用提问的方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水鸭子的实验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逗笑的情景?
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3.引用布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说明有动物以声音认母的先例,有力地验证了作者的结论,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4.这句调侃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以小鸭子因为“母亲”未及时发出声音而尖声哭泣这个现象,既证实雏凫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反应,又赋子小凫以人的情感,表明它们像孩童般极度依恋母亲,流露出作者对小鸭子的挚爱和呵护之意。
5.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做有关水鸭子实验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实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起因
经过
结果
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和小水鸭的迥异表现
先猜想——刚孵出的小水鸭是对叫声而不是对母鸭的形象有反应;后实验——在地上爬行,不停地学母鸭叫,带领小水鸭在草地上活动
证实了猜想的正确,“我”被人们当作疯子
这一实验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动物真挚的感情和对生命的极大尊重。
不过为了探求真理,也只好忍受这种考验了。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我”扮小鸭子母亲的艰辛。
动作描写
“我”成功指挥小鸭子的自得之情。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
写出了观光客惊讶、惊恐之态,一方面表现了“我”的行为之怪诞,另一方面从侧面衬托了“我”做实验时的专注和认真。诙谐幽默的语言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6.读第10自然段,可可被“我”收养后有什么变化呢?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开始
后来
不敢随意行动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
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变化
通过可可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我”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也可以看出动物需要自由。
7.课文写了与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哪三件趣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①在艾顿堡车站,“我”为了不让鹦鹉可可走丢,在公众场合模仿鹦鹉的叫声,引它回来。
②“可可”的恶作剧。(鹦鹉可可咬下父亲身上的扣子并分类排开。)
③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
写出了“我”行为的怪异,照应前文“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增添了文章的幽默感。
侧面描写
夸张
第一件趣事
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形象生动地写出可可的恶作剧——它咬掉父亲的扣子且分类排开,表现了它的淘气、可爱、聪明,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细节描写
第二件趣事
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咬着毛线飞的可可
动作描写
比喻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可可叼着毛线飞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
比喻
“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的纸风筝
第三件趣事
深入探究
“可可”和主人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这种亲密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文章开始写买回“可可”后让它不受脚链的约束,随意行动,它便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当“可可”把父亲的扣子咬下来时,家人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淘气的孩子,称它为“坏东西”;当“可可”把母亲的毛线团缠在树上时,全家人也都是无可奈何,让人忍俊不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可可”飞翔时,“我”叫它,它才会“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
结构梳理
动物笑谈
点明趣事,紧扣“逗笑”,引出下文
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
做水鸭子的实验时发生的趣事
饲养鹦鹉可可时发生的趣事
在火车站模仿大鹦鹉的鸣叫
可可咬掉父亲的扣子并分类摆放
可可把毛线缠绕在树上
热爱动物
尊重生命
专注忘我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我”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生动地描绘了“我”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平等共处的生活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爱心和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渴望,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体现出作者对动物的尊重与喜爱之情。
艺术特色
1.总分结构,条理清楚。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一开篇就以“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然后具体阐述居民把“我”当作疯子的原因:一方面是“我”领着小鸭子投入地在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另一方面是“我”和大鹦鹉“可可”之间的趣事。结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容。
2.语言幽默,诙谐风趣。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怪诞行为视为发疯,由此便产生了喜剧的效果;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则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黄冠大鹦鹉“可可”咬掉父亲裤子上的纽扣,把母亲的毛线团缠在树上。
这些情节让人生气之余,也使人忍俊不禁。另外文章的语言诙谐、风趣,如写众人“脸色煞白”“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等,既从侧面展现出大家对“我”行为的不理解,又带着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学有所得
侧面描写
《动物笑谈》一文中,通过写观光客、火车站的旅客见到“我”的怪异行为后的表现,从侧面表现了“我”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写作指导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的一种写作手法,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运用侧面描写时要注意:①慎重选择侧面描写的对象(人或者物);②侧面描写的内容是为了衬托或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特征。
布置作业
1.查找一些濒危动物的资料,并与同学们交流,面对这些濒危动物,我们能做些什么?
2.仔细观察一种或几种小动物,并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