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爬天都峰 第2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爬天都峰 第2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11:2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爬天都峰》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感受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1.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感受我登天都峰前后的心理变化,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
1.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感受我登天都峰前后的心理变化,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听写词语,引导: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你都会写了吗?
假日 云彩 石级 发颤 年纪 奋力 猴子
纪念 辫子 笑呵呵 鼓舞 居然
2.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根据六要素梳理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上峰顶后的顺序写出了爬天都峰的事情,并感知到了作者爬山前的心理感受:惊讶、没有信心和恐惧,爬山中又会发生哪些事情呢?作者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板书:爬天都峰 顺序 爬山前 爬山时 爬上峰顶后 所想 惊讶、没有信心、恐惧)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巧设疑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学习3—5自然段,体会一老一少的决心。
2.探究方法
(1)找出描写“我”与老爷爷对话的词句,圈画出来。
(2)组内交流:这些词句表现了“我”内心的什么变化?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总结。
3.探究活动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1)引导:就在“我”因为天都峰的高而陡而怀疑自己爬不上去时,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来了,与“我”相约一起爬山。
(2)引导:同桌分角色朗读,说说爬山前“我”说了什么话?老爷爷说了什么话?
预设1:
老爷爷:“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小朋友:“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提问:想象一下,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老爷爷可能会想:“年龄这么小的小朋友都来爬天都峰,我也不能落后,我一定要爬上天都峰!”
“我”可能会想:“年龄这么大的老爷爷都来爬天都峰了,真了不起,我怎能输给他呢!”
追问:哪个词可以看出老爷爷年纪大?
预设:白发苍苍。
思考:这时候,“我”有信心爬上天都峰吗?你从那句话感受到的?
点拨:这时候的“我”和老爷爷对爬上天都峰都树立了信心。我从老爷爷这句话 “对,咱们一起爬吧”感受到的。
(3)小结:作者通过对“我”与老爷爷的对话,充分展现了“我”爬上峰顶前由没有信心、恐惧到树立信心的心理变化,让我们读着觉得特别生动形象。(板书:所说 树立信心)
(4)师生分角色朗读老爷爷与“我”的对话,再次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阅读第6—7自然段,思考:“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感受“我”奋力攀登的姿态。
2.探究过程
(1)阅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关键词句,说说“我”在爬山过程中是怎么做的。
(2)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我”奋力攀登的姿态。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引导:找出描写爬山过程的关键词句,说说“我”在爬山过程中是怎么做的。(板书:所做)
(2)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我”奋力攀登的姿态。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预设1:我圈出的词句是“奋力向峰顶爬”“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从这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我”奋力向上爬的姿态。(板书:所做 奋力向峰顶爬 攀着铁链上 手脚并用向上爬)
预设2:我圈出的句子是“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从两个“一会儿”可以感受到“我”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四肢并用向上爬的姿态。
预设3:我圈出的句子是“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从“爬呀爬”可以感受到爬山的不容易,“终于”表现了“我们”经过巨大努力后爬上天都峰的快乐心情。
(2)同桌合作读一读,注意读出爬山过程中的艰难和爬上峰顶的快乐。体会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爬上顶峰。
小结:“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励后,奋力攀爬,终于爬上了峰顶。齐读课文第6—7自然段,体会“我”的爬山的努力及爬上山顶的兴奋与喜悦。
(三)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阅读第8—10自然段,体味“我”和老爷爷如何互相汲取力量。
2.探究方法
(1)找出描写 “我”与老爷爷对话的相关词句,明白爬山成功之理。
(2)组内交流:“我”和老爷爷如何互相汲取力量。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引导:阅读第8—10自然段,请你找出“我”与老爷爷对话的关键语句。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引导:同桌分角色朗读,说说爬山后老爷爷说了什么话?“我”说了什么话?
预设1:
老爷爷:“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预设2:
小朋友:“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从他们所说的这些话中,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什么心情?从哪里感受到的?
预设:激动、兴奋。(板书:所说 激动、兴奋)
交流:谈谈你对“我”及老爷爷所说的话的理解。
预设1:老爷爷的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说明老爷爷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想到的。
预设2:“我”的话表明,“我”由望峰生畏到树立信心直至爬山成功,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点拨:从他们的互相道谢可知,他们在爬山过程中不仅自己努力攀登,而且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在对方勇气的鼓舞下爬上天都峰的。(板书:互相道谢,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追问: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中“汲取”是什么意思?
预设:吸取;吸收。
提问:怎么理解爸爸的话?
预设1: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预设2:这句话让我明白,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3)小结:作者通过对“我”与老爷爷爬上峰顶后互相道谢的对话,充分展现了“我”爬上峰顶前由害怕到树立了信心再到激动、兴奋的心理变化,让我们读着觉得特别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8—10自然段,再次体会“我”激动、兴奋的心情。
(5)引导思考:“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预设1: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我们要按照顺序来写,就像《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爬山前,“我”站在山脚下,觉得天都峰高且陡,感到害怕,忽然一个老爷爷问“我”你也来爬天都峰,经过交谈“我”了解到老爷爷也是来爬天都峰的,于是“我俩”决定一起爬,一路上相互鼓励,努力攀爬,最后“我”终于爬上了峰顶。(板书:按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预设2:作者不仅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 同时还把“我”的所想、所说、所做都写了下来,把整个过程写得很细致。
(6)播放情境课文《爬天都峰》《诵读版),体会“我”爬山前后的心情变化。
设计意图:交流中引导学生根据顺序整理,感受阅读发现的快乐,习得用具体所想、所做、所说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作者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写出了爬天都峰的过程,并且通过所想、所说、所做,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我”爬天都峰前后的心理变化,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四、拓展延伸
过渡:《爬天都峰》中,作者不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写出心情的变化写清楚了爬天都峰的过程,而且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同样题目的一篇文章又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他风餐露宿,历尽限难,游览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上天都峰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①
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②
又走了一段路,到了半山腰。他的明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了,我背不动了。”“我的包袱不太重,”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帮你背吧”③
好不容易爬到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他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④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觉,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的湿得还厉害,两个包袱都快把他的腰压弯了,两只鞋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直不叫苦呢?”
徐霞客回答说:“爬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一起抱怨,恐怕我们就爬不上来了。”⑤
批注1:“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写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
批注2:刚走一段路,徐霞客的朋友就开始抱怨包袱太重,而徐霞客则鼓励朋友慢慢走。
批注3:到了半山腰,徐霞客的朋友就开始抱怨包袱太重,而徐霞客主动帮朋友背包袱。
批注4:离山顶不远时,徐霞客的朋友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而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并热情地鼓励他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批注5:徐霞客的话启发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只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能成功。
总评:短文讲了徐霞客和朋友登天都峰的事。在困难面前,朋友抱怨汗水浸湿衣服、包袱太重和脚被磨出血,徐霞客帮助和鼓励他,最后他们终于登上了峰顶。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只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能成功。
设计意图:阅读同题材的其他文章,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五、布置作业
1.写生活中一次难忘的事情经历,150字左右。
2.说说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