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小小运动会:《9加几》
【教材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继续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所以,让学生体会“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是教学重点。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特性,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注重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教学目标】
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自主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锻炼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自主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做运动吗?(喜欢)
师:你都喜欢什么运动?(生:......)师: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出示情境图)这些小朋友也非常爱运动,看老师正组织他们报名参加运动会呢!仔细数一数,参加赛跑和投沙包比赛的各有多少人?生:赛跑的有9人,投沙包的有6人。(师出示信息)
师:(指两条信息)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师出示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生1:赛跑的有9人,投沙包的有6人。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师:谁能再来读一读?生2:赛跑的有9人,投沙包的有6人。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加深认识,体会加法含义。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式?生:9+6
师:还可以怎样列算式?生:6+9师:为什么用加法?生:因为要求9和6合起来是多少,所以用加法算。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先看9+6,9+6等于多少?知道的同学悄悄告诉我(师俯身倾听)好多同学都知道了,也有同学还在认真思考,这样吧,借助你手里的小棒,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9+6,比比谁的办法多,开始吧。(学生活动,师巡视,初步了解情况)
师:有同学想出了好多办法,快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分享交流一下吧。(学生小组活动、交流)四、集体交流,优化算法。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生1:参加赛跑的有9人,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14、15,一共是15人。生2:把参加投沙包的一人移到赛跑人数里凑成10人,10人再加上剩下的5人,一共是15人。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对。这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一个一个数和接着数比较麻烦,9和6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师:大家真棒,现在哪位同学用学具小棒演示一遍让学生再次体会"凑十"过程。(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
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怎样计算9加几。
师:参加赛跑的9人再加上几人就凑成了十人?生:加1人
师:这一人从哪来?生:从参加投沙包的6人中的移出1人。师:10人与剩下的5人合起来是多少人?生:15人。
师:所以9+6等于多少?生:等于15。
师总结: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板书),把6分解成1和5,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5=15。
师:6+9等于几?(15)怎么算的这么快?生: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师:(指后两条信息)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再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师出示问题)
师:谁能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生:男生志愿者有9人,女生志愿者有7人。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师:怎样列式?生:9+7
师:还可以怎样列算式?生:7+9
师:哦,要求9和7合起来是多少也用加法算。9+7等于几?你会算了吗?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吧。(小组活动交流)生:把7分解成1和6,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6=16,所以9+7=16。
师:7+9等于几?生:16。师:7+9也可以看成9+7算。请同学们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有9的加法算式。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了怎样计算9+几。(板书课题)
五、自主练习,深化整理。
移一移,算一算先说图意,再圈一圈列式计算。
圈一圈,算一算通过第二题加深难度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
想一想,算一算9+1= 9+2= 9+3=9+4= 9+5= 9+6=9+7=9+8= 9+9=通过练习9加几的计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期待你的新发现!
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