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以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了解魏晋时人们率直的性格特点。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共享学习古文的乐趣。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相约同行。期,约定。
约定正午时分。日中,正午时分。
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友人)才到。乃,才。
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语气词,表示感叹。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拉,牵拉。
回头看。
丢下我走了。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已经离开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补上文中省略的人物。
例如:期日中,过中(友)不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
友
于
元方
家君
君
家君
人
君
君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就像现在的“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尊称,哪些属于谦称。
敝人 卑职 老朽
寡人 令尊 令堂
令郎 陛下 犬子
尊称:令尊、令堂、令郎、令嫒、陛下
谦称:敝人、卑职、老朽、寡人、犬子
1.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两个过错,你能看出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合作探究,质疑辨析
元方是个聪明、勇敢、明理的人。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的性格特征。
客人其实是个很有趣的人,他的可爱之处在于 “变”。彬彬有礼 ——“非人哉!”——下车拉孩子的手表示抱歉。 纵观客人从 “有礼”到“无礼”再到“有礼”的情绪巨变,虽然在信义上有所亏损,但客人不伪装,不矫情,在一个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敞开内心,充分展现了魏晋人崇尚的任诞率性的真性情。
3.“尊君在不?”到 “非人哉!”再到“下车引之。”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归纳小结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地比喻和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也让我们得到了做人要诚实守信的启示。
拓展延伸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自古英雄出少年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其他小朋友出去玩。看到了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多到都把树枝压断。许多小孩争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李子树就长在路边但却结满了那么多果实,它的果实必定是苦的。”后来别人摘来果实一尝,果然如此。
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请闭上眼睛,想象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 ……差可拟” 曰:“未若……”
提笔写一写,再交流。
2.阅读《世说新语》三、五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