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1.芦花鞋
备课组 四年级组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认识空行,知道在长文章中空行可以表示每个部分。 2.默读课文,给每个部分列小标题。 3.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4.了解本书的意义。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给每个部分列小标题。
教学难点 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聊一聊 1.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读——(出示课题) 2.这篇课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与城市女孩的故事。青铜,他是一个男孩子,不是一般的男孩子,是一个哑巴,不能说话。葵花是一个女孩子,不是一般的女孩子,是一个孤儿,两个苦命的孩子走到了一起,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记住这本小说的题目叫——《青铜葵花》。 3.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章,齐读:芦花鞋。 4.见过芦花鞋吗?我们这里有芦花鞋吗?穿过吗? 二、读一读,列一列 1.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 那鞋的制作工序是: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2.这个鞋子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一段话。看看芦花鞋还有什么特点? 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书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3.同学们,课文中写芦花鞋这么厚实,这么暖和,这么好看,这么香。其实本质上芦花鞋是什么鞋?(草鞋)在什么时候才穿草鞋?(穷日子,苦日子,难日子)告诉你哦,小说当中,大麦地芦花村那些人到了冬天都要穿芦花鞋,但很多人家连这样的芦花鞋都买不起,都穿不起。小说写的就是那个年代那样的苦日子,穷日子里面发生的故事。 4.打开课文,这一篇课文比较长是吧?这是一篇长文(板书:长文),多少字呢? 2000 多字。《小英雄雨来》它有序号,这里面有没有序号?《我们家的男子汉》有小标题,这里有没有小标题?这篇文章用什么方式将长文章分成若干部分的呢?通过预习,你们发现了吗?(空行)我们在空的地方标好一二三四。 5.回顾一下取小标题的方法。 ①根据段落内容概括法(找出事情) ②课文原话概括法(包括引用人物语言) ③中心思想提炼法(包括人物品质) 选择一个方法,默读课文,尝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交流: 预设①:围绕“芦花鞋”: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芦花鞋卖光了;最后一双芦花鞋。 预设②:围绕“青铜”:编织芦花鞋;冒雪卖芦花鞋;卖最后十双鞋;热痛卖了自己穿的鞋 有一个人他用这样的小标题,静静地看,好好地看(板书:100+1,11-1,10-10,1-1)。看得懂吗?这个算式就能把我们每一个部分当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概括出来了。 好了,你看长文章一读,一列小标题,还长吗?一列小标题以后,长文章就变成了短文章,就变成了短篇了(板书:变短篇),所以我们就能记得住内容了。 三、找一找,说一说 1.这篇文章中,还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是什么?读课文,结合“资料链接”,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2.学生阅读,并批注。后交流。 预设①: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些毛茸茸的、蓬松松的、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下来。头年的不要,只采当年的。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妹妹葵花跟着青铜,一起走进芦苇荡。她仰起头来,不停地寻觅着,见到特别漂亮的一穗,她不采,总是喊: 哥, 这儿有一穗!”青铜闻声,就会赶过来。见到葵花手指着的那一穗真是好花,就会笑眯眯的。(勤劳、淳朴) 预设2: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奶奶对青铜说:“今天就别去镇上卖鞋了。”爸爸妈妈也都对青铜说:“剩下的十一双,一双是给你的,还有十双,卖得了就卖,卖不了就留着自家人穿。”葵花也一个劲儿地说:“哥,今天就别去卖鞋了。” 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青铜不顾家人的劝阻,依然坚持去卖剩下的十双鞋,为给葵花积攒上学的费用,给家里增加收入,让人感动。) 预设3:对面屋子里围火取暖的人就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青铜却摇了摇手,坚持着守在芦花鞋旁。 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成团 地往下抛落。望着漫天大雪,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大雪天,青铜尽心尽职地守在芦花鞋旁边,一心只想着卖掉鞋子,这份纯朴负责,让人感动。) 预设4:但他们走过芦花鞋时,却有几个人停住了。其余的见着几个人停住了,也都停住了。那十双被雪地映照着的芦花鞋,一下吸引住了他们。其中肯定有一两个是搞艺术的,看着这些鞋,嘴里啧啧啧地感叹不已。他们忘记了它们的用途,只是觉得它们好看——不是一般地好看,而是特别地好看。他们一个个走上前来,用手抚摸着它们——这一抚摸,使他们对这些鞋更加喜欢。还有几个人将它们拿到鼻子底下闻了闻,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也从侧面反映青铜家的芦花鞋做得很好。) 预设5: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大喜欢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他们一个个都觉得便宜,二话没说,就一个个付了钱。青铜抓着一大把钱,站在雪地上,一时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不因为雪天卖鞋少,别人喜欢他的鞋子而趁机涨价,做人诚实本份。) 预设6: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雪花在芦花鞋下咯吱咯吱地响着。他越走越慢,后来停下了。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着。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完全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作者将青铜脱鞋子的动作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重复回放,写出天气寒冷,脱下鞋子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和决心。而青铜的笑,青铜的赤足,让我们看到一颗为成全他人而愿意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 3.老师也有一些印象深刻的内容想与你们分享。编鞋,卖鞋,雪中卖鞋,把自己的鞋卖给别人,又苦又难的时候,青铜的脸上会是什么表情?找一找。交流。 4.你们找到的也好,老师找到的也好,青铜的这么多表现中真正感动我们的是什么?内心的善良与爱,不仅爱家人,也关心陌生人的感受。(板书善良 爱) 四、听一听,写一写 1.青铜和葵花在这部小说当中遭受了这么多的苦,遭受了这么多的难。第一章《小木船》,讲葵花两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苦不苦、青铜成了哑巴,苦不苦?第二章《葵花田》,葵花的父亲意外的遇难了,他成了孤儿,苦不苦?青铜只能放牛吧,不能读书,苦不苦第三章《老槐树》,槐花成了孤儿,要寄养在别人家里,但是没有人来领他,只有最穷的那户人家青铜家把他领回家了,你看本来很穷的人家又领了一个孤儿。苦不苦?第四章《芦花鞋》,两个人只能有一个孩子去读书。苦不苦?青铜把机会让给了她的妹妹葵花。但是葵花去读书的时候,发现全班同学都去拍照了,只有他没去不能去拍照,因为没有钱,所以全家决定要做 100 双芦花鞋,卖了钱给葵花拍一张照。拍一张照片,是带颜色的照片,还要拍一张全家福。 2.作者为什么要让青铜和葵花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难? 3.你读这篇小说你就知道这篇小说的最后,曹文轩写了一篇后记,后记的题目叫《美丽的痛苦》。曹文轩说《青铜葵花》要告诉你们的大概就是什么意思? 4.看你能不能理解这段话,能不能读得懂《青铜葵花》,只要你们做一道题什么题:在我的眼里,苦难就像什么打一个比方,然后我们怎么面对这个事物。好,打开自己的本子,三分钟写一个比喻。 5.同学们,苦难有各种各样的比喻,但是我们要记住一句话,苦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板书:快乐)——保持快乐,战胜他(板书:成长),我们才能真正的成长。所以我们记住这句话,我们要在(补充板书:在苦难中快乐地成长)。读! 6.这就是《青铜葵花》曹文轩想要告诉我们的那句话,注意读小说一定要读到他的意思。对,注意我们读的都是别人的生活(板书:人生),别人的人生。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板书:思)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7.最后我借用曹文轩写给你们的一句话结尾,读——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板书设计
教学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