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15:3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文体知识,积累文化常识。
2.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3.鉴赏描写音乐的方法,总结方法技巧。
4.通过分析诗人和琵琶女的形象特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主旨。
【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2、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 3课时
环节一:知人论世
1.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思想主张 诗歌特点
前期 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江州司马以后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文学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2.了解“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
名字由来 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发起者 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主张 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3.了解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长安城一片混乱。当时白居易任左赞善大夫(太子属官),率先上书请求缉捕凶手。当权朝贵便抓住这个把柄攻击他“越职言事”,又诬陷他不顾母亲看花坠井而死,竟然写了“新井”和“看花”的诗,有伤名教,最终朝廷将其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州刺史的副职,实际是闲散职务。元和十一年,他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名篇《琵琶行》。
4.解题
①琵琶。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②“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③“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题目或前言中,其内容与诗文密切相关。
5.了解文体--歌行体
歌行体
含义 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特点 ①篇幅可短可长。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6.文化常识
①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职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②青衫:黑色单衣。唐代低级文官的服色为青色。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③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了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进、迁受、迁除;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环节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铮(zhēng) 转徙(xǐ) 浔阳(xún)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篦 (diàn bì)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àn)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2.解释下列词语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掩抑:掩蔽,遏抑。
思:悲伤的情思。 信手:随手。 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间关:象声词,这里形容鸟鸣婉转。
幽咽:遏塞不畅状。 暗恨:内心的怨恨。 迸:溅射。
舫:船。 击节:打拍子。 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
颜色故:容貌衰老。 去来:离别后。来,语气词。
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任务活动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
任务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
例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任务2:自由诵读,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
第二段 江心聆听琵琶声
第三段 琵琶女诉身世苦
第四段 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 重闻琵琶青衫湿
环节三: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 品读内涵,披文入情
思考1: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点名时间:明年 秋夜 地点:盆浦江 人物:琵琶女 诗人
事件:奏曲 自叙身世 作诗
作用:
1)、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2)、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
3)、奠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思考2:你如何理解这句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明确 : “恬然自安”,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
任务活动二 分析特色,学以致用
思考1:诗中描写了几次琵琶女的演奏?请简要说明每一次描写的特点。
一共描写了三次。
第一次是暗写、略写,只写诗人江边送客听到琵琶声,没有进行具体描写,但从“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描写,烘托音乐高妙。
第二次是明写、详写,琵琶女出场并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她演奏的内容、演奏的技艺,并由此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不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而且引出了诗人自己的“沦落”,将自己“辞帝京”“谪居卧病”之事带出。
第三次是明暗结合,写得简略。先说调子悲凄,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补足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思考2:阅读下面选段,并思考回答问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a.找出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并概括其描写的音乐的特点。
诗句 特点 诗句 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骤 小弦切切如私语 细腻柔美
嘈嘈切切错杂弹 乱中有序 大珠小珠落玉盘 圆润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抑郁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b.诗人的怎样将音乐这种虚无缥缈的存在表现出来的?
b.明确 ①比喻、对比,将抽象无形的音乐比成形象可感的实体。如”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以声喻声,声中带形,声中含情,形象描绘出音乐不同的节奏、旋律和情绪。
②运用通感的手法,赋形于声,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转移到听者主观的感觉之中,启发联想,余韵无穷。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叠词和联绵词直接摹拟声音,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
④叙议结合,妙语点睛,直接点评音乐效果,通过评价乐声来揭示乐曲魅力。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音乐带出的听者感受直接表现音乐效果,声情并茂,可见乐曲之感染力,演奏者用情之真切。
⑤侧面描写,通过听众反应、环境气氛来衬托音乐效果和魅力。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通过写听众反应、环境气氛,表现琵琶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衬托出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演奏情感令人动容。
c.小组合作,绘出音乐变化曲线图,并尝试通过音乐的起伏变化感受琵琶女情感的变化。
思考3:试分析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明确 ①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②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③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任务活动三 分析环境,感受氛围
任务说明: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描写往往能够起到渲染氛围、埋下伏笔、烘托形象、揭示主题等作用。
思考1:《琵琶行》中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请阅读诗歌一一找出来,并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思考1:
环境描写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鉴赏】:点明了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红枫荻花秋风,秋意浓浓,内蕴丰富。几笔勾画就将这如画的美丽秋景渲染得萧瑟凄凉,从而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
环境描写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鉴赏】:情境交融。月朦胧,水渺茫。离愁无法排解,苦闷难以消除。既道出了诗人的心情,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环境描写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鉴赏】:乐曲声停,但又似乎没停,如丝如缕,如泣如诉,萦绕在诗人的耳畔,渲染了当时寂静的环境气氛;也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环境描写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鉴赏】:既渲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也描摹出了琵琶女凄凉孤寂的内心世界。
环境描写5:“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鉴赏】:既写出了诗人谪居之处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孤寂、苦闷和无奈。
任务活动四 分析形象,感同身受
思考1:诗文的主旨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思考2:完成下面表格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 忧愁暗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年少时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人生转折 因年长瑟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现如今 独守空船 卧病浔阳
思考2:分析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才艺超凡,地位卑贱,年老色衰,孤苦无依;
诗人:被贬九江,孤独寂寞,感慨伤怀,失意悲凉。
思考4: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①伤琵琶女。“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
补充: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环节四:课后检测
1.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 , 妆成每被秋娘妒。
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4.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