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师说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师说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15:0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师 说
(时间:60分钟 分值:80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名句默写。(6分)
(1)韩愈提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似的。
(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师说》和《劝学》之后,请拟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这两篇文章的认识或从中悟到的道理,上、下联中分别要有“劝学”和“师说”两个词语。(4分)
答:                                 
                                   
3.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甲:老师,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老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一幅漫画表现的是某些学校“按分定制作业”的现象,期末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少做或不做作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在“保质”的基础上还要加量。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请说说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连贯、准确。(6分)
答:                                 
                                   
                                   
                                   
二、阅读提升(60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课文1~2段,完成5~9题。
5.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听说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表示反问语气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越发
6.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者,指学有专长的人,与今天的专家、学者意思相同。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的统称。
7.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段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君子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人的结论。
B.“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C.作者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选段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译文: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译文:                                
                                   
9.(对应一课一考点)第1段是如何围绕“传道受业解惑”来展开论述的?(3分)
答:                                 
                                   
                                   
(二)课外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
答韦中立①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②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苟亟来以广是道③,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宗元复白。
【注】 ①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请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②卜:估量。③苟亟(qì)来以广是道: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亟来,常来。是道,指作文之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C.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D.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陈述、答复。这里是回复韦中立的一封信。
B.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可译作“您”。仆:谦辞,柳宗元自称。
C.蛮夷: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轻蔑称呼。此处指柳宗元当时的贬地永州。
D.屈子: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中期楚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楚辞》。
12.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说明拒绝“欲相师”的理由,柳宗元首先说“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言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这也是他拒绝“欲相师”的真正原因。
B.本文在阐说道理的过程中,对反对师道的人,不论从形象还是用词上,无不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蜀犬吠日、南越吠雪的狗,他们的群怪聚骂,如“越蜀吠怪”等,都见出其批判的尖锐和力量。
C.柳宗元在这封回信中,反复强调“不敢为人师”,他虽赞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的精神,但又主张“取其实而去其名”,即不必讲求为师之名,应该注意为师之实;师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D.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在论述时人不重师道的弊端时辛辣幽默,在答复韦中立时则婉转平易,表现出长者之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4分)
译文:                                
                                   
(2)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4分)
译文:                                
                                   
14.(对应一课一考点)“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20分)
韩 愈 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④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府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注】 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ì):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④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B.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D.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16.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扬之意。
C.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D. 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二人以苦吟著称,并称“郊寒岛瘦”。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由同族兄长抚养长大,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说话率直,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没有听从,使得韩愈发怒。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和张籍关系友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4分)
译文:                                
                                   
                                   
(2)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4分)
译文:                                
                                   
                                   
19.(对应一课一考点)从本文看,韩愈在为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其行为体现了他在《师说》中的哪些观点?(3分)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答案:(示例)上联: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 下联:学习当需谦虚博览,勿忘前贤师说
3答案:(示例1)(1)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2)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2)(1)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2)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4答案:(观点1)同意。“按分定制作业”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观点2)不同意。“按分定制作业”涉嫌歧视,看似“因材施教”,其实是对部分学生的惩罚,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材施教”的依据是“材”,核心是“教”。作业量的加减,和“教”固然有关系,但与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要求相距甚远,育人的作用实在有限。
5解析:选B。B项,闻:知道,懂得。
6解析:选A。A项,学者:求学的人。
7解析:选A。A项,“君子智力不如人”错误,文中的“智”指见识。
8答案:(1)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也没有年龄大小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感到奇怪啊!
9答案:①从“解惑”出发,推论人非生而知之者,不能无惑,惑则必从师的道理;②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因此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的道理。
10解析:选B。“业”是“浅近”的主语,两者不可断开,故排除A、C两项;“好”的宾语是“言论”,所以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1解析:选D。D项,屈原代表作是《离骚》。“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2解析:选A。A项,“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不过是文章大家柳宗元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欲相师”的真正原因。文中从历史根源、现实情况、社会风气诸方面谈到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敢为人师”。
13答案:(1)现在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
(2)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名义,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的狗的惊怪狂叫,被朝廷里的人嘲笑,那就万幸了。
14答案:这两句隐含着无比的悲凄和沉痛,蕴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答复:
承蒙您屈辱地来信说,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然。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我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自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拜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刚好下大雪,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听说的话。现在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如果要我判定是不是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呢!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名义,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的狗的惊怪狂叫,被朝廷里的人嘲笑,那就万幸了。
宗元再告。
15解析:选D。“李愬”作后句的主语,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 两项。“愬妻”引起另一事件,应在前面断开,“禁中”是“出入”的对象,不能断开,“翰林学士”是“段文昌”的官职,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
16解析:选B。应是有褒贬之意。
17解析:选C。A项,“从小失去母亲,由同族兄长抚养长大”与原文不符;B项,“发怒”的是皇帝;D项,“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错误,应是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
18答案:(1)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积极地为他传扬好名声,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2)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
19答案:(工作)①无论是否显达,都与孟郊、张籍等人论文作诗;②韩愈很能奖掖鼓励后辈,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家中,即便衣食不继,也不介意。③他总是把振兴礼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
这些行为体现了他在《师说》中“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积极地为他传扬好名声,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之后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不能处理事务。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多次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掌管政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认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事,说韩愈曾经降职江陵府掾曹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称呼裴均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件事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丞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淮、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韩愈在碑中多次记述裴度事迹。而就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擒获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也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他还很能奖掖鼓励后辈,(这些人)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振兴礼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有近十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