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版语文中考名著阅读专项:9《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部编版语文中考名著阅读专项:9《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15: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艾青选诗》
如何读诗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火把》《向太阳》《归来的歌》。其作品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艾青早年被寄养在农民家庭,后来留学国外,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个“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受到民族苦难命运的感召而成为“时代的号手”,之后又跌落到历史的深谷,其人生和创作都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他在诗中将个体生命与时代、民族、社会相联系,使诗歌与所处的现实发生了紧密而有效的关联。
艾青的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这种光和色的调子,在艾青的笔下主要呈现为明暗两种:
在表现“土地”的意象和主题时,诗人多用灰黄紫的色调和暗淡的光,使现实的苦难更加沉凝;
而在表现“太阳”的主题时,他又常常采用通红、金色、浅黄、浅蓝的色调和强烈、温柔、明洁的光,使人想象生活的美好和未来的光明;
这就是色调在艾青诗中的特殊象征意义。
创作特征
情感探究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一)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五日
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要点批注
写这首诗时诗人才22岁,诗歌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充满了诗人对于光的崇敬。诗歌一开始,诗人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青灰”“绿”,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情感探究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一九三八年初
手推车
要点批注
【点拨】1938年初,诗人从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写下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行,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令人为之心碎的情境。全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真实感,它们如手推车那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
情感探究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我爱这土地
要点批注
【点拨】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中诗人化身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接着进一步描述鸟儿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诗的第二节,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年代里一切爱国志士对祖国最真挚情感的告白。
创作阶段 创作主题 创作特征
20世纪 30年代 反映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与不幸,歌颂光明 ①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②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朴素、自然,不拘泥于外在。
③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
创作特征
情感探究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黎明的通知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
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
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
说我从山的那边来,从森林的那边来
请他们打扫干净那些晒场
和那些永远污秽的天井
请打开那糊有花纸的窗子
请打开那贴着春联的门
请叫醒殷勤的女人
和那打着鼾声的男子
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
和那些贪睡的少女
请叫醒困倦的母亲
和她身边的婴孩
请叫醒每个人
情感探究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
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
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
说我从山的那边来,从森林的那边来
请他们打扫干净那些晒场
和那些永远污秽的天井
请打开那糊有花纸的窗子
请打开那贴着春联的门
请叫醒殷勤的女人
和那打着鼾声的男子
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
和那些贪睡的少女
请叫醒困倦的母亲
和她身边的婴孩
请叫醒每个人
连那些病者与产妇
连那些衰老的人们
呻吟在床上的人们
连那些因正义而战争的负伤者
和那些因家乡沦亡而流离的难民
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
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
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
工人,技师以及画家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掺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要点批注
【点拨】这首诗写作于1942(一说是1940年)年初,诗人从重庆奔赴延安,他以敏感的眼光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的曙光,于是创造了“黎明”的意象,并赋予它全新的意义。整首诗以“黎明”和诗人对话的口吻展开,诗中的“我”是“黎明”,“你”是诗人,“他们”则是渴求光明的人们。全诗大量运用排比,反复铺陈,洋溢着一种必胜的豪情。
创作特征
创作阶段 创作主题 创作特征
1941——1949 表白对人 民事业的 服从和对 伟大时代 的献身 ①内容更自觉地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
②采用民歌体写诗,竭力使诗歌格律化,通俗易懂。
③诗风朴实、明朗,语言明确、单纯。
精彩片段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二)礁石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要点批注
诗歌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还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含着微笑”等诗语,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海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创作特征
创作阶段 创作主题 创作特征
1949——1966 反映新生 活,关注 国际政治 领域 ①以清新的曲调歌颂了新生活的光明,同时又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保卫和平、反帝反殖的政治运动,还创作了不少国际政治题材的诗歌。
②把炽热的情感同冷静的睿智结合起来,显示出既热烈又冷峻的风格。
情感探究
不像丢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
失去的岁月
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
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
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
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
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
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
失去的岁月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
时间也像是气体,
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
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
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
早已离开了人间。
要点批注
【点拨】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迫搁笔二十余年,1976年又重新执笔。在这首诗中,他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失去的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在诗歌里,他把时间比作失物,比作纸片,比作气体、液体、固体,最后更巧妙地把时间比作是朋友,当你想起他的时候,他已不在人间。读者阅读这首诗,一方面触摸着作者内心的沉痛,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岁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情愫,警醒自己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精彩片段
仅仅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酒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三)镜子
一九七八年
要点批注
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镜子——一个普通的“平面”说起。镜子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但却“深不可测”。诗人先介绍了镜子的特点,因为镜子的“真实”和“直率”,所以不同的人对待镜子的方式也不同。与其说镜子是一个折射人们心灵的工具,不如说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行为方式反映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一方面赞扬了敢于直言的勇士的品格,另一方面又刻画了不敢面对现实的种种丑恶现象。寥寥数行诗,却寓意深刻。
精彩片段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四)盼望
一九七九年三月 上海
要点批注
这首诗极其巧妙地选了这样一个角度:以锚为中心,写起锚和抛锚。锚,是船上最富有代表性的事物之一。起锚和抛锚,又是海员的两个最富代表性的动作。起锚,意味着一次新的航行开始;抛锚,意味着一次航行结束。诗歌集中地写起锚和抛锚时海员的心情,并以海员的话来表达,就更具真实感和亲切感。
创作特征
创作阶段 创作主题 创作特征
1978年以后 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①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②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主要意向
意象名称 意象内涵 创作特征
土地 对劳动人民、祖国之爱的命运的隐喻 ①“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如《我爱这土地》《北方》等都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爱。
②“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赞歌。
主要意象
意象名称 意象内涵 创作特征
太阳 对希望、光明、理想及战斗精神的隐喻 “太阳”的意象是诗人对希望、光明、理想追求的象征,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是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与信念。在诗歌中,诗人反复讴歌太阳、光明、黎明、火焰等。其代表作有诗歌《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光的赞歌》等。
主题思想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农民”“太阳——光明”便是在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意象系列,常将诗的情思引领到总体象征的层次。
它们集中地体现了诗作的基本主题:对中国乡村和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对光明与温暖以及所有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而深沉灼热的爱国情绪将二者融为一体。
艾青的诗歌之所以闪耀着恒久的光芒、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源于他对基层生活的体验和坚守,源于艾青一颗火热的爱国、报国之心,源于艾青质朴无华的真情实感。
艺术特色
1.独特的意象,深刻的主题。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爱国主义则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2.忧郁的诗绪,深沉的思索。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他所处的那个特殊的战争时代。在他的这种忧郁里,浸透了对祖国、人民的深沉的爱,更表现了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信念。
3.不拘形式,追求内在的旋律美。
4.诗中有画,讲究色彩、线条。
(一)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 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
五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经典篇章练习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主要写诗人在田野漫步的情景。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动静结合的语句是“由青灰的山坡……乳液似的烟……”,色彩丰富、鲜明美丽的图画。
3.找出诗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开头两句都是静态描写:林子、山坡、草原。“草原上流着……烟……”一句运用动态描写,这样使画面具有美感、具有动感,富有活力。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把烟的清新流动感、质感以及烟的美妙描绘出来了,而且可以看见可以捉摸。比喻可谓精妙。
(二)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 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经典篇章练习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四日,雪朝
1.大堰河是谁?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2.艾青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3.艾青诗歌的艺术特性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我们叫它“艾青式的忧郁”。如何看待这种忧郁?
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痫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
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地憔悴呀
经典篇章练习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吗?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地崎岖,
是如此地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谨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间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从意象和表现手法方面分析,诗歌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呢?
(1)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
(2)选取了几类人做描写对象,突出民族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我,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
(3)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3.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诗人把自己的苦难和广大农民还有祖国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对祖国的苦难抒写得更加深刻而真切。
4.“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给苦难的祖国带来温暖,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经典篇章练习
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诗中具体描述了“鸟”歌唱的四个意象,请写出这四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1)土地:
(2)河流:
(3)风:
(4)黎明:
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
中国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独立自由的曙光
2.请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主旨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理由:这具有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对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时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3.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1)使用了象征手法。诗中的具体形象,如“鸟”“土地”“河流”“风”“黎明”都具有象征意义,而各个意象前所加的修饰语又强化了象征的作用,抒发出了缠绵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2)比赋结合。第一节以鸟自比,铺陈描绘;第二节直抒胸臆,质朴遒劲。
(3)感情不断强化,风格悲愤沉郁。
(五)手推车
艾 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一九三八年初
1.认真阅读全诗,请概括这首诗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第二部分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迹”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2.“手推车”是全诗的主体意象,这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深刻的含意?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首先,它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其次,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了“北国人民的悲哀”,同时也蕴含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旨。
诗人通过对生活中捕捉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手推车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六)复活的土地(节选)
艾 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沪杭路上
1.这首诗被称为“预言诗”,发表的第二天,抗日战争就爆发了。试体会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与憧憬,抒发了诗人期待革命胜利的愿望。
2.本诗中的“土地”象征什么?
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3.哪些诗句表现出作者兴奋、高昂的情绪?你怎么看待这种情绪?
后三句。这是当时全国人民在战争的最初期的一种昂扬斗志的反映,同时也是尚未接触到战争苦难的单纯的乐观情绪的反映,带有一种浪漫的、乐观的、昂扬的情怀。
(七)镜 子
艾 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一九七八年
1.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本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不隐瞒缺点”“谁都从中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
2.这首诗歌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3.不同的人对镜子所持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
不同的人对镜子所持的不同态度,恰好说明镜子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从反面歌颂镜子的性格。
(八)北 方
艾 青
一天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对我说:
“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
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
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孤单的行人,
上身俯前
用手遮住了脸颊,
在风沙里
困苦地呼吸
一步一步地
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载负了土地的
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
徐缓地踏过
北国的
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1.开头四行引诗有何作用?
交代了本诗的写作缘起,这四行诗仿佛轻轻打开了一扇门,一步就跨进了无边无际、使人日夜眷念的北方广阔的土地,并唤醒人们全部沉睡的情感。“北方是悲哀的”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作者感情赖以抒发的基础,整篇诗作的主要意象都是围绕这句而来的。
3.找出作者所选取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都带有怎样的色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意象:“沙漠风”“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色彩:灰暗。这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冬季的肃杀相互衬映,表现了当时中国灾难深重的命运。
2.诗中的“沙漠风”该如何理解?
既指从西北沙漠刮来的干燥的风,又指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北方的残酷侵略,使中国处在深重的灾难中。
(九)太阳的话
艾 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一九四二年一月十四日
1.“太阳”在诗中象征着
光明、希望和胜利。
2.《艾青诗选》一书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爱国主义。
3.诗中的“我”是谁?
“你们”是谁?
“我”是太阳;“你们”是人们。
4.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与读者亲近。
(十)下雪的早晨
艾 青
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
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
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
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
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看着雪花在飘飞,
我想得很远,很远,
想起夏天的树林,
树林里的早晨,
到处都是露水,
太阳刚刚上升,
一个小孩,赤着脚,
从晨光里走来,
他的脸像一朵鲜花,
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
他的小手拿着一根竹竿,
他仰起小小的头,
那双发亮的眼睛,
透过浓密的树叶
在寻找知了的声音……
他的另一只小手,
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
——一根很长的狗尾草,
结了蚂蚱、金甲虫和蜻蜓。
这一切啊,
我都记得很清。
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
那儿早已铺满了落叶,
也不会有什么人影;
但我一直都记着那个小孩,
和他的很轻很轻的歌声。
此刻,他不知在哪间小屋里。
看着不停地飘飞着的雪花,
或许想到树林里去抛雪球,
或许想到湖上去滑冰,
但他决不会知道,
有一个人想着他,
就在这个下雪的早晨。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1.写一段话概述这首诗的内容大意。
本诗描写了下雪的实景,并由雪联想出一个小孩在夏天的树林的早晨玩耍的情景,最后把眼前的雪景和夏天对孩子的印象结合起来,表达了对这个孩子的惦念。
2.品味诗中的细节描写,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的开头关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雪引起了作者的联想,也象征了儿童心灵的纯净、美好。
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或许想到树林里……滑冰”是虚写。更充分地表现这个孩子的活泼、开朗,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欢乐。
(2)诗中描写那个农家孩子,有写实,也有虚写。请将虚写部分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眷恋,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