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版语文中考名著阅读专项:11《儒林外史》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部编版语文中考名著阅读专项:11《儒林外史》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15: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清·吴敬梓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高峰
考点一:文学常识——解题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儒林小说”指一种表现封建文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小说。
“外史”是为了与国史列传的“正史”作区别,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考点一:文学常识——作者简介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的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考点一:文学常识——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是一部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全书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描写的是清代康乾时期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检测一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______________、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全书共______________回。
吴敬梓

文木老人
现实主义长篇讽刺
56
检测二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儒林”,迥异元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儒林外史>序》节选
检测二
请判断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表述是否正确,对则打“√”,错则打“×”。
A.《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每一个章回、人物事件各异,但每个人物的登场与退场,每个故事的开始、转折和结束都有着内在联系——通过“功名富贵”这个逻辑联系结紧密相连。
B.《儒林外史》中写的故事都发生在清代,讽刺的也是封建社会末期腐朽的科举制度,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并旁及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及整个社会风气,暴露了方方面面的黑暗和腐朽,显示出颇有深度的批判和嘲讽力量。


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检测二
C.《儒林外史》着力塑造了心艳功名、痴迷富贵、心性扭曲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这一类人虽有着明显的共性,但在作者传神的细节刻画下却鲜活各异,如《序》中提到的“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D.《儒林外史》在用众多反面人物形象讽刺丑恶的同时,还塑造了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正面人物,他们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不但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还寄托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追求。
E.《儒林外史》是一部经典的讽刺作品,为中国讽刺小说奠定了基础。作者非常注意讽刺的艺术,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的描写中直书其事,用鲜明的嘲讽之意和清晰的指评之语表现出自己对于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揭示出现实。
文章主要是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运用讽刺手段进行人物性格的刻画。没有“指评之语”。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第1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是全书的楔子,这句话意思是这一回作为全书的序言,概括了全书的大体内容,具有统领全文、烛照全书的作用,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
王冕的故事与全书没有直接联系,思想上却不可分割。它通过描写王冕多才多艺,却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为全书树立了一个正面理想的典型,成为全书的一盏明灯;又通过王冕对明初颁行的八股科举制度的否定和“一代文人有厄”的预言,引出正文。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中间第2-55回是主体,从周进在山东汶上县薛家集教馆,到南京来宾楼妓女王聘娘削发为尼,前后一百多年,有名有姓的人物一百七十多个。
主体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2-30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等人为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第二部分,第31-46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第47-55回,主要描写几个市井奇人。这几个“奇人”与王冕一样,多才多艺,不慕名利,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最后一回作为本书的结局,以“幽榜”赐予贤人名士不同学位。
这一结局看似温暖人心,所有贤士似乎都在结尾的这一处得到了平等,得到了慰藉。然而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自古至今也从未实现过。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第1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
第一部分(2-30回)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31-46回)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7-55回)“市井奇人”的发现。
第56回“神宗帝下诏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以 “幽榜”回映“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总体上来看,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回环式(圆形)结构
【检测1】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A.法国作家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正是由于凡尔纳无限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海底两万里》才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B.《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梓把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是以王冕为例,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C.当我们读到《艾青诗选》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样鲜活的诗句时,我们不仅惊叹其非凡的想象力,还从内心激起了对“黎明”和“希望”的巨大渴望。
D.法布尔的《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昆虫的另一面:勤劳的蚂蚁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看似笨拙的圣甲虫,竟是个能工巧匠;看似恶毒的朗格多克蝎,却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
B
王冕的故事,与后文那一群埋首经卷、只知追求功名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于那些通过读书科举当了官的老爷们的鄙视和排斥。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1)
2-3回 范进、周进
3-4回 张乡绅
4-5回 汤知县
4-7回 严贡生、严监生
7-8回 王惠、荀玫
8-13回 蘧公孙、娄氏两公子、杨执中、鲁编修、牛布衣、陈礼、权勿用
13-15回 马纯上、洪憨仙、胡三公子
15-20回 匡超人
21-24回 牛浦
25-28回 鲍文卿
29-30回 杜慎卿等
2-30回作者塑造的人物既有假名士,也有贪污的官员、作恶多端的劣绅、坐馆的秀才等,他们形形色色的丑恶表现印证了王冕的话,八股取士制度为这些汲汲于功名利禄的读书人提供了一条路径,使他们逐渐抛弃和背离了真正的儒家思想,堕落成为社会的渣滓和败类。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2)
31-34回 杜少卿(作者的原型)
34-35回 庄绍光
36-37回 虞育德
38回 郭孝子
39-41回 萧云仙、沈琼枝、庄濯江
42-46回 汤镇台、余特、余持
这些真名士无视功名利禄,有意避开科举制度,希望能够为国家、人民做些实事,挽救不良的社会风气。在他们身上,作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3)
47回 乡人们趋附方、彭两家,风气败坏。
48回 老秀才王玉辉鼓励女儿殉夫。
49回 万里冒充万中书想骗钱、高翰林鄙视其他读书人。
50-52回 凤老四的义举(对应第一部分中的鲍文卿)
53-54回 陈木南、聘娘无言的结局。
简析: 作者深刻剖析八股取士制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腐败堕落的风气从官场弥漫到了民间。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1.儒生形象
热衷功名、利禄熏心的腐儒:周进、范进
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迂儒:马二先生、鲁编修、王玉辉
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陋儒:匡超人、牛浦郎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所以他们热衷功名,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相关情节:老童生周进哭贡院
相关情节:中举人范进痰迷心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2.迂儒的典型:马静、鲁编修、王玉辉
他们视举业为神圣不可侵犯,诚心诚意地四处宣扬举业至上,真心笃信礼教,自觉以礼律己,他们既是封建思想的传播者,更是受害者。
相关情节:
马二先生遇“神仙”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3.陋儒的典型:匡超人、牛浦郎
他们原本纯朴善良,却被八股制腐蚀而最终精神堕落、道德败坏、廉耻丧尽。
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叫匡超人,这位青年才俊有一个非常穷苦的出身,在人生的初始阶段,他的履历堪称完美,热爱学习,以人为善,孝敬亲人、勤劳勇敢。但就是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最后却被世俗这个大染缸给彻底染黑掉了,到最后不但变得庸俗、低级而且伙同社会上的垃圾干起了犯罪的勾当,为了求得一官半职而不择手段。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2.官绅形象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土豪劣绅的典型:严贡生、严监生、张静斋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南昌知府王惠,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年年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děng】子(称金银的小称)声,算盘声,板子声”,“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的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师傅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如此“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土豪劣绅的典型:严贡生
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科举制度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3.名士形象
形形色色的假名士:娄三、娄四公子、杜慎卿
“真儒贤人”形象: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等。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形形色色的假名士
莺脰湖名士,娄三、娄四公子;
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斋;
莫愁湖名士,杜慎卿、季苇萧等。
他们苦苦谋求的是“异路功名”的终南捷径,实为科举制度的派生物。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打算像周进、范进那样苦熬苦挣,而是投机取巧,以刻诗集、结诗社或品评艺人的“色艺”等形式,混充名士,互相勾结,互相标榜,过着无聊的寄生生活 。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沈琼枝是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作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代表。
沈琼枝(正面人物)
考点二:内容梳理&人物形象
市井四奇人
季遐年 买字为生,且以此其乐;
王太 买火纸筒为业,又棋技高超;
盖宽 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为乐;
荆元 身为裁缝,以弹琴自娱。
他们谋生有道,精神充实;不慕荣华,安贫乐道;人格高尚,自重自尊。体现了作者在真儒、奇人两类士人理想追求破灭后,对士子人生道路、人格范式的新设计。
【检测2】阅读下面《儒林外史》片断,根据提示填写人物姓名。
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 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 ”他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选文中的他是________,《儒林外史》中还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 _____________是曾经诚实质朴的乡村青年最终堕落为泯灭人性的功名蛀虫;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______________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寄托了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真儒名贤。
周进
匡超人
严监生
杜少卿
【检测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A 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楷楷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A 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主要是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A的形象的?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严监生
答: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如“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动作描写,严监生的大侄子不理解他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侧面描写,这些共同刻画了严监生吝啬(小气)爱财如命的性格。
【检测4】名著阅读
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1)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 另一人是_______________。 (1 分)
(2)吴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_______________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_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_______________笔法。(3分)
周进
儒生
人生理想
讽刺幽默的
考点三:探究主旨
《儒林外史》通过描绘一幅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___________对读书 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贤者奇人,寄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刻地批判了______________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了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功名利禄
否定功名富贵
淡泊名利
恪守道德
张扬个性
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封建科举制度
士林的“群丑图”
【检测1】读完《儒林外史》后,小瓯在钉钉群留言:《儒林外史》写完儒林士人的故事后,却以四位市井奇人压轴。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请你回复。
【答案】小说主体部分通过展现功名利禄对周进、匡超人等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批判了荒谬举制度。在他们之后,作者以四位各怀才艺、淡泊名利的市井奇人作为压轴人物,与儒林鲜明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组人物与楔子中品行高洁的王冕呼应,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这一追求。
考点四:分析艺术特色
1.高超的讽刺艺术。
2.散而不乱的长篇艺术结构。
3.语言准确、洗练、含蓄委婉而富于形象性。
【检测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小说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B.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C.《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小说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廖廖数语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D.《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林冲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个侠义之土,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有仇必复,有想必报。
C
《红星照耀中国》不是小说,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简爱和罗切斯特终成眷属,不是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的人物是武松,不是林冲。
【检测2】会阅读方法,增阅读实效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阅读《儒林外史》,要学会赏析其讽刺艺术。请以上面选段为例,简要分析这部作品的讽刺笔法。
答:抓住周进到贡院游玩时嚎啕大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从而达到讽刺周进一心追求功名的丑态之效果,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的毒害。
【检测3】班级拟开展“读名著,谈感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围绕专题——《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写一篇发言稿,交流你的读书心得。字数200左右。
【答案】
大家好!《儒林外史》被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小说的讽刺艺术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①作者用夸张手法,②写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③鞭挞他丑恶的灵魂;①用对比手法,②写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的态度,③刻画他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①用典型的细节,②写范进的疯态,③揭示他内心和外在言行的矛盾。正是这些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显得更加深刻感人。
手法赏析:手法+内容+情感
1.《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
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2.书中曾提到有一个“书呆子”(因为推崇“举业”而麻木的人)游西湖,指的是谁( )
A.蘧公孙 B.范进 C.马二先生 D.娄三公子
C
C
3.请问帮娄家看守祖坟的是谁?( )
A.杨执中 B.沈祥甫 C.邹吉甫 D.杜绍卿
4.请问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称为什么?( )
A.贡生 B.学生 C.监生 D.考生
C
A
5.匡太公临死前对匡超人的遗嘱是以什么为重?( )
A.出人头地 B.利禄 C.功名 D.德行
6.请问王太守到了南昌府之后,衙门里出现了哪三种声音?( )
A.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B.打人声骂人声撞人声 C.玩乐声唱歌声饮酒声 D.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D
A




——清·吴敬梓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