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长城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29 19:2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重点句子理解,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链接:
世界遗产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7 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
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 年成立了政府间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由公约缔
约国大会选举产生的 21 个国家组成,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在缔约国提出建议的基础
上,确立应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范围内加以保护的各国文化和自
然遗产,将这些国际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使国际社会将其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
预习任务: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读熟课文。
预习检测
A、读拼音,写词语,我最棒。
ch ng g o níng ji tún bù
( ) ( ) ( )
d u qiào zhì huì qì p
( ) ( ) ( )
B、我会辨字组词。
崇( ) 魄( ) 屯( )
宗( ) 魂( ) 吨( )
自主、合作、探究:
1、播放有关长城的纪录片,展现如织的中外游人游览长城的情景,以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认真读课文、观看课文插图,在文中划出表现长城“长”和“高大坚固”
的词、句。并认真品读。
3、理解句子:A、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
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中的三个动词
及“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什么?
B、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来闯关:
A、我会填。
本文是按由( )及( )的顺序写的,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 )看长城,着重写长城的( );第二自然段是( )
看长城,着重写长城的( );第三自然段是展开( );第四自
然段描写(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了解“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怎么回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为仕么会发出感慨。
2、当小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长城。
学习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
预习任务:
熟读课文,达到能够背诵。
预习检测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 ),在崇山峻岭之间( )。从
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 )。
2、( )长城上,( )脚下的方砖,( )墙上的
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 )。
3、多少劳动人民的( )和( ),才凝结成这( )、( )
的万里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自主、合作、探究:
1、者为什么会发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的感慨?请学生根据课文和插图,
勾划出文中的句子,再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3、在组内当小导游向同学介绍长城。然后推荐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长城。
4、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
我来闯关:
A、我会填。
修筑长城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程。以“条石”为例,可以看出工程的艰巨性:
( )、( )、( )、( )。所以说长
城是劳动人民用( )和( )凝结成的。
B、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远看 ,它像

1、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 才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再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