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丙地区—土地荒漠化 B.乙地区—水土流失
C.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
2.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性 D.差异性
3.目前治理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体系
B.调整农、林、牧用地比重
C.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D.跨流域调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完成4-5题。
石头厝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 B.屋顶平缓——防暴雨
C.窗户小——防外敌 D.石头压瓦——防大风
5.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
C.该地房屋的主要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季节免遭台风灾害
2019年7月6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修建的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通过平原低坝和谷口高坝两级水库将水拦蓄形成湖面,用“草裹泥”(用草把泥土裹成长圆形)堆筑水坝,外覆黄土,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聪明与智慧。读“良渚古城遗址”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良渚古城外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排水、养殖和灌溉 B.防洪、灌溉和运输
C.运输、护城和旅游 D.蓄能、提水和供水
7.推测良渚先民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时间是
A.6月至9月 B.7月至8月
C.11月至次年1月 D.3月至5月
在中国,年轻人的“双城生活”已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在北京和燕郊(河北三河市的一个镇)、上海和昆山、广州和佛山………上班族市区上班、市郊居住的“双城记”,每天都在上演。据此完成8-9题。
“双城生活”一族选择在市区上班、市郊居住的主要原因有
①市区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 ②市区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③市郊房价较低 ④市区、市郊间通勤耗时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9.燕郊、昆山、佛山等类似城市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应注重( )
①增加用地供应,扩大“双城生活”一族规模
②加大户籍限制,减缓人口城镇化进程
③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商业街、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
④增加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五个能源基地中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
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
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11.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
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
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读金沙江下游河段水能资源开发图,完成12-14题。
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13.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 ②该地区能源需求量小
③水能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④移民难度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成都市提出:到2035年,围绕一心两翼高标准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一心指以龙泉山脉为主题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两翼指龙泉山脉西部的中心城区和龙泉山脉东部城市新区。据此完成15-16题。
15.成都市两翼之间的交通联系
A.航空为主,快速高效 B.高铁为主,准点安全
C.公路为主,快捷灵活 D.地铁为主,物流快捷
16.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与深圳市相比,成都的最大优势是
A.优惠政策 B.地价较低 C.众多人口 D.人才技术
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17-18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破坏植被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8.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首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三峡库区流量收支时间变化图,完成19-20题。
19. 该水库库区水位基本不变,且维持在高水位状态的时段在
A. 12~1月 B. 2~5月 C. 6~10月 D. 10~12月
20. 每年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的主要目的是
A. 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 B. 增大库区水面保障生物繁殖
C. 冲刷沉积于水库的淤泥 D. 增大水库调蓄洪水能力
某公司对旗下平台的4.5亿用户全面上线“碳账户”,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平台。用户开通加入公益行动,通过低碳生活赚取绿色能量值,点击开始进行虚拟种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生态伙伴们会为大家在现实世界种下一棵真树,有梭梭、沙柳、樟子松……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阿拉善地区是该公益行动最早种植梭梭树的地区。到目前为止,阿拉善地区的梭梭树已经被领完。据此完成21—23题。
21.阿拉善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石漠化
22.在阿拉善地区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为
A.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 C.涵养水源 D.调节小气候
23.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为
①过度放牧 ②过度使用化肥 ③过度使用农药 ④深居内陆,降水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图3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25.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选择的是
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C.大力扶植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26—28题。
26.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7.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
右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29-31题。
29.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镇化处于
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镇化阶段
30.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31.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和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D.原料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入境,该工程的终点是上海市,全长5111千米。右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示意图。据此完成32-33题。
32.我国与俄罗斯之间大力发展的管道运输
①适于各种大宗货物运输 ②运输成本较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3.建设中俄天然气管道可以
①优化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加强我国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利用上海港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据此完成34-35题。
34.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①互联互通能力不足 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缺乏
③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陈旧 ④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显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5.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中国的优势条件包括
①处于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 ②工业加工能力强
③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 ④科技实力雄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18年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右图示意长江经济带
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条件。(3分)
(2)分析为实现经济更协调,长江上游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实现优势互补而采取的措施。(3分)
(3)分析为实现生态更优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4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该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床有273处,铜矿石储量达550万吨,是全国铜矿石重要生产基地,小型采矿企业众多。大冶因矿而兴,因矿而立,但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矿产企业停产,大量工人失业,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2017年,大冶市走出一条长江经济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新道路。下图示意大冶市地理位置。
(1)说明大冶市发展采矿业的有利条件。(4分)
分析大冶市在资源枯竭后转型面临的困境。(2分)
(3)指出大冶市应对资源枯竭而进行产业转型可能采取的对策。(4分)
38.阅读图文材科,回答下列问题。
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始终是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专家学者提出“南水西调”工程,即在夏季丰水季节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水资源调往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右图为“南水西调”部分调水线路分布示意图。
(1)指出影响“南水西调”引水线路走向的因素。(2分)
(2)简述“南水西调”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分)
分析“南水西调”工程的修建对新疆社会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五莲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35题)
1.C 2.D 3.D 4.D 5.C 6. B 7. C 8.C 9.B 10.A 11.C 12.B 13.A 14.B 15.C 16.B 17.C 18.B 19.A 20.D 21.B 22.D 23.C 24.C 25.D 26.A 27.C 28.D 29.B
30.D 31.A 32.D 33.C 34.A 35.C
二、综合题(共3题)
21.(1)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社会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水陆交通便捷;国家政策扶持;市场广阔;等等。
(2)长江三角洲为长江上游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长江上游地区为长江三角洲提供能源、原料;长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长江上游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3)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整治长江航道,处理好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控制和治理沿江水污染。 37.(1)有色金属矿床多,储量大;靠近三峡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消费市场广阔;靠近长江,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利于矿产品外运。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控制高耗能产业规模,注重发展低碳经济;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修复生态坏境。
(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治理难度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升级耗时长;矿产企业停产,人才流失严重。
38.(1)输出地和输入地的位置关系;地形;城镇的分布。
(2)需要穿越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等山脉,施工难度大;沿途经过冻土区和沙漠、戈壁,生态环境脆弱,对施工技术要求高;冬季气温低且寒冷漫长,不利于施工;工业基础差,交通建设滞后,后勤供给困难,资金短缺等。(任答其中2点)
(3)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工农业用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