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理)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理)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1-29 12: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化学(理)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1年十大科学进展之一是:过去50年中的全球变暖现象很可能是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CO2聚集造成的。科学家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有科学家提出可以将CO2通过管道输送到海底,这样可减缓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送到海底越深的地方,CO2溶解得越多,同时CO2可能液化甚至变成干冰
B.把CO2输送到海底,会使海水酸性增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C.把CO2输送到海底,这是人类减缓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加的唯一办法
D.要减缓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加,有效的措施是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做阴极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负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时,在标准状况下,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1
D.用铂电极电解NaOH稀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4.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再加入30mL3mol/L盐酸  ②改用30mL6mol/L盐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 = –57.3kJ/mol,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C.由C(石墨)=C(金刚石) △H = +73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H = +285.8kJ/mol
6.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哈伯法合成氨需要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左右的高温下,并用铁触媒作为催化剂,氨在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仍较少。最近英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 trans一Fe(DMeOPrPE)2 的新催化剂,在常温下合成氨,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N2 +3H22NH3 .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哈伯法合成氨是吸热反应,新法合成氨是放热反应
B.新法合成氨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具有发展前景
C. 新法合成氨能在常温下进行是因为不需要断裂化学键
D. 新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使平衡正向移动
7.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由H2(g)、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8. 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9.N2(g)+3H2(g)2NH3(g),在四个不同容器内,在不同条件下合成氨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υ(H2)=0.3mol·L-1·min-1 B.υ(N2)=0.2mol·L-1·min-1
C.υ(NH3)=0.25mol·L-1·min-1 D.υ(H2)=0.4mol·L-1·min-1
10.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1.已知:
(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
(2)2Ag(s)+1/2 O2(g)== Ag2O(s);ΔH=-31.0kJ/mol
则Zn(s)+ Ag2O(s)== ZnO(s)+ 2Ag(s)的ΔH等于
A.-317.3kJ/mol B.-379.3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12.对于可逆反应A(g)+2B(g)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13.可逆反应: 2NO2(g )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14.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 +SO42—(aq)= PbSO4(s) +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O4(s)+2e—= Pb(s)+ SO42—(aq)
15.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mol·L—1)—2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16.将V1mL1.0mol·L-1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7. 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 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 ℃发生反应:2SO2+O22SO3 ΔH<0。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
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 g
D.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90%
18.在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 A和1mol B,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D(g),达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w mol/L,若保持容器中容积和温度不变,重新按下列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然为w mol/L的是
A 6molA+2molB B.1.5molA+0.5molB+1molC+0.5molD
C .3molA+1molB+2molC+1molD D .1molB+2molC+1molD
19. 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 2c(g) △H1<0; x(g)+3y(g) 2z (g) △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20.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3个小题,共计4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书写于其他位置的不能得分。)
21.(4分)工业上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的步骤为:

TiO2 TiCl4 Ti

(1)写出步骤ⅡTiCl4→Ti的化学方程式 。
(2)已知:①


则反 应= kJ·mol-1
22.(20分)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 C+ N2 Si3N4 + 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4)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下列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为:
①降低温度 ②将SiO2粉碎 ③增大焦炭用量 ④转移出CO
(7)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1·min-1,
则N2消耗速率为v(N2)= mol·L-1·min-1。
23、(16分)甲、乙两池电极材料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池中均为Cu(NO3)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 棒(铁、碳);乙池中的 棒(铁、碳).
②乙池中碳棒为 极,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2)若两池中均为饱和NaCl溶液:
①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甲池中碳棒为 极,该极上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乙池碳极上电极反应属于 (填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试题(理科)答题纸
21、(4分)
(1)化学方程式 。
(2)ΔH= kJ·mol-1
22.(20分)

(1)化学计量数为 ;

(2) , ;
(3)K= ;
(4)△H 零 ,

(5)
(6) (填序号)
(7)
23、(16分)
(1)① ;
② ;
(2)① ;
②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