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1-29 12: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地理(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8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右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各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是新疆区
B.B区的植被主要以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为主?
C.A区海拔高,但差别明显?
D.C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B区
B.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C区
C.C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D.D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的自然差异显著,并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3~5题:
3.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最主要原因是 (  )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C.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D.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4.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是指我国东部地区所有沿海的省区
B.西部经济地带与西部大开发的区域一致
C.中部经济地带是指我国所有不临海又不沿边的省区市的总和
D.西部大开发区域内既有临海的省区,又有沿边的省区,也有不临海也不沿边的省区
读下面两图,完成6~7题。
6.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正确的是 (  )
①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  ②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 
③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④两地皆全年少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下列关于图中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是 (  )
①右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 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③右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④出现右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8~10题。
材料一 日本花费巨资加固冲之鸟岛
在硫球群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 冲之鸟岛, 由于海水的长期侵蚀,涨潮时就会被海水彻底淹没。日本政府不惜投资巨款,用3年的时间加固了该岛。
材料二 意大利已先下手为强
一个在地中海海面下沉寂了171年的火山岛几周内可能重新浮出海面,并引起世人关注,因为它上次惊世一现曾引发起一场多国领土争端。而这次,意大利已先下手为强,率先派出潜水员在岩石顶上插上了本国国旗。
8.自古至今,海洋对于人类的影响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海洋是人类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自古至今人们容易产生以海为疆界的保守观念。
B.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海洋往往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C.在航海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毗邻海洋的海岸带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带。
D.在航海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海洋大陆架中的石油、天然气、锰、铜等资源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对象。
9.日本政府投巨资对冲之鸟岛进行加固和意大利“先下手为强”的做法,实质上是为了()
A.争夺海洋资源     B.体现大国威严
C.主要是军事用途    D.引起国际媒体注意的作秀行为
10.在今天,海洋岛屿成为全球最为热门的旅游胜地,其景观有(  )
①波浪  ②阳光  ③海鸟  ④沙滩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据此回答11~13题。
11.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  )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12.引黄济青每年11、12月至次年2月进行引水,最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降水少,青岛缺水严重
B.冬季河水含沙量低,同时可避开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用水量大
D.冬季黄河流域降雪对径流起到补充作用
13.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目的最可能是 (  )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如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4~15题。
14.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属于(  )
A.原料指向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劳动密集型工业??????   ??  D.资金密集型工业
15.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以黄土深厚、地表崎岖著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18题。
16.导致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质作用是(  )
A.黄土土质疏松       B.河流流水侵蚀
C.植被覆盖率低       D.夏季降水集中
17.目前,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洪水泛滥        B.沙尘暴频繁
C.水土流失        D.土壤次生盐碱化日益严重
18.根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有(  )
①生物措施,增加植被、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②工程措施,防止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和拦泥淤地、以坝代路
③开荒种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
④生态修复措施,通过实施封育保护措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⑤农业耕作措施,开展了坡面修梯田、条田,并且等高沟垄种植、草田轮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9.湿地之所以被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湿地具有
A.提供农副产品的功能 B.美化环境的功能
C.净化水中污染物的功能 D.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20.美国为控制田纳西河洪水灾害,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建设和完善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修建堤坝,疏通河道 D.改善气候,发展畜牧业
 读右图,回答21~23题。
21.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22.该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  )
A.水电站 B.天然气田 C.油田   D.煤矿
2010~2011年冬春季节,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干旱。读“我国部分地区旱情分布(阴影)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受此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 B.冬小麦 C.水稻 D.油菜
25.缓解北方旱情的短期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实施人工降雨 B.开发地下水
C.优化灌溉方式 D.建南水北调工程
二战前,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拥有采煤、钢铁、汽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二十世纪中后期,该地区工厂大量倒闭,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 人们形象地把该地区称为“锈带”。据此完成26~28题:
26.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世界钢铁市场供过于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你认为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振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关键措施是(  )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
B.美化环境,使用新原料、开拓市场
C.拓展交通,开发新能源,发展科技
D.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
28.与鲁尔区兴起时间不同,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 (  )
A. 中国上海的宝钢
B.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 美国旧金山工业区
D. 中国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下图是河北省栾城县的精准农业种植运行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
29.图中①、②依次表示 (  )
A.GPS GIS B.GPS RS
C.GIS GPS D.GIS RS
30.图示系统的运行有利于农业生产中 (  )
①农田水肥状况预报 ②杜绝农药的滥用 ③水肥使用量的控制
④作物产量的预测 ⑤土壤污染的治理
A.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31—32题。
??
31.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砍伐 D.过度养殖
3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开垦陡坡,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填水域造耕地,扩大种植规模 D.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33.四川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区的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计算机技术
34.在野外考察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知道自己所在地的(  )
  A.季节 B.天气 C.气候 D.地理坐标
35.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
A.搜索营救 B。灾害预测 C。环境评估 D。城市规划
下图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图(图中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回答36-37题。
36.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分析山东省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优越的条件是(  )
①位于沿海地区 ②地势平坦 ③降水丰富 ④工业发达 ⑤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⑤
37.城市化的提升对于山东省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化
B.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C.推动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D.利于改善农业用地生态环境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回答38-40题。
38.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工业化水平滞后于城市化水平
B.工业分布过于集中,环境问题突出
C.由于生产分散,基础设施成本低
D.城市优势不突出,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
39.下列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
B.“组团式”发展城市群
C.以工业发展带动小城镇的发展
D.控制农民进城,减轻城市压力
40. 下列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两者互不影响
B.工业化和城市化互相推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两者水平一直会提高
C.世界各国历史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步增长的,发展历程也完全相同
D.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也会反作用于工业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综合题(20分)
41.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请填出图中英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自然区:A ; B ;
河流: D         ; E 。
(2)F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作物熟制是       。
H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3)A区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     。
(4)C流域的中游经常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5)B区域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        ,
42.读我国某地区地理环境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该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见上图右上角附图)分析判断:
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为了保护那里的生物多样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现已在丘陵地区建立了一个_____区(填图中序号)。
(3)在城镇④周围所建的几个企业中,对城镇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是:_______。(根据图中序号所示选择填空)
⑨自来水厂 ⑩造纸厂 ⑾纺织厂 ⑿火电站
(4)在该地区能够给平原农田提供灌溉水源的水利设施有:________。(根据图中序号所示填空)
(5)在该地区的能源开发利用设施(⑦ ⑿ ⒀ )中,属于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是________。
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理科)答题纸
41. (1) A ; B ;
D          ; E 。
(2)       ,       。        。
(3)    。
(4) 。
(5)         。
42.
(1) 。
(2)      。
(3)     。
(4) 。
(5)      。

二、综合题
41.(每空1分,共10分)
(1)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青藏高寒区  D:长江  E:珠江
(2)甜菜  一年一熟  小麦(或冬小麦)
(3)水源
(4)水土流失 
(5)高寒  
42.(每题2分,共10分)
(1)C
(2)⑤
(3)⑿
(4)⑥⑧
(5)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