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20:2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大意是: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首句从昨夜的冷雨写起,其中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大意是: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芙、蓉、洛、壶”等四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诗意想象诗中离别的画面,通过“寒雨”、“楚山”体会诗人内心的孤寂;
3.抓住“玉壶”、“冰心”,感受王昌龄纯洁的内心和正直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受王昌龄纯洁的内心和正直的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诗意想象诗中离别的画面,通过“寒雨”、“楚山”体会诗人内心的孤寂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对联导入
1.导入:芙蓉楼主楼有这样一副:“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这两句对联,就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有关,他就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通过芙蓉楼以及主楼前的对联,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与诗歌的内容进行了关联,从而拉近了学生与诗歌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诗歌学习的难度。】
2.通过诗题的“送”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诗人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学法指导:看诗题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常见方法。
(二)初读诗文,理解诗意
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二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诗韵。
3.三读诗歌,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1)理解“平明”,读出天刚亮的感觉;
(2)理解“吴”、“楚山”、“洛阳”三个地名,读出王昌龄与辛渐的深情厚谊。
根据注释,利用地图呈现,“吴”、“楚”、“洛阳”三地,并体现王昌龄互送好友百里之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
【设计意图:诗中出现了多个地名,注释中对“吴”和“楚山”的解释虽然很具体,但是对于学生这些地方仍旧是陌生的,通过地图的呈现,让学生直观看到辛渐与王昌龄相送的路线,有利于学生感受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
(三)想象画面,感受孤独。
1.离别的画面,总是扣人心弦。这首诗的前两句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结合书中的注释,跟同桌说一说。
生描述,师总结:诗人是在什么时候送别友人的——天刚刚亮的时候,在哪里——江边、芙蓉楼,此时天气怎么样——下着寒雨。
2.解释“寒雨”,理解“楚山”,感受孤独。
(1)对比读:
寒雨连江夜入吴
冷雨连江夜入吴
冰雨连江夜入吴
哪一句好,为什么?
(2)理解“楚山孤”,加深学生对寒雨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读,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在句中“寒”字的巧妙,当学生无法准确表达“寒”带来的孤寂感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抓手,让学生先理解第二句,借助“楚山孤”,让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寒凉”,这样也能体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引导的循序渐进。】
3.利用诗句,理解孤独。
诗人的孤独情绪,就这样一直感染着我们,
王维的孤独是驱车塞外,满目苍凉下的一缕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白的孤独是年迈体衰,壮志难酬,“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柳宗元的孤独,是漫天大雪,独钓寒江,离亲别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认识“玉壶”,体会“冰心”
1.过度:在这寒雨满江的清晨,面对即将辞行的辛渐,王昌龄会对临行前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2.解释“洛阳亲友如相问”,思考洛阳的亲友又会问些什么?
3.总结:王昌龄面对亲友的询问,都只回答了一句话——“一片冰心在玉壶”。
4.认识“壶”,书写“壶”字。
(1)通过图片,古今对比;
(2)发现特点,指导书写,把握“上小下收中间放”这类字的书写原则。
5.拓展延伸,感悟诗情
资料链接:唐朝时期,“玉壶”是一种用来乘酒的名贵玉器,因为它晶莹剔透,毫无瑕疵,唐代人就喜欢用它来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
而令你更意想不到的是,在开元年间,当朝宰相姚崇在朝廷里展开了一次玉壶行动,所以说白了就是倡导做官之人,要像玉壶一样清正廉洁。
王昌龄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作为纯洁与正直的代表,他总是告诉别人,要跟自己一样。大家却误以为他贪图权贵,很多人都对他指指点点。没过多久,他就带着这种玉壶精神,被贬到了江宁。此时的江宁,因为战乱已经是千疮百孔,诗人来到此地也倍感孤独,正巧好辛渐路过此地,王昌龄骑上快马,冒着寒雨前去送行,这首流传千古的《芙蓉楼送辛渐》。
听完这个故事,你明白诗中“冰心”、“玉壶”是什么意思吗?
——因为这是他的信念、更是他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通过诗句是无法准确理解“玉壶”的象征义的,但通过这样一个浅显生动的历史资料,学生就能明白玉壶象征了人的“纯洁与正直”。课堂上减少了老师的讲,提升学生对信息自然获取的能力,不仅提升学生了课堂的参与度,也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所以,你看,当年他嘱托辛渐给洛阳亲友的书信中这样写道:
洛阳的亲友:
见字如面。
东都一别,已有数载。然,官落江宁,少伯虽深念亲友,奈何路途遥远,困而不见。幸有吾友辛渐途经此地,特嘱一纸。
当日遭遇诬陷,我并没有沉沦,因为我记得自己还有“一片冰心在玉壶”;
今日生活困苦,我更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因为我还有“一片冰心在玉壶”;
日后前路坎坷,我更不会自暴自弃,因为我始终坚信“一片冰心在玉壶”。
6.理解开课的对联。
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
楼上题诗,题的是什么诗——芙蓉楼送辛渐
石壁留名,留的是谁的名——王昌龄
江头送客,王昌龄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客——“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故人之心,他怎样寄托自己的玉壶冰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设计意图:课堂结尾,让学生再次将关注点回到开课的对联上,体现了课堂教学完整性。】
7.带着对诗歌的理解再读古诗。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孤寂楚山
冰心清正玉壶
作业:
1.你还知道那些跟王昌龄一样,有着“正直、纯洁”气节的人,课后收集他们的资料,
2.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上充分理解王昌龄的品格,在课后让学生继续搜集跟王昌龄一样,有着“正直、纯洁”气节的人,让学生从更多的材料中感受人物品格,以落实单元的人文主题“伟大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