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一课时名著导读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西游记》第一课时名著导读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09: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大家能说出这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那么阅读整本名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阅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魔小说——《西游记》来探讨一下。
西游记
第一课时——导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学习目标
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掌握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
1
了解写作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能够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2
学习并发扬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百折不挠、朝着既定目标一往无前的精神。
3
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文学家。他虽自幼聪颖好学,却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四十多岁才补上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因看不惯官场黑暗,不久愤而辞官,晚年绝意仕进,专心著述。背景介绍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后来,其弟子辩机根据其口述西行见闻,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记叙了取经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异域风情。内容概览《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其他神妖如猪八戒、二郎神、红孩儿等也都各有所长,读来令人兴趣盎然。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被林庚先生称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全书结构
西游记
第一至七回
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
第八至十二回
写唐僧出身、取经缘由。
第十三至一百回
小说故事的主体,写师徒四人历经81难,取回真经。
取经路线取经路线阅读指导方法
1.初读:读通
2.再读:读懂
3.三读:读活
精读
跳读
: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广泛的联想
:主动舍弃,有意忽略,追求效率
如何进行阅读?
为什么要学会精读和跳读的方法?
(2)好书不厌百回读
(1)书籍浩如烟海
《红楼梦》107万余字
《水浒传》96万余字
《西游记》82万余字
《四世同堂》100万余字
阅读指导方法
1. 他见那些小妖齐上,慌了手脚,遮架不住,败了阵,回头就跑。原来是道路不平,未曾细看,忽被蓏萝藤绊了个踉跄。挣起来正走,又被个小妖,睡倒在地,扳着他脚跟,扑的又跌了个狗吃屎,被一群赶上按住,抓鬃毛,揪耳朵,扯着脚,拉着尾,扛扛抬抬,擒进洞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二回)
(1)请问“蓏”字怎么读?
(2)这个字不认识影不影响读这一段话?
读luǒ。
为了不影响阅读节奏和兴趣,可以猜读,也可以忽略。
跳读
阅读指导方法
2.遂别了樵夫,径至芭蕉洞口,但见那两扇门紧闭牢关,洞外风光秀丽。好去处!正是那:
山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烟霞含宿润,苔藓助新青。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几树乔松栖野鹤,数株衰柳语山莺。诚然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曲径荜萝垂挂,石梯藤葛攀笼。猿啸翠岩忻月上,鸟啼高树喜晴空。两林竹荫凉如雨,一径花浓没绣绒。时见白云来远岫,略无定体漫随风。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
(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中间的诗歌不读有没有关系?
阅读指导方法
1. 主动地舍弃。跳读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读方法。跳读是通过省略次要信息来加快大脑对文字的反应速度,是阅读速度与思维过程的同步进行。
阅读指导方法
方法指导-跳读
2.有意地忽略。跳读是有取有舍,跳跃前进。也就是略去一些内容,只撷取文章中的关键部分的阅读方法。
3.求得更高的效率。跳读不仅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因为跳读的意义在于对读物的大幅度跳跃,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捕捉本质信息,形成新的思维流程。
阅读指导方法
方法指导-跳读
(一)细读
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
精读
阅读指导方法
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二)精思
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阅读指导方法
想一想,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三)鉴赏
孙悟空的话     
罗刹女的话     
“撮盐入火,火上浇油”   
“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 
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情形
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
机智善变
泼辣犀利
阅读指导方法
首先,精读要细致。长篇小说往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事件环环相扣,作者为了使文章结构严谨、有条理,通常采用前设置悬念,后层层释疑的办法,有时前有铺垫,后有照应,有时多条线索并行,而且相互交错。这样能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对读者提出了细心和耐心的要求,否则就不容易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不到小说的精彩。
阅读指导方法
方法指导-精读
其次,精读要善于思考。长篇小说往往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如果在阅读时仅限于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阅读的意义和收获就很有限了。如果在阅读时多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能对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充分地领略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的魅力。例如,阅读《西游记》时,对其中所描写的人物,可以从其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思考人物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
阅读指导方法
方法指导-精读
2.选择你喜欢的人物进行介绍
4.试着创作新故事
6.谈谈你的启示
1.选择你喜欢的情节进行介绍
3.选择你喜欢的片段或者句子进行赏析
5.概括本书的艺术特色
阅读任务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