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 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 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7 19:4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词的意思。
3.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词中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词中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读悟结合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查好的资料,老师准备做好的课件。
课型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清平乐·村居》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谁能背诵
先抽背、再集体诵读。
(二)辛弃疾还写了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词。
(三)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1)这是一首词。
(2)词牌名:西江月。
(3)题目:夜行黄沙道中。
(4)时间:夜。
(5)地点:黄沙道中。
(6)事情:行。
师:诗人夜行黄沙道中看到了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体会吧!
二、初读词、初步整体感知
1.自由练习,把这首词读通顺。
2.谁能读给我们听听?(“见”读“现”)
3.采用不同形式读,达到读通顺的程度。(男女生读,分小组读等)
三、再读课文,体会意境
(一)拿出准备的资料,看着屏幕上的图片,读读注释和句子,把自己想象成辛弃疾,说说自己的见闻感受。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走在黄沙岭中,抬头一看,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夜风 伴随着蝉的鸣叫。(夏天,天气很热。)
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稻田边,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正是稻谷扬花的时节,写出了作者对自然热爱,及夏天的生机勃勃。)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着急)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旧时相识的茅店、围绕土地庙附近的树林,就在小溪上的石桥转个弯儿便看见了。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在“路转溪头”后才忽然见到。(惊喜)
可以看出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
5.把自己想象成词人,完整地讲一讲今晚的所见所闻。
(二)体会词中表达的感情
1.小结词的主要内容:看到、听到、闻到、想到。
2.体会词人心情的变化:高兴→ 着急→ 惊喜
3.体会表达的感情: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三)尝试背诵
1.划分节奏。
2.试着背诵。
四、课堂总结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所见)
明月 惊鹊
鸣蝉
上阕
清风
西江月
(所闻)
蛙声
七八个星,两三点雨
下阕
(气象突变)
旧时茅店,溪头忽见
(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