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元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元日》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20: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元日》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元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全新的热闹景象,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诗人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既表现出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也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选编意图:本首诗作为本单元第一课中的第一首,应指导学生细致学习。它既承担着“指导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在后两首古诗的学习上由扶到放”的作用,又承载着“引导学生收集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使命。
二、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在本课三首古诗的教学中,我尝试打破以往古诗教学的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以《元日》为例,指导学生细致学习,本课后面的第二、第三首诗则可以让学生运用学法、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只需在旁进行点拨指导。在教学中用多层次的理解感悟、多层次的吟诵,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建立情感连接点,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三、学情分析:
《元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读通读顺并不难,重点是里面一些词汇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收集资料等方法来进行理解,对于此阶段孩子来说,借助注释已经基本掌握,而收集资料是本课,乃至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一项重要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想象画面则是学习古诗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以上的实际情况和知识起点,结合现代过年时的风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古诗。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符”。
2.学习《元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想象画面等方式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并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4.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想象画面等方式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并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2.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难点:
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七、教学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其他古诗。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奠定基础
1.图片导入。师出示图片,生猜这是哪个传统节日。
2.过渡:这一时一物都是我国传统节日的印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元日》,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理解“元日”;你们知道元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拓展理解“元”。“元”就是开始、第一的意思,古代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的人就叫做“状元”,军队里领兵打仗、神勇第一的头领就是“元帅”,农历正月的第一天,就是我们的春节——“元日”。
5.知作者,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板书:王安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春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老师想问问,你们春节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呢?大诗人王安石笔下的春节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猜节日,激起学生的兴趣。借助注释解诗题,让学生明白借助注释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在此基础上,询问生现代春节的习俗,唤醒学生对春节的记忆,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宋朝春节与现代春节的情感连接点,为本首诗的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通古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3)读出节奏,男生读、女生读。
【设计意图:本首诗的生字并不难,传诵度也很高,学生一下子就能读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也降低了识字难度,通过题目初步了解诗歌讲的传统节日是春节,也可以发现通过注释理解词意。】
(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找出习俗。同学们,这首诗是描写春节的,诗中都写了过春节的哪些习俗呢?快读读诗歌吧!
【预设一】 放爆竹(放鞭炮)【板书:放爆竹】
①理解“爆竹”,学生汇报。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查阅资料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春节的热闹。【板书:查阅资料】
②查字典理解“除”,并尝试描述整句画面。
出示字典解释:
a. 去掉,过去;
b.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
c. 任命官职。
③师引读:炮声隆隆,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所以作者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通过看注释、图片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抓关键字词理解古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预设二】喝屠苏酒【板书:喝屠苏酒】
①初步想象。同学们,屠苏酒是什么滋味呀?你们知道吗?
②师播放屠苏酒的视频。
③引导想象:大年初一,春风和煦,酒香四溢,饭菜飘香的大圆桌上都有谁?是啊,这么多人的人,他们举起屠苏酒,都会说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聊一聊吧!
A.孩子们举起酒杯,乐呵呵地对长辈说:“ 。”
B.老人端着屠苏酒,笑眯眯地对孩子说:“ 。”
C.大人们碰着酒杯,笑哈哈地说:“ 。”
④生反馈汇报。
师过渡:喝完屠苏酒,心里有什么感受?是啊,喝下去的不仅仅是暖暖的屠苏酒,还有新年的祝福,新春的美好!
⑤感悟后再配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再读。难怪王安石说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板书:节浓】节日的氛围可真浓厚啊!
【设计意图:古诗中的关键词着力指导,是学生通反复过诵读实践,加深对诗歌的领悟,培养语感,体会浓浓的节日气氛。】
【预设三】换桃符【板书:换桃符】
①借助注释理解“换桃符”。
换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同学们,“符”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符,信也。代表事物的标记和记号。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辟邪祈福,过年的时候,我们在大门上挂上一个用桃木做成的“符”,代表这什么呢?
看来我们过年真是少不了这样一个祈福辟邪的“符”!(出示田字格的符)②学写“符”字。
A. 师生交流书写要点;
B. 师范写;
C. 生练习书写;
D. 同桌互评。
③理解“千门万户曈曈日”。
A.读诗句,想象画面。
B.引导生充分发挥想象,让整个画面更加丰富。
C.创设情景读
新年伊始,朝阳初升,勤劳的人们忙碌着……
阳光普照,桃符新换,团圆的人们嬉笑着……
朗朗乾坤,岁岁皆安,幸福的人们期待着……
过渡:孩子们,这不仅仅是人们的期待,也是王安石的期待啊,你瞧,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这些简单又温暖的场景,也是他的毕生所求。所以,他才将这份期待融入到了这首《元日》当中。
⑤同桌交流:
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安石的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节日场景?
多么生动的画面,多么难忘的节日啊!谁能再来说一说。【板书: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重点围绕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中通过借助注释、查阅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通过想象画面理解古诗中的内容,充分运用引读、创设情境读等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悟体悟诗情,感受整首诗传递的欢乐喜庆的氛围,并反复通过朗读,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
(四)了解背景,体悟诗情
那现在你们觉得王安石写完这首诗的心情如何?刚刚我们同学在分享时已经说到,王安石已官至宰相,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为什么关注普通老百姓过春节时的点点滴滴,并满眼喜悦呢?
1.补充资料。
王安石正是宋朝的宰相,为了让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他推行了变法。元日,王安石看见家家户户热闹的过春节,联想到变法刚刚开始出现新的气象,而国家也会因此繁荣富强。他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2.这首诗除了喜悦,还想表达什么呢?
是啊,就是家家户户,他希望每一家都能在这平凡的节日里,平平安安,热热闹闹,团团圆圆。【板书:家圆】只有家圆才能国兴,只有国兴方能家圆。
【板书:国兴】
3.配乐朗读:读出喜悦,读出诗人的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借助古诗中的关键字词,细细品味、揣摩背后的意蕴,与诗人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
九、拓展诗句,作业布置。
1.同学们,如果你也被王安石的这份理想和抱负所感动,课后请你再背背这首诗。
2.拓展诗句。其实还有很多古诗都展现了传统节日的风采,比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1)生自读诗句,并用本节学过的方法尝试想象画面,猜一猜这是什么节
日。
(2)带着感受再读诗句。
总结:相信大家一定惊叹于我们中华传统节日的博大精深,下去继续搜集并整理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尝试用课上学的方法去理解它们,为我们的综合性学习做准备,同时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追寻中华民族的根。
【设计意图:提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布置学生完成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本课所学,复习古诗中所描绘的节日情景,又能引导学生收集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