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朝花夕拾
鲁迅
名著导读
作家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民族魂”。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三闲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等。
作家生平
少年时期 家产中落,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 求学南京,留学日本,弃医从文
归国任职 迷茫困顿,愤而离职
文坛先声 《狂人》《呐喊》,《语丝》主将
民主战士 《彷徨》论争,组建“左联”
左联盟主 离寓避难,《故事新编》
名著导读
鲁迅的一生
少年时期——1881-1897
关键词:
浙江绍兴
学名周樟寿
三味书屋,寿镜吾
伙伴章闰水
家产中落,世态炎凉
名著导读
奋力求学——1898-1909
关键词:
求学南京
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天演论》
留学日本
仙台医学专科学校,藤野严九郎
弃医从文
“日俄战争教育片”
鲁迅的一生
名著导读
归国任职——1909-1918
关键词:迷茫困顿
生理学和化学教员,植物学翻译
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研究金石,涉猎佛学
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
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鲁迅的一生
名著导读
文坛先声——1918-192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
《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鲁迅的一生
名著导读
民主战士——1925-1929
“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记念刘和珍君》——遭追捕,赴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职——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磋商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鲁迅的一生
名著导读
左联盟主——1930-1936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务委员
遇战事,在火线中,避居内山书店
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
1936年逝世
鲁迅的一生
名著导读
说说你知道的鲁迅的作品集及其代表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收录有《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药》《故乡》等14篇小说。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
《彷徨》小说集,收录有《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
《华盖集》收录了鲁迅的31篇杂文, 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读书》《论辩的魂灵》《夏三虫》《忽然想到》《碎话》等。
《野草》散文诗集,收录了《风筝》《希望》《秋夜》等。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辑成书,改为《朝花夕拾》。鲁迅在写作这些作品时曾经受到北洋军阀当局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1925年他因为支持学生运动,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爱国进步学生,鲁迅遭反动政府的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来又遭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说:“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
创作背景
名著导读
作品速览
《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狗·猫·鼠》
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
《无常》
描绘传说中的勾魂使者的《无常》;
《父亲的病》
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
《琐记》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
《藤野先生》
回忆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藤野先生》;
《范爱农》
思念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变革的巨大热情和期望。
名著导读
分类一览
童年童趣、少年经历 怀念故人 批判嘲讽
《五猖会》 《阿长与〈山海经〉》 《狗·猫·鼠》
《无常》 《藤野先生》 《二十四孝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范爱农》 《父亲的病》
《琐记》
名著导读
《狗 猫 鼠》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文章是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名著导读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开始仇猫的原因是长妈妈说“我”可爱的隐鼠被猫给吃了。(《狗.猫.鼠》)(______)
√
名著导读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名著导读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B.《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作者对阿长的憎恨。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既讽刺庸医,也批评封建主义的孝道,表明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态度。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朝花夕拾》中的《琐记》中提及。
B
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对阿长的怀恋。
名著导读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是“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来历是:一位长辈的赠品。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和“卧冰求鲤”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名著导读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提到的孝道故事共有_______个,其中最使作者不解和反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莱娱亲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7
郭巨埋儿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介绍到:《二十四孝图》是“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来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作者反感“老莱娱亲”这个故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长辈的赠品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
名著导读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名著导读
《五猖会》描述了儿时到东关看五猖会前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以“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拦,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家庭教育
无奈和厌烦
名著导读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五猖会)所叙述的内容是:作者儿时前往东关看五猖会前被父亲抓住背《鉴略》,终于背完却因时间迟而去不成了。(______)
名著导读
《无常》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名著导读
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____________ ,黑无常又叫_____________,人们喜爱的是______________。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__________________。
活无常
民间传说
死无常
白无常
名著导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名著导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中“她”是_____________(人物称呼),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我”讲过关于“____________”的故事,而在《______________》里踏死了“我”心爱的隐鼠。
美女蛇
长妈妈
猫狗鼠
名著导读
《父亲的病》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名著导读
《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因为作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表达了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之情。
名著导读
《琐记》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名著导读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琐记》介绍了作者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______)
√
《琐记》一文中表达对衍太太的不满时写了几个件事?(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C
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
让鲁迅看不健康的书籍
污蔑鲁迅先生偷东西
名著导读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名著导读
下面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10 篇。
B.《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琐记》。
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中的“他”是寿镜吾先生。
E.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B
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应该是《无常》和《五猖会》。
D
这句话中的“他”应该是藤野先生,而不是“寿镜吾先生”。
名著导读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名著导读
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D
《范爱农》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不主张发电报,是范爱农觉得清政府对他们的电报没有任何反映。
范爱农是众多怀有激烈的爱国热情的战士之一,他是个思想激进、个性倔直、不趋炎附势的正直青年。
名著导读
简而言之
抨击正人君子的:
控诉封建孝道虚伪残酷的:
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摧残的:
表现童年的乐趣,对大自然热爱,对知识追求,又有对封建教育批判的:
对庸医误人的愤慨,批判迷信,弘扬科学的:
写家道衰落,饱受人冷眼。表现世态的炎凉,与封建主义决裂的:
追念师恩的:
怀念友人的:
《狗·猫·鼠》《无常》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保姆
邻居
恩师
父亲
老师
朋友
名著导读
长妈妈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名著导读
长妈妈
◆人物性格特点:愚昧、迷信、粗俗、不拘小节、饶舌多事、淳朴、善良、真诚、热爱关心孩子
◆人物相关故事:1、踩死我的隐鼠;2、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3、喜欢切切察察;4、“大”字的睡相;5、懂得许多“规矩”和“道理”;6、给我讲“长毛”的故;7、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名著导读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名著导读
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平等待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人物相关故事:1、穿衣服马虎,曾在火车上被人疑心为贼。——不拘小节
2.添改“我”的讲义——对学生关心,认真负责
3.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的认真、严格、循循善诱,对科学的尊重
4.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
5.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严谨求实的精神
名著导读
范爱农
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进步但不合时宜、妥协、懦弱。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名著导读
范爱农
◆人物相关故事及鲁迅对他的态度
1、“绣花鞋风波”“让座事件”(初到日本留学,关吏检查行李时,被翻出所带的绣花鞋;范爱农等人在火车上互相让座。)【鲁迅很是鄙视】
2、范爱农的老师被杀,但他在东京同乡会反对鲁迅等人发电回国,与鲁迅作对。
【鲁迅非常愤怒,认为他冷漠无情、懦弱,与人背道而驰,觉得他“可恶”】
3、没钱回乡,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只得在乡下教几个小学生糊口。革命的前一年再次遇到鲁迅,两人冰释前嫌成为好友。【鲁迅认为他为人正直,爱憎分明】
5、绍兴光复后鲁迅当了师范学校的校长,范爱农当监学,工作认真勤奋。【鲁迅与他成为战友、知己】
6、报馆案风波后鲁迅去了南京,范爱农失去了工作,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鲁迅得知后作诗悼念他。【 鲁迅同情、悼念他。】
名著导读
父亲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名著导读
父亲
◆人物相关故事
1、鲁迅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勒令他背书。
2、父亲患水肿,长年延医治病,却无法康复。
3、父亲临终前,“我”在衍太太的催促下,一直叫父亲,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
名著导读
邻居衍太太
◆邻居衍太太:一个十足的两面派,经常在背后怂恿孩子们做坏事儿,事后又在人前做好人。心术不正 ,虚伪自私。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鄙视她。
相关故事:
1、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
2、鼓励小孩吃冰;
3、鼓励小孩打旋;
4、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
5、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谣言
6、 无论孩子闹出什么乱子,也决不去告诉个人的父母。
7、假如有的孩子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
名著导读
◆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人物相关故事:
1、 “我”向他询问 “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迂腐,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
2、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
◆庸医
陈莲河——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名著导读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阿长与<山海经>》中“我”一般情况下称“阿长”为阿妈。(_____)
②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_____)
③范爱农死后,朋友们募集了一些钱给他女儿作为将来的学费。(_____)
√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全书中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原著进行梳理,填写表格。
身份 人物
中国老师 寿镜吾
日本老师 ①________________
家人 父亲
朋友 ②________________
保姆 长妈妈
邻居 ③________________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衍太太
名著导读
艺术特色
五个方面
1.夹叙夹议并融入自己的感情使作品富有张力。
2.杂笔手法的运用夹以评论,展示出作者真实而丰富的世界。例如对阿长妈妈的描写,对其深深怀念的同时揭露了封建腐朽思想。
3.善于以小见大,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出发挖掘事物的本质。如《父亲的病》对误人庸医的控诉,深刻揭露了传统文化中的弊端。
4.喜用反讽手法,善用正话反说,言此而意彼。如《琐记》中对“衍太太”的描写娓娓道来而无不充满了指责和讽刺。
5.常用对比手法,在鲜明的对照中突出主题。例如《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喜爱和对猫的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如在《无常》中通过人鬼对比深刻地刻画了某些人的无耻。
名著导读
思想情感
⑴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⑵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⑶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思想。
⑷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
⑸揭示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
名著导读
阅读练习
阅读练习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________________(体裁)集,共10篇。最初在《_________》发表时,原题是《________________》。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目前,我们已经学过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________________》。
回忆散文
莽原
旧事重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朝花夕拾》批判了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朝花夕拾》写出了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朝花夕拾》表现了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过程。
D
“表现了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过程”在《朝花夕拾》中没有体现
阅读练习
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全书由《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五猖会》等十篇文章组成。
B.《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C.《朝花夕拾》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性格特点是迷信、不拘小节、朴实。
D.《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 。
A
鲁迅的散文《风筝》选自《鲁迅全集》的《野草》散文诗集。
阅读练习
4.关于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狗· 猫· 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 “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B
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阅读练习
6、“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7、《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8、《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阅读练习
C
D
C
9、《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10、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11、《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
A.有 B.没有
阅读练习
C
B
A
12、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3、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4、《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5、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阅读练习
B
C
B
D
一、写出鲁迅的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的代表作各一部。
二、《朝花夕拾》中讲到“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是那几篇?
三、表现对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的是?
四、表现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的是?
五、默写出《朝花夕拾》的篇目。
阅读练习
一、写出鲁迅的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的代表作各一部。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且介亭杂文》
二、《朝花夕拾》中讲到“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是那几篇?
《五猖会》《父亲的病》
三、表现对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的是?
《范爱农》
四、表现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的是?
《无常》
五、默写出《朝花夕拾》的篇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狗·猫·鼠 ;父亲的病 ;阿长与山海经;琐记;
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 ;五猖会 ;范爱农 ;无常
阅读练习
感谢收看!
阅读经典名家名作 感受大师情怀
读文学名著,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可以学到我们在家庭和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文学名著是前人留下来的精神瑰宝。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时间并不宽裕,那么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确保较高的阅读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