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1.掌握解放战争的发展阶段,掌握重要事件。
2.知道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政治努力和军事努力。
3.理解新民主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两种前途的较量
1.抗战胜利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
材料一 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成功协调了两国对华政策,表示一致支持国民党统一中国而不支持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美国答应以受降和接收为名帮助国民党运送大批军队,抢占战略要地……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世杰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外蒙占独立等条件,换取苏联“予中国以道义上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予国民政府”、“不供给武器与中共”。
一一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
美国主张:建立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民主政府,维护其在华利益,而不希望在中国发生内战。
苏联态度:亲蒋疏共。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三封电报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蒋中正哿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蒋中正梗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选自1945年8月重庆《中央日报》
探讨1:蒋介石为什么短时间内三次电邀毛泽东?
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国民党方面: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如果毛不去:就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去: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国际舆论: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
毛泽东给蒋介石的回复电报
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毛泽东未养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选自1945年8月重庆《新华日报》
毛泽东等人为什么又去了重庆?有何意义?
毛泽东等人抵达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原因:一是尽量争取和平;
二是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意义: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小结:抗战胜利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
主要矛盾: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国内人民:渴望和平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蒋介石: 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2.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 结果: 签署 《双十协定》
(2)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3)斗争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4)意义:按照协定,1946年初召开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6年初 地点: 重庆
内容: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探讨2:内战能否避免?为什么?
材料二:国共两党互不信任的程度相当深,国民党在1946年初拥有比共产党多五倍的军事优势,自信有能力一举摧毁敌方。另一方面,共产党轻蔑地称国民党为“纸老虎”,并且肯定自己能在一场延长的斗争中,将这只纸老虎撕个粉碎。
双方都坚持一套对方无法接受的合作条件。国府要求共产党在建立立宪政府之前交出军队,而共产党则坚持这样的合并应在立宪政府建立之后实施。国府鼓吹在联合政府中实行总统制;中共则坚持要内阁制。由于国民党最有可能控制中央政府,特别是其执行部门,所以共产党坚决要求较大程度的省级自治和强有力的立法机制来制衡行政机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在毛泽东离开延安前,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他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毛泽东又部署了击破蒋军进犯的作战准备,调派十万军队和大批干部,北逾长城,挺进东北……
——王先金《 国共合作与争斗》
材料四 1945年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期间,基于反对美国势力进入东北的战略考虑,苏军开始受命积极支持中共占据东北。10月4日,苏方通知中共东北局……决心从军事上援助中共。之后已知中共方面所得到的武器就有三批,“其中步枪约10万支,轻重机枪约3400挺,掷弹筒约500个,大炮100余门,各种弹药将近2000万发。”不久,苏方又“把南满的大批兵工厂、武器弹药仓库,甚至一些重型武器和飞机统统交给中共。”
——路文娟《对苏联给予中共东北解放战争军事援助情况的考察》
原因:
①国共两党积怨很深,互不信任。
②蒋介石不肯放弃一党专政的地位。
③由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所决定;毛泽东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④苏联军事上的支持,增强了共产党夺取政权的信心。
二.人民的解放战争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内战爆发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2.战略反攻:1947.6-1948秋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9-1949.1
时机: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敌人进行战略收缩。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1月东北解放军,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和华北解放军 ,歼敌55万余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和华北解放军,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4.胜利阶段:1949.4-1951.5
(1)北平谈判
①背景: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中国共产党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②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3)追歼残敌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探讨3:解放战争为什么能够迅速取胜?
南京电信局有一个“军话专用台”,专门接转总统府、国防部等要害部门的电话,共有九名工作人员,其中七人为中共地下党员。蒋介石之“用人不疑”,与毛泽东“保持高度警惕性”之风格迥然不同。
—高华《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军委、毛主席善于采纳前线指挥员的建议,及时修改计划,适应变化的情况,并再次重申给予总前委刘陈邓“临机处置”之权,这是淮海战役所以能顺利发展并取得全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达军事文选》
接受人员吃尽了抗战八年之苦,一旦飞入纸醉金迷的平津地区,直如饿虎扑羊,贪赃枉法的程度简直骇人听闻。
——《李宗仁回忆录》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国民党: 在内战的大部分时间里,所有政府雇员的工资平均3个月上调一次。但这样的调整从来没有赶上过生活成本实际上的上涨速度,教师和公务员仍然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中,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实际收入甚至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
——胡素姗《中国的内战》
共产党:为了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共产党除了要求企业增加工资,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例如,共产党鼓励工会建立消费者合作社,工人可以在合作社买到燃料和衣服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从而缓解了市场波动和通货膨胀给工人带来的压力。
—胡素姗《中国的内战》
“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法币的发行量,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蒋介石感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十一条 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第十二条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国民党方面:失去民心,最终失败
军事 军事战略错误;战术用人失策。
政治 官员贪污腐败;领袖独裁专制。
经济 币制改革;民不聊生
共产党方面:赢得民心,最终胜利
军事 军事战略正确;战术用人得当。
政治 政府清正廉洁;军民践行民主。
经济 土地改革;民受其惠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合作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合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敌对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内战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合作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年) 敌对 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 新民主主义胜利,内战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