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第八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诗句与“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
B.俯首甘为孺子牛
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D.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2.下列不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的一项是( )
A.《故乡》《孔乙己》
B.《狂人日记》《阿Q正传》
C.《祝福》《论雷峰塔的倒掉》
D.《有的人》《大堰河﹣﹣我的保姆》
3.“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话中对“野草”理解错误的是( )
A.野草暗指鲁迅,因为他作《野草集》,以象征手法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B.野草生命力顽强,不怕风吹雨打,更不怕火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情愿作野草的人顽强不屈,斗志昂扬,永不言败。
C.野草野蛮生长,到处蔓延,不受控制,会侵占庄稼和有益植物的领地。
D.因为鲁迅先生有一部作品叫《野草集》,作者借此赞美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4.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对这句话中加点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作者因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很自卑的心理
B.写出了闰土的见多识广和作者对他的钦佩之情
C.写出了闰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作者心里简直就是神童
D.写出了乡村孩子比富家少爷博文广见
5.将左边有关“交友”的词语与右边相对应的意思连线。
患难之交 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之间的交情
布衣之交 指同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君子之交 意为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
八拜之交 指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
莫逆之交 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
6.句式转换。
(1)天空中飘着大雪。(改为比喻句)
(2)你承认电子计算机是“天之骄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3)地球资源枯竭了,人类怎能活?(改为陈述句)
(4)曹操气得脸都红了。(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5)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改为反问句)
(6)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改为比喻句)
(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改为反问句)
7.读下面作品的题目,先归类再回答问题。
①长袜子皮皮 ②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③七色花 ④鼹鼠的月亮河
⑤小王子 ⑥爱丽丝漫游奇境 ⑦狐狸的钱袋 ⑧呼兰河传
⑨稻草人 ⑩雪地寻踪 魔法师的帽子 呼啸山庄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太空越狱 月光手帕 鸟儿街上的岛屿
(1)按要求,给上面的题目分类。
①用主要人物作题目:
②用地点作题目:
③用主要事件作题目:
④用物品作题目:
(2)从上面的题目中,或从你读过的作品的题目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题目,并说说理由。
我最喜欢的题目: 。理由: 。
8.课外阅读我能行。
中年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这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肖像描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为什么“我”当时会这样?
(3)下列对外貌描写蕴含的深刻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说明中年闰土饱经忧患。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说明他们这是遗传。
C.“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说明闰土生活贫寒。
D.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用比喻修辞写出闰土劳动的艰辛。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看书,爱买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些钱,叫作“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书回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一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欣喜得像发狂了。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②得到很多好处。
③形容事物(多指书籍、文献等)数量繁多,极其丰富。
(2)请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鲁迅爱书 爱看书事例:
爱看书事例:
爱抄书事例:抄过很多书,受益匪浅。
特别爱护书事例:
(4)这篇文章通过鲁迅爱书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10.写作。
题目:《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
要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等进行刻画,叙述清晰,有条理。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第八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诗句与“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
B.俯首甘为孺子牛
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D.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解答】A.出自宋朝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居》,意思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B.出自鲁迅的《自嘲》,意思是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C.出自唐朝李绅的《悯农》,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D.出自唐朝李白《咏石牛》,请你不要说老牛老了,行动迟缓了,你没有看到吗?廉颇八十岁了还可以上场杀敌呢!
故选:B。
2.下列不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的一项是( )
A.《故乡》《孔乙己》
B.《狂人日记》《阿Q正传》
C.《祝福》《论雷峰塔的倒掉》
D.《有的人》《大堰河﹣﹣我的保姆》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是艾青。
故选:D。
3.“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话中对“野草”理解错误的是( )
A.野草暗指鲁迅,因为他作《野草集》,以象征手法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B.野草生命力顽强,不怕风吹雨打,更不怕火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情愿作野草的人顽强不屈,斗志昂扬,永不言败。
C.野草野蛮生长,到处蔓延,不受控制,会侵占庄稼和有益植物的领地。
D.因为鲁迅先生有一部作品叫《野草集》,作者借此赞美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解答】这句话出自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三十周年而写的诗《有的人》。《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以象征手法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鲁迅热爱野草,甘做野草,甘愿在燎原大火中燃尽自己,这句诗是对鲁迅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献身精神的赞誉。故A B D正确,C错误。
故选:C。
4.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对这句话中加点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作者因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很自卑的心理
B.写出了闰土的见多识广和作者对他的钦佩之情
C.写出了闰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作者心里简直就是神童
D.写出了乡村孩子比富家少爷博文广见
【解答】“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写出了乡村孩子比富家少爷见多识广,表现了作者对他的钦佩之情。
故选:B。
5.将左边有关“交友”的词语与右边相对应的意思连线。
患难之交 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之间的交情
布衣之交 指同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君子之交 意为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
八拜之交 指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
莫逆之交 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
【解答】答案为:
患难之交﹣﹣指同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
君子之交﹣﹣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之间的交情。
八拜之交﹣﹣指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
莫逆之交﹣﹣意为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
6.句式转换。
(1)天空中飘着大雪。(改为比喻句)
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
(2)你承认电子计算机是“天之骄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你不得不承认电子计算机是“天之骄子”。
(3)地球资源枯竭了,人类怎能活?(改为陈述句)
地球资源枯竭了,人类不能活。
(4)曹操气得脸都红了。(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曹操气得都红了脸。
(5)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改为反问句)
地球难道不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吗?
(6)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改为比喻句)
邱少云趴在火堆里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
(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改为反问句)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难道不遵守纪律吗?
【解答】(1)考查改写比喻句,要有把什么比作什么,有比喻词;
(2)考查改写双重否定句,要有两个否定词;
(3)改陈述句,增加“不”,变问号为句号;
(4)改变词语的排列顺序,“脸”和“都红了”调换位置。
(5)考查改写反问句,增加“难道不”,句末加疑问词“吗”,句号改为问号;
(6)考查改写比喻句,要有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有比喻词“像”;
(7)考查改写反问句,句子中“必须”改为“难道”,句末加疑问词“吗”,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
(1)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
(2)你不得不承认电子计算机是“天之骄子”。
(3)地球资源枯竭了,人类不能活。
(4)曹操气得都红了脸。
(5)地球难道不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吗?
(6)邱少云趴在火堆里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
(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难道不遵守纪律吗?
7.读下面作品的题目,先归类再回答问题。
①长袜子皮皮 ②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③七色花 ④鼹鼠的月亮河
⑤小王子 ⑥爱丽丝漫游奇境 ⑦狐狸的钱袋 ⑧呼兰河传
⑨稻草人 ⑩雪地寻踪 魔法师的帽子 呼啸山庄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太空越狱 月光手帕 鸟儿街上的岛屿
(1)按要求,给上面的题目分类。
①用主要人物作题目: ①⑤⑨
②用地点作题目: ④⑧
③用主要事件作题目: ②⑥⑩
④用物品作题目: ③⑦
(2)从上面的题目中,或从你读过的作品的题目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题目,并说说理由。
我最喜欢的题目: ② 。理由: 由这个题目,我能大体了解故事的内容,明白了这个故事主要是讲了一个叫尼尔斯的人骑着鹅旅行的事 。
【解答】认真分析所给题目的特点,然后选择,找出自己喜欢的题目,结合题目特点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
(1)①①⑤⑨ ;
②④⑧ ;
③②⑥⑩ ;
④③⑦ 。
(2)②由这个题目,我能大体了解故事的内容,明白了这个故事主要是讲了一个叫尼尔斯的人骑着鹅旅行的事。
8.课外阅读我能行。
中年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这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肖像描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从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五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肖像描写主要表现闰土生活的困苦,劳动的艰辛。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为什么“我”当时会这样?
因为“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已完全被封建等级观念所取代。
(3)下列对外貌描写蕴含的深刻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说明中年闰土饱经忧患。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说明他们这是遗传。
C.“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说明闰土生活贫寒。
D.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用比喻修辞写出闰土劳动的艰辛。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可知从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五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肖像描写主要表现闰土生活的困苦,劳动的艰辛。
(2)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可知,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已完全被封建等级观念所取代。
(3)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可知,A、C、D分析不正确,B分析有误,“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说明他们生活的困苦,劳动的艰辛。
故答案为:
(1)从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五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肖像描写主要表现闰土生活的困苦,劳动的艰辛。
(2)因为“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已完全被封建等级观念所取代。
(3)B。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看书,爱买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些钱,叫作“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书回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一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欣喜得像发狂了。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欣喜若狂
②得到很多好处。 受益匪浅
③形容事物(多指书籍、文献等)数量繁多,极其丰富。 浩如烟海
(2)请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鲁迅爱书 爱看书事例: 对《山海经》念念不忘,梦寐以求
爱看书事例: 把压岁钱攒起来买书
爱抄书事例:抄过很多书,受益匪浅。
特别爱护书事例: 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4)这篇文章通过鲁迅爱书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文中意思是“欣喜得像发狂了。形容高兴到了极点。”的词语是“欣喜若狂”;文中意思是“得到很多好处。”的词语是“受益匪浅”;文中意思是“形容事物(多指书籍、文献等)数量繁多,极其丰富。”的词语是“浩如烟海”。
(2)考查了过渡句。结合内容理解,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这句话用“酷爱读书”总结上文,用“喜欢抄书”引出下文,因此是过渡句。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鲁迅爱看书的事例有对《山海经》念念不忘,梦寐以求和把压岁钱攒起来买书,特别爱护书事例是: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4)考查对人物的正确评价,这篇短文写了鲁迅先生小的时候,爱读书,爱买书,爱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赞扬了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
(1)①欣喜若狂 ②受益匪浅 ③浩如烟海;
(2)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3)对《山海经》念念不忘,梦寐以求。
把压岁钱攒起来买书。
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4)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10.写作。
题目:《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
要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等进行刻画,叙述清晰,有条理。
【解答】范文:
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
在夜空中,总有颗是最闪亮的星星。在早上,花丛中,总有朵最漂亮的花朵。沙滩上,总有个充满阳光的贝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许多不同的人,但是有一个人,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就是我们班的董泰龙。
董泰龙今年十一岁了,和我同岁。他长得还挺英俊,黝黑的皮肤,浓黑的眉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闪动着热情的光芒,透着机敏和灵气。我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的外表,而是他的为人。
他学习不算好,但他乐于助人。假如你忘记带什么东西了,他准会在第一时间内借给你。他有时甚至会将自己唯一的英语书借给别人,自己却甘愿受罚。而我对他的印象深刻,是因为那件事。
那一回,是下课时间。我正做着老师布置的习题,突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令人恶心的“香”味。我放下笔,寻找气源,哦!原来是一位同学吐了,呕吐物散发了难闻的气味。这些呕吐物不堪入目,我们班的班长问:“谁去收拾一下?”大家都无动于衷,这时,有的同学鬼鬼祟祟地溜了出去,有的同学面面相觑,还有的同学若无其事。身为班干部的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我的心里很矛盾,这时,董泰龙站了出来,把拖布和簸箕拿了出来,把呕吐物一点一点装进簸箕,倒进厕所。又坦然地回到自己地座位。
他做得是那样轻松,那样自然,没有一点儿嫌弃的意思。顿时,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我由衷地佩服他!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