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峡》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30 09: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者姓名 学校
学科 语文 年级/班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三峡》
上课时间 学生人数
单元背景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课时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注重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基于上述依据,以及本课特点,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背诵课文。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年级和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八年级学生阅历浅,少有真切体会,或许在感悟语言优美上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人语言的魅力,学习古人简洁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很有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 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2、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联词成句,创造新意。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想象出画面意境来体会文章的写景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一、构建动场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板书课题、作者)(出示三峡风光片) 多媒体出示
自主学习 了解作者及《水经注》。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 师范读。听准读音及停顿。阙 曦 襄 溯 御 湍 巘 漱 涧 嶂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礹/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⑴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缺”,空缺哀转久绝 通“啭”,声音转折⑵ 古今异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冲上,漫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很,实在) 或王命急宣 (有时)⑶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哀转久绝(消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巘多生怪柏(极高)(4)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名作动,指善跑的马。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作名,指急流。回清倒影——形作名,指清波。每至晴初霜旦——名作动,指结霜空谷传响——名作状,在空荡的山谷里;动作名,回声。(5) 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象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湍;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着清波;倒影:倒映着影子)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大声读出你的译文,体会三峡的美。 教师引导,以学生小组互动交流为主。 多媒体总结出示
三、交流探究 学生自己反复朗读 1、如此美文,引导学生读出情感与韵味。学生先试读,师生共同讨论读法。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第1段:语气稍高昂,读出山的雄奇挺拔的气势,略带惊叹之情。。 第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第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有赞美之情。 第4段:语速稍慢,语气稍低沉,略带悲伤之情,读出秋景的悲凉。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生评价。3、齐读。 配合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反复朗诵。
四、综合建模 出示课件字词练习:标出下列字的注音:阙、嶂、曦、襄、溯、御、漱、涧、啸、属注意下加粗字的意思: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课件出示
课后反思 古今异义词汇较多,引导学生加强辨别识记。2、文章语言优美,概括性强,必须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引导学生理解美文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