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精讲精练(二十):循环系统【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精讲精练(二十):循环系统【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08 20:4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血液的组成:如果在装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抗凝血剂,并静置一段时间,血液就会分层上下两层:上层是透明、淡黄色的液体,叫做血浆,下层则是呈暗红色的血细胞。
2.血细胞的结构与特点:
3.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
4.心脏及其结构:
5.心脏的工作原理
6.血液循环:
7.血型与输血:
输血原则:原则上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观察供血者血细胞与受血者血浆是否会发生凝集,根据上述原则,可依据下表进行输血,但必须少而慢
例1、如图是描述某种人体结构或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乙代表人的左心室,甲代表肺静脉,则丙,丁可分别代表主动脉和肺动脉
B.若乙代表人的小肠,甲代表食物中的脂肪,则丙,丁分别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C.若乙代表B淋巴细胞,甲代表抗原,则丙,丁分别代表淋巴因子和记忆细胞
D.若乙代表人的组织细胞,甲代表葡萄糖,则丙,丁分别代表乳酸和尿酸
例2、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在此过程中( )
A.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低处扩散到浓度高处
C.流经ECMO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D.人体在ECMO中完成了呼吸作用
例3、如图是ABO血型的输血关系图,有关血型及输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的ABO血型是由血清中的凝集素决定的
B.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血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C.人体大量失血后,输同型血与输O型血的要求是一样的
D.AB型血只能接受其它血型的血,不能输给任何血型
例4、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各不相同,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那么( )
A.甲的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 B.乙的红细胞上没有凝集原
C.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D.甲的血型是AB型
例5、如图所示,A、B、C、D、E、F代表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Ⅰ、Ⅱ、Ⅲ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________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图丙中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1.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将下腔静脉扎紧,从上腔静脉灌水,则流出水的血管是( )
A.下腔静脉B.肺静脉C.主动脉D.肺动脉
2.如图所示,A代表某器官,①、②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表示肾脏,则②内的血液尿素含量增加
B.若A表示小肠,则②内的血液营养物质含量减少
C.若A表示骨骼肌,则②内的血液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若A表示肺,则②内的血液氧含量增加
3.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两人的的血型鉴定结果如图所示,则( )
A. 甲的红细胞中没有凝集原 B. 甲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
C. 乙的红细胞中只有B凝集原 D. 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4.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系统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在此过程中(  )
A.氧合器代替了呼吸道的作用 B.经过ECMO后,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
C.EMCO帮助患者在体外完成体循环 D.动力泵相当于心脏的作用
5.下图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请分析回答:
(1)水往低处流,但血管[3]内的血液却能按箭头方向向上流动,原因很多,其中该血管内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血液从血管[4]流到[5]后,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下降”);血液从血管[6]流到[7]后,血液成分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2种物质)
(3)你现在在考试,大脑思考问题需要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其分解产物为________。
1.如右图为心脏工作某一时刻的示意图,该时刻心脏状态为(  )
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B.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C.心房心室同时收缩 D.心房心室同时舒张
2.我国提倡公民义务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中采血,而非动脉采血(如图)。对此,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3.如图为血管及血液中物质相对含量示意图,若a中流的是甲类型血液,c中流的是乙类型血液,则b可以表示为( )
肺部的毛细血管 B. 小肠处的毛细血管
C. 肾脏处的毛细血管 D. 大脑处的毛细血管
4.ECMO是一种体外膜肺氧合器,短时间可完全替代心肺功能,用于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急救。工作原理如下:血液由股静脉B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回到患者颈静脉A。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泵”代替了循环系统中心脏的功能
B.氧合器中氧气从低浓度处扩散到高浓度处
C.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经过气体交换后回到患者颈静脉中的血是动脉血
5.医院在救治危重病人时,都用到监护仪,以监视病人的心率、体温、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
(1)如图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其中“ECG 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 。
(2)氧饱和度是指氧气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程度,可以反映人体的呼吸通气能力。
(3)救治失血过多的病人常需要输血,应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科技发展到今天,血型也可以“改造”,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 “去除”后,就可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
参考答案
例1、解:A、若乙代表人的左心室,甲代表肺静脉,则丙,丁可分别代表主动脉。不能代表肺动脉,故A错误;
B、若乙代表人的小肠,甲代表食物中的脂肪,脂肪在小肠内被多种消化液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则丙,丁分别代表甘油和脂肪酸,故B正确;
C、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B细胞受到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故C错误;
D、若乙代表人的组织细胞,甲代表葡萄糖,葡萄糖在组织细胞内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丙,丁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水。故D错误。
故选:B。
例2、 A
【解析】根据心脏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的特点,以及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解答此题。
【解答】A..“氧合器”(即人工肺)可将人体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静脉血经管道引出,流入“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再经“血泵”将血液泵回人体的动脉,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正确。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氧合器不能代替了呼吸道的作用,错误。
B. 氧气从浓度高处处扩散到浓度低处 ,错误。
C..流入“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到“氧合器(即人工肺)”,外界氧气扩散到“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血液变成动脉血, 二氧化碳减少,错误。
D.该设备帮助患者在体外完成肺循环,错误。
故选A。
例3、解:A、人类的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按照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 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A错误。
B、血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因此骨髓来自不同血型的捐献者时,移植后病人的血型会改变,B正确。
C、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可少量输入,不得已才采用。C错误。
D、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AB血型的人可以输给AB血型的人。D错误。
故选:B。
例4、 B
【解析】在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的红细胞含有A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的红细胞含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不含有抗A、抗B凝集素,O型血的红细胞不含有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
【解答】丙的血型为B型,含有抗A凝集素,丙的红细胞能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甲的血型可能是A型或O型,而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所以甲为A型血,根据题意甲、乙、丙三个的血型各不相同,分别是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因此乙为O型血,而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不含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例5、(1)氨基酸;①(2)Ⅱ
【解析】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在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彻底消化成氨基酸,因此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
【解答】(1)图中食物中蛋白质进入A消化系统后,在消化道中的胃开始初步消化,最终被分解为物质是氨基酸,由小肠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图丙中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通过肺循环和体循环运送到全身组织细胞。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 Ⅱ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氨基酸;① (2)Ⅱ
1.D
【解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上腔静脉连接的是右心房,然后是右心室,血液会经肺动脉流出心脏,所以从上腔静脉灌水,水会从肺动脉流出;
故答案为:D。
2.解:A、若②代表肾脏,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A错误。
B、若②代表小肠,则此血液循环是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则①中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B错误。
C、若A表示骨骼肌,则此图表示体循环的一部分,经骨骼肌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C错误。
D、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若A代表肺,则①表示的是肺动脉,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②是肺静脉,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人的血型有四种:A型、B型、AB型、O型,不同的血型混合时,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的现象,故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解答】根据图中信息可知,B型标准血清和受检者血液,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因此乙为B型血,而B型血中只含有B凝集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解:A、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系统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可见养合器不是代替呼吸道的作用,A错误;
B、通过氧合器吸氧,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B错误;
C、EMCO帮助患者在体外完成肺循环,C错误;
D、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养合器的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可见动力泵相当于心脏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5.(1)静脉瓣(2)升高;氧气;无机盐(3)CO2和H2O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解答】(1)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因为静脉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静脉瓣,所以血管3内的血液能按箭头方向向上流动。
(2)血管4是入球小动脉,5是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浆与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浆相比,蛋白质和血细胞的浓度明显增大,是因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血管6是肾动脉,7是肾静脉,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也被肾脏的组织细胞利用了,因此,流出肾脏的血液氧气的含量减少,无机盐、尿素含量减少。
(3)现在在考试,大脑思考问题需要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其分解产物为 CO2和H2O。
故答案为:(1)静脉瓣 (2)升高;氧气;无机盐 (3)CO2和H2O
1.解:由图中血液流向箭头可知,血液正由静脉流回心房,所以右心房和左心房正处于舒张状态;图中血液进入心房,房室瓣关闭,右心室和左心室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进入动脉。
故选:B。
2.C
【解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为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故答案为:C
3. A
【解析】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
【解答】分析右图可知,乙血液中的含氧量高于甲血液,而乙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甲血液,可以判断乙为动脉血,甲为静脉血,因为a中流的是甲类型血液,c中流的是乙类型血液,由此判断a血管内是静脉血,c血管内是动脉血。可以判断出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B
【解析】
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养合器的“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可见“泵”相当于心脏的作用,A正确。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高处扩散到浓度低处,B错误。
C.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工作的原理是: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可见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C正确。
D.通过氧合器吸氧,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D正确。
5.(1)心率(2)血红蛋白(3)凝集原
【解析】监护仪上的, ECG代表心率、TEMP代表体温、SpO2代表血氧饱和度、RESP代表呼吸频率、 NIBP代表无创血压,而IBP就是有创的。
(1) ECG代表心率。“ECG 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心率60次/分。
(2)氧饱和度是指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程度,可以反映人体的呼吸通气能力。
(3)血型的种类是由凝集原决定的。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 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00年, 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 分为A、B、AB、O四种血型, 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去除“后, 就可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精讲精练”讲义(二十)
循环系统
知识精讲
典型例题
课内精练
课后提分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课内精练
课后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