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追寻历史印迹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这一学习任务主要是在对文本创作背景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梳理重要历史事件,探究英雄形象,区分政论性开幕词、纪实性回忆录、新闻等不同体式的革命文化作品的不同功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
2.梳理重大历史事件,明确其对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重要历史意义。
梳理重大历史事件,明确其对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重要历史意义。
学习活动一:讲述历史,解说奋斗历程
02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目 录
导入
01
作业
04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走上了曲折的现代化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领导人民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挺进。在这一光辉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内涵丰富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这些精神力量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
导入
01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用自己的文字记录我们身边的典范,完成一本“家乡英雄模范”文集的编写。在接下去9个课时的学习中,我们要跟着教材重拾历史记忆,去看看中华民族奋斗路上的那些事、那些人以及那些被记录的文字。
导入
01
要求
学习活动一:讲述历史,解说奋斗历程
02
1.请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完善中华民族奋斗历史年代尺的绘制,解说重要时间节点。
①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
②内容涉及: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学习活动一:讲述历史,解说奋斗历程
02
示例
要求
学习活动一:讲述历史,解说奋斗历程
02
2.请用一句话解说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历程。
①展现道路曲折;
②体现民族心理;
③揭示历史意义。
学习活动一:讲述历史,解说奋斗历程
02
从被迫开门到主动走出去,从自卑迷茫到自信坚定,中华民族用血汗与坚韧迎来了一个真真正正属于中国人的崭新时代!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请根据5篇课文叙写的历史事件,圈画出文中的重点语句,探究这些事件在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的重要历史意义。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可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梳理。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篇目 历史事件 课文描述 历史意义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1.《长征胜利万岁》
历史事件:1935年红军长征取得阶段性胜利。
课文描述:“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历史意义: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经过367天的努力,红军取得长征胜利。长征胜利的革命意义是实现了三件事:展示力量(长征没有打散红军队伍,而且红军还能经常打胜仗);宣传革命(红军打了很多胜仗,还扩充了队伍,十一个省两万万人民知道了红军的存在);播撒火种(建立了许多地方苏维埃政府、地方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到达陕北后留下一万多精干)。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做到了这些,星星之火就可以成燎原之势。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2.《大战中的插曲》
历史事件: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
课文描述:“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他们。”“后来,被俘日军士兵愿意留下的越来越多,他们就组成了一个‘反战同盟’支部。”美穗子这件事,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日本人民很受感动。那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得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感慨。他们说,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件事,更使他们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表示要道歉,要感谢,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历史意义:在残酷、激烈的抗战环境中,以聂荣臻为代表的晋察冀抗日军民用一件“小事”彰显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以及人民战争的正义性,八路军对待美穗子以及日本被俘士兵的做法感化了日本军民,促使他们反思战争,这对两国交往具有深远影响与重大意义。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历史事件: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课文描述:“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历史意义:会议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毛泽东庄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4.《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历史事件:1962年焦裕禄到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课文描述:“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36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鲜血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
历史意义:在兰考县三年自然灾害和社会主义建设大背景下,焦裕禄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面貌,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新中国建设树立了榜样。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5.《别了,“不列颠尼亚”》
历史事件:1997年香港回归。
课文描述:“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历史意义:香港在1841至1898年期间被三次割让给英国,历经百年沧桑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标志了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6.《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历史事件:2020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课文描述:“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的中国抗疫,在中华民族史册、人类发展史册上写下悲壮雄浑的篇章。”
学习活动二:理清事件,谈论重要意义
03
历史意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人民在挺过最艰难的时刻后,向着彻底战胜病毒、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目标大步前进;中国人民展现的民族气节与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外观看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观后感。
作业
0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梳理并探究革命者形象,体会革命英雄人物的革命情怀与伟大品格。
2.掌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探究细节刻画的妙处。
掌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探究细节刻画的妙处。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学习活动二:还原情境,设计人物素描
03
目 录
导入
01
作业
04
中华民族素有英雄情怀,这一情怀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成为辉映和引领中华民族的灯塔。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激励着当下国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精神的源泉,感受中华民族奋斗路上英雄的担当吧。
导入
01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熟读文本,梳理革命者的主要事迹,探究人物形象。
根据优秀革命者信息登记表,梳理人物事迹,
概括人物形象。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优秀革命者信息登记表
形象主体: 照片设计:
革命(建设)经历与突出事迹:
形象概括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形象主体: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领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
突出事迹: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行者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内外压迫者,恢复政治协商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形象概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辈是一群为国家前途与民族未来奋不顾身、顽强抵抗的革命英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团结、真诚合作、致力于民族发展大业的政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领袖是一批有胆识、有魄力、有信心的革命者;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深明大义、团结一致的民族。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2.《长征胜利万岁》
形象主体:红军。
突出事迹:红军成功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长征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之壮举:行军时间之久前所未有(超过二百六十七天);行军路程之长前所未有(走过十一个省,最长达两万五千里路)。
形象概括:中国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顾全大局、英勇顽强、不畏艰难险阻、敢于牺牲奉献、始终不忘革命、不忘救国救民的人民的军队。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3.《大战中的插曲》
形象主体:以聂荣臻为代表的晋察冀抗日军民。
突出事迹:拯救日本小姑娘并将其送回日本,给日本官兵写信进行政治工作。
形象概括:以聂荣臻为代表的八路军是一支正直善良、团结协作,为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而战斗的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革命队伍。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4.《别了,“不列颠尼亚”》
形象主体:中国共产党。
突出事迹:在香港租期行将届满之际,我国政府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和多达22轮的谈判,与英国政府在1984年12月19日签署《中英联合声明》。根据“声明”,1997年7月1日0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形象概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的政党。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5.《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形象主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4亿中国人民。
突出事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北京、武汉、浙江、陕西等地考察调研,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主持一系列会议,发表一系列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四早”防控要求和“四集中”救治要求,为抗击疫情制定正确战略策略;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决定对武汉“封城”,因时因势部署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在党中央的号召下,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加入抗疫队伍,筑起联防联控的钢铁长城;以武汉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大体、顾大局,积极配合抗疫行动。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形象概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坚毅果敢、指路定向的领导力,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组织动员力,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执行力的政党。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精神内涵的民族;更是一个重视生命、提倡科学、懂得反思、胸怀博大的民族。
学习活动一:概述事迹,辨识英雄形象
02
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的人物形象分析会在本设计方案的第七课时呈现。
学习活动二:还原情境,设计人物素描
03
结合课文内容,根据文中某一情境的描写,为书中的革命者设计一幅素描,放入信息登记表中“照片设计”一栏。请说明你如此设计的理由。
大家可以分成六个组,每组负责一篇课文,设计一个(组)人物,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要求
①人物素描要体现人物形象;
②可以适当增添些情境元素;
③注意细节设计的精妙。
学习活动二:还原情境,设计人物素描
03
本单元人物形象可分为个人形象和群像两种。在设计人物素描前,大家要关注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时运用的方法,如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等。
学习活动二:还原情境,设计人物素描
03
示例:
设计个人形象:毛泽东
服装
道具
神态
动作
形象
中山装
讲稿、话筒、讲台
从容自豪、眼神坚定
手拿稿件、目视前方
豪迈自信
学习活动二:还原情境,设计人物素描
03
设计说明:
①人物的服装造型要符合人物生活的时代。新中国成立之际,中山装依然是那个时代的正装。根据课本插图也可知,当时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穿的就是中山装;②为了增添一些情境元素,在素描设计中还可以适当添加话筒、讲稿、讲台等物件;③细节的刻画要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毛泽东作为国家领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整篇开幕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的豪迈自信,因此他的目光定是正视前方并坚定自信的,他的神态必定是从容自豪的。
学习活动二:还原情境,设计人物素描
03
设计个人形象:红军
服装
道具
神态
动作
形象
场景
缝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帽,服装破旧
望远镜、枪
精神集中,目光如炬
手里握枪,紧盯川里,有的站着,有的趴着
英勇果敢,一致对敌
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红军在山沟里埋伏,远处敌军骑兵逐渐靠近
学习活动二:还原情境,设计人物素描
03
设计说明:
①缝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帽是红军的标配,红军长途跋涉,所穿服装很难统一,可设计服装有泥渍、破洞等细节;②情境设计与细节刻画要符合原文。这幅素描设计的内容为《长征胜利万岁》中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这一场面,人物的道具、神态、动作均源于文本。③在情境设计中,文中还有很多可以增添的元素,比如文章第17段中敌方“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等狼狈惨败之状。
本单元作品中涉及的革命者都具有丰富的革命与战斗经历。课外阅读相关人物传记等资料,从毛泽东、杨成武、聂荣臻中选择一位,完成对人物履历的梳理,完善学习活动一“优秀革命者信息登记表”中“革命(建设)经历与突出事迹”一栏的信息。
作业
04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立足当下,思考阅读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意义。
2.区分文体,探究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的使用情境、针对对象、写作功能等。
区分文体,探究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的使用情境、针对对象、写作功能等。
学习活动一:立足当下,探讨阅读价值
02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目 录
导入
01
作业
04
同学们,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华民族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感受到革命英雄的伟大形象与崇高精神。那么,大家可曾想过,今天的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段历史、走近这些英雄的呢?今天,我们要跟着课本一起探寻这些历史印迹的载体——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的奥秘。
导入
01
学习活动一:立足当下,探讨阅读价值
0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当下阅读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意义。
提示
可以从民族文化的传承、时代新人的塑造、国家信仰的建立、表达艺术的学习的方向进行思考。学习成果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呈现。
学习活动一:立足当下,探讨阅读价值
02
示例:
小组讨论记录卡
第( )小组:(成员)
讨论过程:
观点形成: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教材将本单元作品定位为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实用性文本是指有针对性的应用性文章,这类文章往往具有特定的情境、明确的对象与独特的写作技巧。请结合文章内容,试区别这些作品的不同功用,并选择其中一篇设计导读卡片。
卡片信息主要包括:篇目、文体、作者信息、使用情境、针对对象、写作内容、结构特点、写作功能、作品推介等。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提示
自主梳理,尝试从使用情境、针对对象、写作内容、结构特点、写作功能等探究并区分不同体式作品的功用。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示例:
1.设计并撰写导读卡片。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导读卡
篇目 文体
作者信息
使用情境
针对对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政论性)
开幕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现场。
与会人员(全国政协代表)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写作内容
结构特点
写作功能
作品推介
(续表)
宣布大会开幕,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说明会议召开的基础、性质和本次大会的任务;论述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对发展大计作出规划,描绘民族振兴蓝图。
标题、称谓、正文
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鼓舞与引导与会代表建设新中国。
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说,一次掷地有声的宣告,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2.小组交流与互评,选出“最佳导读卡片”。
根据评价量表,小组自评、互评和对照修改。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总分(100分)
作者信息
使用情境
针对对象
写作内容
结构特点
写作功能
文体定位
作品推介
涉及作者的生卒年、名号字等基本信息,介绍作者身份与主要成就。
准确概括作品的使用情境。
正确分析作品的针对对象。
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全面,语言简练。
准确概括开幕词、新闻等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的结构特点。
准确概括作品的写作功能。
准确区分政论性开幕词、纪实性回忆录、新闻等文体。
①或概述历史事件,或点明课文主旨,或揭示历史意义;
②语言简洁,不超过30个字。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5分
20分
15分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3.归纳概括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1)开幕词
作者角色:会议(活动)介绍人。
使用情境:重大会议或活动开幕。
针对对象:会议或活动的参与者。
写作内容:阐明会议(活动)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办好活动)的中心任务和要求等。
结构特点:标题、称谓、正文。
写作功能:宣告与引导。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2)回忆录
作者角色:历史亲历者。
使用情境:在需要通过回忆记录某段历史或往事的情况下使用。
针对对象:对某段历史或往事不了解的客体。
写作内容:以个人为主线,记录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写作功能:演绎与重现。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03
(3)新闻
作者角色:事件见证者。
使用情境:需要对事件进行宣传与报道,扩大社会影响的情况下使用。
针对对象:对某一事件不知情的客体。
写作内容:一般为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一般含有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结构特点: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写作功能:记录与传播。
深入阅读单元作品,思考政论性开幕词、纪实性回忆录与新闻在表达艺术上的特色,记录学习笔记和学习困惑。
作业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