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二:光影留声——复兴之路的影像呈现》
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本学习任务是布置三类展台中的影音展台,通过录音频、改编剧本、演片段等方式,学生将对这六篇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有进一步的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第1课讲话稿的结构,形成演讲大纲,赏析这篇讲稿严谨的逻辑。
2.分析讲话稿的用词、句式,感受政论文严密的语言和领袖大气磅礴的表达。
设计意图
这一课时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容、结构和表达特点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活动的设置,引导学生在列提纲、录音频的过程中感受政论文严谨的逻辑严密的表达和磅礴的气势。
教学重难点
分析讲话稿严密的语言和大气磅礴的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演讲片段视频。
同学们,70余年过去,当年毛主席的慷慨演讲仍能引领我们渡过时间之河,在当代人的生活空间和精神家园里熠熠闪光。这篇讲话稿将作为重要“展品”在影音展台展出,这节课,我们要以自己的方式对它进行重新演绎和加工,制作成音频或者视频,力求重现领袖当年的磅礴胸襟和革命豪情,并让参展人感受到政论性讲话稿结构的严谨和语言的严密。
学习活动一:圈词画句列提纲
首先,我们需要对这篇讲话稿的行文结构和情感基调有宏观的把握。请通读全文,圈出每段中的关键语句,列出这篇讲话稿的大纲。
思考:这篇讲话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我们在朗诵时情感应当如何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列提纲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读文章并梳理行文结构。
学习活动二:分析表达录音频
从提纲中,我们不难发现,讲话稿结构非常清晰。开头先宣布开幕并介绍与会人员,中间部分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顺序串联,重点突出,情感层层递进。结尾的悼念和庆贺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明确了朗诵时情感变化的大致趋向,我们还需要聚焦语句,分析具体文句的表达特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朗诵全文。
设计意图
事件虽已过去,但用声音传达情感的方式却依然适用。与其通过概念和教条让学生被动地“知道”情感,不如以朗诵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感受。学习活动二的三个环节分别用调换顺序、删改词语和分析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篇讲话稿的句式和用词,在朗诵中体味情感与精神。
【环节一】调换顺序,辨别强调重点
老师对讲话稿中以下句子的顺序进行调整,请同学朗诵,体会修改前后的差别。
调整前 调整后
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在三年多的时间内,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这个基础上召开。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正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以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获得了成功。
小结:这些句子内部的前后顺序有自己的讲究,通过语序的变换来突出强调的内容,引起听众的关注。我们在朗诵的时候要重读这些强调的内容。
设计意图
这篇讲话稿不仅有理性的分析,也有强烈的情感。通过让学生诵读对比删改前后的语气和语势的变化,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这篇讲话稿修饰语(形容词、副词)和排比句中蕴含的情感。
【环节二】删改词语,感受磅礴气势
老师对讲话稿中的一些词语做删改。请同学们朗诵删改前后的文句,谈谈是否认可这种删改。
删改前 删改后 理由(预设)
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勇敢而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从来就是”“完全是”,表示强烈的肯定。三个“的”连用,情感层层推进。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我们的革命工作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在向前发展,我们要继续努力。 三个“还”的排比句式使情感层层推进。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我们的民族将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站起来了。 从坚决的否定到坚定的肯定,副词的使用饱含情感。
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 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经验。 修饰语充分肯定,饱含情感。
思考: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饱含情感的用词,请找出来读一读。
【环节三】选读句子,分析理性表达。
句子 表达效果(预设)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平实列举会议代表,说明代表的典型性和广泛性。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用长句子细致描述统一战线的内涵和意义,说明统一战线的巨大作用。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用明确的因果关系阐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肯定它的重大责任。
这篇讲话稿中也有一些句子显得平铺直叙。请同学们读一读,思考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
这些“平铺直叙”的句子,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不会特别关注,但这正是本篇政论文理性表达的部分。选读这些句子,结合前面饱含情感的用词,能更好地体会这篇讲话稿理性与情感兼具的表达特点。
小结:概念阐释的全面性和概念界定的明确性体现了这篇讲话稿作为一篇政论文在表达上的严密。在朗诵这些表达严密的句子时,我们在情感上可以有所节制,读出严正感。
【环节四】朗诵交流。
学生自由朗诵,邀请学生进行示范朗诵并做点评。
设计意图
自由朗诵既是对所学知识技巧的迁移运用,使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的情感有所延续,又能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也可以作为展览的展品。
作业
1.录制本篇讲话稿的朗诵音频。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视频。
要求:有音有画,朗诵部分可由其中一位组员独立完成,也可由几位组员合作完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第2、3、4三课的文章中包含的场景。
2.选择典型的场景,改编成剧本进行演绎。
设计意图
第三课时以第2、3、4课的五篇文章中的典型事件与场景的选取为教学内容,通过聚焦典型场景并改编成剧本,学生将对这些典型事件与场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鉴赏第2、3、4三课的文章中的典型场景。
教学过程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重新演绎了70多年前那一次振奋人心的讲话,感受了领袖严密的语言表达和磅礴的胸襟气势,也为我们的影音展台制作了一个很好的展品。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放到第2、3、4三课的五篇文章中,我们将聚焦这些文章中的场景,选取部分场景改编成剧本并拍摄成视频来充实我们的影音展台。
学习活动一:聚焦场景改剧本
【环节一】找出文中场景。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长征、百团大战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模范英雄们的奋斗,1997年的香港回归,再到2020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一个个动人的瞬间闪烁着别样的光辉,照亮了历史长河。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包含的场景,组内交流并完成表格。
课文 包含场景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设计意图
这五篇文章都包含了事件和场景,找出场景并汇总,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关注文章选取的事件与场景的典型性,为下一环节的改编助力。
示例:
课文 包含场景
《长征胜利万岁》 红军到达吴起镇; 长征最后一战。 3.召开全军干部会议。
《大战中的插曲》 1.八路军救助安置两个小女孩; 2.中日通信; 3.美穗子回国探望聂荣臻。
《别了,“不列颠尼亚”》 1.港督府降旗; 2.英国告别式; 3.政权交接仪式; 4.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船,游轮驶离。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视察重灾公社和大队; 2.组织“三害”调研,绘制洪水流向图; 3.雪天送粮; 4.病重仍心系人民; 5.兰考人民的敬仰与怀念。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党中央部署抗疫方案; 2.全国上下各尽已力; 3.逆行者出征武汉合力抗疫; 4.降半旗默哀,致敬牺牲同胞; ……
【环节二】选取场景改编剧本。
小组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场景,改编成一个短剧剧本。
知识拓展: 1.剧本又称戏剧文学,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的动作、上下场等;二是人物自身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剧本是用来演出的,因此一定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交代清楚,对人物的动作、表情的交代应点到为止,不必过分描摹。在进行对话描写时,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2.戏剧情节的展开方式:①借助矛盾冲突;②借助误会巧合;③借助对比衬托
设计意图
改编剧本的过程是对典型场景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将场景转化为镜头语言,则进行了二次创作。
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修改完善剧本并演绎,录制成视频。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