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19: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最美奋斗者”——中国天眼的奠基人南仁东,22年扎根深山铸造大国重器,带领团队经历近百次失败,终获成功,建造出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领先世界20年。由此可见,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攻坚克难的精神。
首先,攻坚克难要敢字当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是攻坚克难的常胜法宝。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作多困难起初看起来很大,但是你咬紧牙关,横下一条心,豁出去干一场,最后任务都完成了。回头一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飞天梦就寄托着中国人敢想敢干、矢志赶超的壮志。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升空时,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刚刚竣工;阿波罗登月之际,我们的第一颗卫星还在艰苦制造当中……如果要寻找一条证明自身实力的跑道,太空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新加坡《民报》报道称:“从天外飞来的音波,不但震荡了全世界的人心,也使美、苏两国闻之相顾失色。”2000年6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正是为中国人自主创新的冲动,中国航天人才创造了迅速崛起的奇迹。在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九天之上,中国卫星为我们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闪耀,为全人类造福。
其次,攻坚克难要干字当先。天下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易者难。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很多时候,所谓的坚和难,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为我们所夸大。很多事情,不能因其艰难我们就不去做,恰恰是因为我们不去做才变得更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力戒拖延症,马上就办,说干就干,并且在干中逐步完善提高。很多人总想等条件完全具备了或者在更好的条件下再开始,总想以更完美的姿态迈出第一步,其结果是永远没有迈出第一步,使得梦想最后只成了梦和想。
最后,攻坚克难,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既然是攻坚克难,就必然需要时间,需要般力,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持续的付出;既然是攻坚克难,就要做好攻克过程中会出现曲折和反复的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暂时的失利、局部的失败。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当你遇到困境、逆境乃至“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时怎么办?回答只有两个字:坚持,一直坚持到“柳暗花明”,坚持到日出云开。时代铁人王启民,栉风沐雨 36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身油田开发科研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他曾带领试验组先打了3口探井,结果全告失败。接着打下19口探井,结果还是失败。面对挫折,王启民没有怨天尤人,经过52次封窜、堵水,终于使19口井都达到了正常产量,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毛主席说过:“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所谓“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在艰难面前不低头,在压力之下不逃脱,在坎坷路上向前冲。人生的价值和乐趣不正体现在这攻坚克难的征途中吗?
(摘编自谭评《攻坚克难见精神》)
材料二:
无论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都是一部攻坚克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这一精神品格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之光,彰显着共产党人意志品质。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愈是在艰难困苦和风险挑战面前,伟大的民族精神愈发彰显,其基因密码就在于始终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战胜困难,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到抵御外敌侵略的军事斗争,无不是这一精神的折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志品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中,真切感知攻坚克难精神品格始终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淌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基因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抱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前赴后继、上下求索,在各种艰难困苦和风险挑战面前,充分展现不畏强敌、不惧风险、顽强奋斗的优秀品质。所有这些,无不生动诠释着共产党人在面对顽敌强敌、应对艰难困苦时,所表现出的那种知难而进、勇猛顽强的宝贵精神品格。
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我们党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始终保持着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精气神。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还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这些正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进、不懈努力、夺取胜利,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新奇迹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张明刚《永葆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我们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去面对困难时,许多当初貌似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我们的苦干下也能完成。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震惊了全世界,标志着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这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伟大壮举。
C.时间、毅力、努力与付出,是攻坚克难的必备条件,而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曲折和反复等,也是可能发生的事。
D.奋斗表现在细小而具体的行动中,体现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个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而不仅仅是口号。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攻坚克难的问题,都主要论述了怎样做到攻坚克难。
B.总想等条件都具备或更好点再开始,甚至想第一步就很完美,那是靠不住的。
C.做到攻坚克难,应敢想敢干、矢志赶超,要干字当先,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有力,增强了文章的文采。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攻坚克难要干字当先”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毛泽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B.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C.袁枚:“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无易事,只怕粗心人。”
D.徐特立:“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
邹韬奋说过“若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请结合材料一内容以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实践谈谈你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永葆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和他的羊
曾棠
咱们家一辈子也发不了羊财的,以后别再想着养羊了。
父亲说完这句话,我看见,从他深陷的眼窝子里,流露出来的不只是悲哀,还掺杂着一些说不清楚的东西。
在此之前,父亲是很热衷于养羊的。可他养的羊,无论开始多么地健壮,最后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产不成羔,就是一产一窝子都是公羊。公羊卖的价钱是远不如母羊的。
还有就是那一年刚入冬,父亲养了一年的大绵羊,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被人悄无声息地给偷走了。
就像有预兆,我娘做了一个有关羊的不好的梦,醒过来时屋里还挺黑。我娘怎么也睡不着了,就披衣下床,打开屋门,朝院子东南角那儿望。隐隐约约地,我娘看见栅栏门大敞开着,她惊叫了一声,就想到了那个不好的梦。
娘疾步跑进羊圈里,大绵羊果然不见了。娘一下子跌倒在羊圈门槛上,大声哭喊起来。
父亲趿拉着鞋,心急火燎地奔过来,傻了眼。他那张本来就少露笑意的脸上,越发地难看起来。
天明后,院里的几个叔叔和哥哥们兵分四路,寻找蛛丝马迹。德保叔和我大哥俩人一路,踩着地上的一层薄霜,向西,顺着隐约可见的一行羊蹄印,一直撵到河崖上。一进村,大街已被扫得干干净净,羊蹄印消失了。
父亲听到这个消息,长叹一声,就说了开头那句话。
那只羊可是我家的大半个家业啊!父亲说出这句话,可见他心里有多么难受,更可见,羊在我父父亲的心里,占据的分量有多重。
那一年,父亲四十二岁。
可是,四年后的 1977年,也是我退学的第二年,三月会上,父亲又牵回来一只卷着毛的韩国羊。
这一次,父亲把羊圈建在了堂屋东山的夹道里。夹道的出口被厨房挡住了,从外面是看不见羊圈存在的。并且进出羊圈,还得经过堂屋的窗前,屋里的窗下面,就是父亲睡觉的地方。父亲认为,这回肯定保险了。
一年即将过去,腊月的一天晚上,一家人吃饭时,谈起过年的事来。我咽下一口玉米糊糊,说道:这个年,咱家肯定过不好的。
屋里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一家人齐齐睁大眼睛看着我。就听见父亲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骂起来:你这熊孩子,说的这是啥话啊?
我也不知道,我为啥会说出这样一句话。
见父亲急了,一家人都不再吱声,小心翼翼地吃起饭来。
腊月二十夜里,父亲养的那只韩国羊,再一次被人给偷走了。
这一回,父亲真正地闷了头。
羊被偷,在武家坡是件很丢人的事,何况我家还不止一次羊被偷,父亲觉得窝囊!
这狗日的偷羊贼,咋就老是惦记俺家呢!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绝望。
我娘像疯了一样,每天的早晨、中午、晚上吃饭时,都要爬上房顶,歇斯底里地、边哭边骂边数落偷羊贼。我娘认为,这个时间段,正是人人在家吃饭的时候,偷羊贼一定能听得见骂声。
我家的羊被偷,一定有底线,就是卧底。娘和父亲把武家坡的人分析了一遍又一遍。某年某月某日,和某某某因为一个玉米棒子争吵过;又有某年某月某日,因为地边和某某打了一架……可是,分析来分析去,又觉得谁都不像是卧底。就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不至于将人置于死地吧!
我的父母总是把任何人想象成好人。
但我娘仍不甘心。她就用干草扎了两个草人,一个是偷羊的,一个就是那个卧底。
娘把这两个草人放在门后头,每天做饭时,都要从锅里舀出一瓢滚热的开水,浇在草人身上,边浇开水边念咒语。据说,这样连浇七天,偷羊贼还有那个卧底,就会浑身起燎泡,现原形。
那个年节,我娘把她的期望都倾注在偷羊贼和底线显形上,饭前开水浇草人,吃饭时上房顶哭骂。她那变了腔调的骂声,先是有点儿歇斯底里,后来就只剩下了满心的悲伤,在武家坡寒冷的年关来回地飘荡着,竟然招引来了两只大冬天里十分罕见的山马嘎子,站在我家院子西南角的榆树枝上,嘎嘎地叫着,声援我的母亲。
原想的是等明年开春剪了羊毛,就有买化肥的钱了,再喂上一年,当幌子兴许能给我哥找上媳妇呢。
可是,父亲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父亲好像彻底绝望了,连续三天一句话没说。
这一次羊被偷,对父亲的打击太大了。他整天担心还会有人再进来,把那头半壳朗子猪也给偷走。三天后,父亲开口了,说:把猪杀了吧,现在杀了,还能给孩子们吃上一顿肉呢。要是把猪再给偷走,咱就啥也落不下了。
那些年,猪肉可是老百姓想也不敢多想的奢侈品啊。一家人听了父亲的话,谁也没吱声。
见没人吱声,父亲站起来,顺手抄起门后头的铁锨,将那头半壳朗子猪赶进了羊圈的角落里,然后伸出双手,猛地抓住猪的两个后腿,用力提溜起来,任凭那头半壳朗子猪绝望地嗷嗷乱叫, 父亲硬是将它按进了盛满了清水的大缸里。
可怜那头半壳朗子猪,才六十多斤就成了韩国羊的陪葬品。
从腊月二十三那天起,我家饭菜顿顿有肉,不是猪肉炒白菜,就是猪肉炖萝卜,我们家着实过了一个“好”年。
谁也没想到,过了年三月会那天,父亲又牵回来一只韩国羊!
(《小小说月刊》2022年1期)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说开篇交代父亲养羊的最后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意在为小说奠定诙谐幽默的感情基调。
B.“这个年,咱家肯定过不好的”,我的这句话既承接上文的叙事,也为后文情节埋下了伏笔。
C.小说结尾父亲宰杀了半壳朗子猪,是源于羊一再被偷后的沉重打击和他对生活的彻底绝望。
D.小说中淳朴简单的山乡人物,融入到清丽典雅的语言文字中,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乡间色彩。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说开篇引用父亲的话,目的在于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接着运用插叙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和父亲说这话的原因。
B.小说在平淡的叙述中常富有暗示性,如“四年后的1977年”,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所养的羊一再被偷的根源。
C.小说描述母亲在羊被偷后,扎了两个草人,边浇开水边念咒语等言行,突出地表现了母亲内心的悲伤和思想的落后迷信。
D.小说善用冲突来展开情节,如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物内心等,既使行文波澜迭起,可读性强,也使人物形象鲜明可感。
小说在刻画父亲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直接描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说以“羊”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王曰:“善。”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拔宜阳。楚王以其言责汉中于冯章。冯章谓秦王曰:“王遂亡臣,因谓楚王曰:‘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
(或)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王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王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二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候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语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之,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B.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衣土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C.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D.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中,汉水中游郧阳一带,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曾“南取汉中之地”;三国时,刘备曾发起汉中之战。
B. 伯王,即“霸王”,为诸侯之长,有会诸侯、朝天子之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均为公认的“伯王"。
C. 《诗》,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D. 绳墨,本指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后引申为法度。“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取本义,与文中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宜阳之战中,为避免韩楚结盟使秦国陷入危机之中,冯章向秦王进言,若拉拢楚国,韩国便对秦国没有威胁了。
B. 宜阳之战达到目的后,王再次按照冯章的建议,以“冯章已死、秦无地”为由,拒绝履行“许楚汉中”的诺言。
C. 谏者进言既肯定了秦王已取得的成就,也表达了对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会让秦王步智伯、夫差后尘的担忧。
D. 谏者认为,秦国应改变援魏抗楚的策略,与楚国交好,否则楚国、秦国都可能遭受兵祸,,最终沦为天下笑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拔宜阳。楚王以其言责汉中于冯章。
②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
同样是向秦王进言,冯章和谏者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安定城楼①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②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李商隐试博学宏词而落选,客游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寄居在他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缘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颈联暗用春秋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表明作者既怀淡泊名利之心,又抱建功立业之志。
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尾联借用《庄子 秋水》典故,“腐鼠”“鹓雏”有何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老子>四章》中指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 《<论语>十二章》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认为读书人一定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任务艰巨且路途遥远。
(3)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影 在大地,目光追随着流云,百年的时光过去了。他还能在吗?如果不在,他还能去哪里呢?我相信流云带走了他,带他回到了在泰山的那个家。
那个有着云一般洒脱飘逸个性的诗人——缪润绂,应该是生活在云间了,他在泰山的故居叫“云在”山庄,他自己又被称作“云在“老人,每个向往云朵的人,都应该去看看“云”驻过和飘过的地方。沿着摩天岭 的山路攀爬,一路 (  ),带着几分远离尘嚣的 ,似乎召唤着什么。
有“云”的地方当然要有竹,云影掠过,【】诗情无限,这云光竹影便是诗人的好友了。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兀立 曼延 劈波斩浪 寂寞
B.矗立 漫延 披荆斩棘 落寞
C.矗立 漫延 劈波斩浪 寂寞
D.兀立 曼延 披荆斩棘 落寞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犹如一个诗意而遥远的符号,坐落在摩天岭怀抱中的云在山庄
B.坐落在摩天岭怀抱中的云在山庄,犹如一个诗意而遥远的符号
C.云在山庄坐落在摩天岭怀抱中,犹如一个符号,诗意而遥远
D.犹如一个符号,云在山庄坐落在摩天岭怀抱中,诗意而遥远
在文中【】处写几句话,使其与上下文语意通,语言风格一致。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21-22小题。
  如果拿不到第一名,大部分人都想争第二名。按这种逻辑,拿全牌应该比拿银牌快乐,拿银牌应该比拿铜牌快乐。然而,1995年,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于银牌得主,①________!
  那么,拿铜牌是不是真的比拿银牌更开心呢?前阵子,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数百名获奖运动员的面部表情进行数字分析,为这项研究②________,再次验证了这个结论。他们分析了在2000年至2016年间,一共5届夏季奥运会上,来自67个国家的413名运动员,在142项体育赛事中的领奖台照片。分析结果与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结果一致。
  另一个问题来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学理论机制是什么呢?原来,③________。反事实思维就是思维活动针对的不是已发生的事实,而是与事实相反的另一种可能性。对于银牌获得者来说,他们会向上与全牌得主对比,进行上行反事实思维,“就差一点点我就是金牌了”,容易导致遗憾、懊恼或沮丧的心情。而对于铜牌得主来说,他们倾向与第四名进行下行反事实思维对比,形成“我比起没拿奖牌的人幸运多了”的想法,也更容易拥有幸福、满足、高兴等正面情绪。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四、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2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提出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要低于语文等学科,增加了体育、艺术等学科课时占比,但外语高考分值不变。该答复引发网络热议,部分舆论将之与近年来所倡导的文化自信关联讨论,认为应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学生应抽出更多时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但也有部分观点认为,英语是一项基本技能,“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如果年轻学生放松,甚至放弃外语学习,以后将难以做好交流互鉴”。网络争议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请以“文化自信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来谈。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字数不少于 800字。
答案
1.B 2.A 3.B
4.①邹韬奋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成功就要干字当先,不能因为畏惧失败就不去干。时代需要实干精神,只有实干,攻坚克难,才能实现中国梦,才能建成现代化强国。②干,才能促进科技进步与发展,实现超越,建成现代化强国。我国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就是航天人干出来的。③干,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为建成现代化强国奠定经济基础。时代铁人王启民团队“使19口井都达到了正常产量,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5.①攻坚克难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淌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基因血脉之中,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②攻坚克难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知难而进、勇猛顽强的宝贵精神品格的诠释。③攻坚克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走向胜利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新奇迹的真实写照。
6.B 7.C
8.①动作描写:如“父亲趿拉着鞋,心急火燎地奔过来”;②语言描写:如“把猪杀了吧,现在杀了,还能给孩子们吃上一顿肉呢。要是把猪再给偷走,咱就啥也落不下了”;③神态描写:如“深陷的眼窝子”;④心理描写:如“这狗日的偷羊贼,咋就老是惦记俺家呢!”;⑤细节描写:如“他那张本来就少露笑意的脸上,越发地难看起来”。这些描写或者写出父亲对羊被偷的气愤、伤心,或者写出无奈、伤感,成功地塑造了父亲的形象。
9.①使情节更集中紧凑:“养羊”是行文的线索,以它将相关事件与家人的遭遇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②使人物更生动形象:“养羊”是父亲情感的载体,聚集着他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人的爱,有助于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③使主题更丰富深刻:“养羊”反映了时代的贫困与无奈,凸显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首尾看似矛盾,实则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耐人寻味。
10.C 11.D 12.B
13.①(武王)果然让冯章前往楚国,许诺给楚王汉中之地,于是秦国攻下了宜阳。楚怀王根据冯章所说,向冯章索要汉中之地。
②如今,大王对赵、魏广施恩德,却对失去齐国不以为意,这是骄傲自满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不顾虑与楚国的交情,这是盛气凌人的表现。
14.冯章只从眼前利益出发,只注重秦国当下的一战之胜、一地之失(没有考虑眼下的做法对未来的影响);而谏者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从秦国长久稳定的角度出发),建议做好秦、韩、楚、魏四国之间的平衡。
15.A
16.“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风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李商隐将自己的崇高抱负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对比,表达对那些计较个人功名利禄的平庸之辈的讽刺,对朋党势力造谣中伤的愤怒鄙夷之情。
17.(1)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重点字:慎)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壹)
18.C 19.B
20.竹叶在云光的抚摸中婀娜生姿;微风轻吻着竹叶,摩挲着诗人萌动的灵感。
21.①铜牌得主的心情似乎更好
②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数据支持
22.这是反事实思维造成的、受反事实思维的影响,银牌得主会与金牌得主对比,因而心情沮丧,而铜牌得主倾向于与第四名作对比,因而心情愉悦。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