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第56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评卷人得分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②“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③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⑤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⑥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⑦“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概括与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
B.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伤员是小通讯员,第二次是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C.《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
D.“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2.“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新媳妇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颁奖词是指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假如“通讯员”被《建国七十周年·人物》栏目评选为“感动中国文学人物”,请你为“通讯员”撰写一段颁奖词。
评卷人得分
二、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选取“挂图”“代数”“桨橹”等看似矛盾之物,让人联想起意味相似的思念之情,形象生动。
B.第二节中,“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将思念的真切,从内到外,由浅及深,表现得淋漓尽致。
C.最后一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之情都发自内心,源于心灵深处的“思念”
D.诗歌形象地写出了思念的滋味,直抒胸臆,艺术地表现了主人公直率、坦诚的感情。
5.第二节中的“蓓蕾”“夕阳”两个意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评卷人得分
四、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旧地重游,引起对往昔不平凡生活回忆的过渡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和“___ 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描绘江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的景色的句子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4)《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______ 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评卷人得分
五、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C.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D.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评卷人得分
六、材料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633班班主任兰会云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1800多千米。尽管兰老师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骑行路线、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校领导不主张老师们效仿,有的人认为兰老师是拿职业生涯做赌注,有家长死活不答应孩子参加……
请以参加骑行活动当事人的身份,在骑行活动中,给父母写一封信。
要求:自拟标题,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书信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1页,共3页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10月月考答案
C (5分)
2.(1)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2)为了不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的离开我们,她庄严虔诚的行为,表达了对通讯员19岁青春陨落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 (6分)
3. 示例: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你的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你为谁而死,你为谁牺牲?我们无从设想,当面对手榴弹时,你是如何义无反顾地舍身救人。我们更无从设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经历了多少痛苦和煎熬。(8分)
队员们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危难。
D (5分)
5.①“蓓蕾"含苞待放又孕育希望,表现出思念者的等待和希望。②“夕阳”距离遥远又即将消失,写出了思念的邈远和无奈。(6分)
6.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万类霜天竞自由(6分)
7.C (5分)
8.C (5分)
9.B (5分)
10. ①删去“是概莫能外的”;②将“传达”与“把握”互调;③在“曾多次”前加“它”;⑤删去“随之”。(4分)
11.办冬奥会,中国有条件,有基础,有经验(或“中国有条件、有经验、有保障办冬奥会”)。(5分)
12.【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中主要讲述的是兰会云老师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的故事。对于兰会云老师的做法,人们各执一词。师者,教书育人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更能在课外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探索的兴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当下,过分束缚教师手脚,教师想为而不敢为时,兰会云及其所在的学校无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育,除了教师能够尽责外,更要从制度和体制上营造让教师敢于作为的环境和兜底性的保障,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活力,才能让“别人家的老师“成为身边的常态!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的学生,也该在青春年华里,接受挑战,勇往直前。题目要求“请以参加骑行活动当事人的身份,在骑行活动中,给父母写一封信”,考生要注意书信格式,并阐述自己在行程中的收获。(40分)
参考立意:
青春需要勇敢
挑战不可能
做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接受挑战,勇往直前
青春的行程中,要勇于挑战
为勇敢点赞
最好的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