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徐汇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19:29:24

文档简介

答案:
1.(1)虽九死其犹未悔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A(2)C
对外界事物和他人的要求不能理会。
4. B
5. A
6. 本文以“人类的群集性”为论题,通过人类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离不开群体的事实,证实人类社会具有群集性特点,(2分)然后深入一层分析人类群聚原因,即基于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社会成员才聚集起来。
7.[示例1]放在第A处。唐丽君厌倦了当下生活,希望以“过普通人的生活”实现对当前生活的隔离,(2分)电影故事显示了这种选择的失败,(1分)从而证明了“人不能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群体”。(1分)
[示例2]放在第B处。唐丽君需要在“正式组织”即她的演艺群体与观众关注视野里获得情感满足(2分)电影故事显示了她离开这种生活后的寂寞,(1分)从而证明了人对“正式组织”的依赖。(1分)
注:原文放在A处
8.第四段插叙下棋人的众生相,语言整体上沉静克制(平实简约、口语化),(1分)比如写输棋的人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我们来挂点东西”等等,表现了普通百姓的市井语言特征;(1分)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1分)如“蟑螂不死我死”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情趣。(1分)
9.①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②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④板凳作为文章的线索也起到推进情节发展作用。
10.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
11.①先以母亲的责备反衬父亲对棋艺的痴迷;②写父亲对我的影响表现其在棋品和人品上对我的教导;③以眼镜和其他与父亲下棋的人来衬托父亲棋艺的高超;④写父亲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反衬他对棋艺的坚持和热爱;⑤通过写父亲对对手的尊重和坚持原则,表现其为人宽厚平和以及对名利的淡泊,体现其人品之高。
12.D
13.B
14.答题示例:后两联实写待客场景。颈联着意描写因家贫只能以薄菜陈酒待客,表达了主人想竭诚待客却力不从心的歉疚;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居然呼唤邻家老翁来干杯助兴,突出主宾欢聚场景的欢快热烈,极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15.⑴改变 ⑵使
16. ⑴ D
⑵ A
17.到这时众多盗贼刚被平定,死伤之人横陈道路,瘟疫大规模发生,宋若水却精神昂扬地驾车深入,煮好汤药随身带着,亲自慰问病人并给他们喝药。
18.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19.宋若水上任后,不许公差追租骚扰百姓,而与百姓约定还租日期,使百姓不受打扰。停止岁供黄雀,百姓财用不受影响。宋若水的做法有利于百姓,因此神泉民众挽留宋若水。
20.宋若水指出,恢复故道会让数百户居民动荡离散,危害极大。而寿岳庇佑国运的说法不见经典记载,不足为据。即使认为地脉影响国运的说法成立,由于国家中兴发生在改道之后,那么恢复故道就会影响大好国运,这与恢复故道的理由自相矛盾。宋若水从后果的严重性,对方论据的权威性、对方论述的严谨性三个角度进行反驳,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
21. D
22. 运用精准的动词,如“养、蓄、正、守”,对射箭全过程及各阶段重要性作了简劲生动的概括。多用整句(短句),如“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富有气势地写出了射箭者以靶心为目标的严肃状态。
23. B
24. 本文先阐述射箭过程中“正鹄”的必要性,(1分);由“射箭”引出“为学”立志的重要性,(1分);接着强调立志要持之以恒,要始终不渝地为达到目的而努力,(无论何时始终不忘“志向”)(1分);最后从“立志”与“不立志”正反两方面对比以及列举圣人的例子说明说明“尚志”的“至要至急”重申观点,(1分)。徐汇区重点中学 2022 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 积累应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填作者)《陈情表》)
(3)杜甫的《蜀相》一诗中,“ , ”两句表达
了对诸葛亮的惋惜,暗含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怀。
2.按要求选择。(5 分)
(1)臧克家的诗《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适合用来阐释《乡土中国》中相关理论的篇章是( )(2 分)
A.乡土本色 B.差序格局 C.礼治秩序 D.名实的分离
(2)……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
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
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
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
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
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
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
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
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
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
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
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
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
(3 分)
A.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 B.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C.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D.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
1
二 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人类的群集性 邱泽奇
①人一生下便需要接受他人的抚慰,与他人接触,与他人交往。实验观察表明,婴儿出
生后有许多明显的社会交往迹象。如 2 个月大的婴儿可以与同伴对视。在人的正常生长发育
过程中,婴儿要与父母接触,再长大一些,要有自己的玩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自己的
朋友、同学和同事。只要我们醒着,大都与他人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游乐,生活在
各种类型、规模的群体之中。只有在极少数特别情形下,我们需要短暂的独处、思考、休息,
这就是人类群集性的具体表现。
②经验事实还表明,与世隔绝的人常常会感到迷惘、自闭,甚至会精神崩溃。自闭症儿
童在交往上有障碍,症状之一是不依恋父母。如出现交往障碍,语言发育就会出现障碍。如
对语言的理解低下,不能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姿势及音调与他人交往。儿童缺乏正常交
往的另一个后果是根本不懂行为规则:一方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另一方面,对事物的变
化具有强烈的抵触。
③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传统监狱中,对犯人最严厉的惩罚是关禁闭。在大多数军队中,
对军士最严厉的惩罚也是关禁闭。《日内瓦公约》也承认,30 天以上的单独监禁是一种残忍
的折磨。
④人类的群集是必须的,所以强制性隔离便是惩罚,自愿性隔离便是不正常的。在日常
生活中,如果某人常常不加入群体活动,我们会用“离群索居”来形容他。“人非孤岛”,说
的便是人类社会的群集性,我们认为,没有人可以像孤岛一样与世隔绝而正常地生活。
⑤人不仅不能与世隔绝地生活,甚至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群体,也会觉得特别难受。
【A】
⑥对于人类的群集性,社会学家有一个简洁的解释。社会学家认为,在人类的社会生活
中,社会成员有两种基本需要:一种被称之为工具需要,另一种被称之为情感需要。
⑦从人的社会化进程我们知道,人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生存和成长的。依靠群体帮助以
达成某种具体目标的需要就是工具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人不具有工具需要。儿童需要
人帮助才能够饮食、站立、行走,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以学习知识,成年人需要人帮助做出
某种决策,老年人需要人帮助以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国有一句俗语,“一个篱笆三根桩,
一个好汉三人帮”,没有人是不需要其他人帮助而无所不能的。
⑧有时候,人们并不一定需要物质帮助,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让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读者可以把书放下,静心地想想: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难道只是出于工具性考虑?为什么
烦的时候想找朋友,高兴的时候也想找朋友?遇到不同的难题还倾向于找不同的朋友?为什
么不去和一堆陌生人一起聊?这就是情感需要。找了朋友,获得了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也
就满足了。而且不同的朋友能够满足不同的情感需要。
⑨对两种需要的满足不只限于朋友、家人,在需要满足方面,正式组织也扮演着非常重
要的角色。举一个例子,群体性竞技活动、群体性游乐活动,都是正式组织的活动,不仅满
足人们工具的需求,如赢得比赛、娱乐身心,而且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如情感宣泄和表达。
2
【B】
⑩对人的需要进行工具和情感区分并不意味着两者是截然分开的,事实上,在某些时候
两者很难区分。举例来说,朋友之间的帮助常常是两种需求满足同时发生,同事之间的帮助
有时候也不仅仅是工具需求的满足。那么,同事和朋友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从回答什么是人类社会的群体开始。
3.第②段中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具体是指 。(2 分)
4.下列判断与原文观点不发生冲突的一项是( )。(3 分)
A.正常生长发育的人,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同事。
B.人类群集性与我们需要短暂的独处、思考和休息并不矛盾。
C.特立独行的人,就能像孤岛一样与世隔绝而又正常地生活。
D.社会成员为了最大限度实现工具需要,可以舍弃情感需要。
5.依据原文画线部分做出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出现交往障碍,语言发育就会出现障碍 不出现交往障碍,语言发育就不会有障碍
B.没有人不具有工具需要 所有人都有工具需要
C.人们并不一定需要物质帮助,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所有人都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D.并非说人的工具和情感需要可以截然分开 人的工具和情感需要不能截然分开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7.王冕同学读完本文,想起了电影《甲方乙方》里面有个故事正好能佐证本文某个观点。下
面是王冕的观影笔记,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 A 处还是 B 处?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电影《甲方乙方》里有一个电影明星唐丽君。她厌倦了人潮如涌,厌倦了明星生活,希
望过普通人的生活。在“好梦一日游”公司宣布中止唐丽君的一切演出活动和社交活动以后,
她真的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可不久,她就耐不住寂寞了,让经纪人到处打电话,希望参加
那些她从前根本就瞧不上的活动,免费也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5 分)
大 师 双雪涛
①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
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
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
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
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
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
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
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
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
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
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3
②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③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
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
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
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④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
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
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
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
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
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
“我们来挂点东西。”
⑤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
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
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
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
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
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⑥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
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
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
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
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
棋。
⑦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
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
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
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
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
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
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
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
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
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
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
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
兜里,走了。
⑧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
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
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8.试以第④段为例赏析文章语言上的特点。(3分)
9.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赏析“板凳”在文中的作用。(4 分)
4
10.分析第⑦段中父亲所说的“我们下棋是下棋”这句话的含义。(4分)
11.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大师”形象的。(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2~14 题。(8 分)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注。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醅:没滤过的酒
12.依据题材,本诗最适合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 )。(1 分)
A.送别类 B.写景类 C.状物类 D.纪事类
13.“互文见义”是一种前后两句互补互释的修辞手法。本诗运用此种修辞的一项是( )。
(2 分)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14.本诗是怎样描写待客场景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宋若水传 [宋]朱熹
①宋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自幼即知刻苦为学。从州举试外省,
得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授嘉州龙游县主簿。
②移知神泉县,始至,承废弛之余,首罢追胥①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
期,无敢后者。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②。邑产黄雀,岁供诸司百万计。公请罢之,
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神泉民相率留
之,不能夺.也。
③除秘书丞,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
平等事。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④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浮户③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④。
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请筑山决水,
使复故道。”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
析离居之苦。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
有改作。”事乃得已。
⑤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
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前令宿逋:前任县令拖欠上级官府的赋税。③浮户:
没有固定户籍的人口。④寿岳:指庇佑国运昌盛,福寿绵延的山。
5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不能夺.也( ) ⑵俾.移福建(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⑴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 )
A.通达 B.严厉 C.舒展 D.长成
⑵历.数当时刑赏之缪( )
A.逐一 B.严厉 C.清楚 D.反复
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18.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19.第②段写到宋若水离任时“神泉民相率留之”,分析神泉民众这样做的原因。(3 分)
20.第④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21~24 题。(11 分)
尚志斋说 [元]虞集
①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
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
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
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 。
②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
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
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③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
求至之事也。于是 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④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
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
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
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⑤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
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
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①正鹄:箭靶
2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矣 B.乎 C.耶 D.也
6
22.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①段。(4 分)
23.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应事接物之际, ②此志未尝慢也; ③平居无事之时,
④患难忧戚, ⑤志不为丧; ⑥志不为慑;
⑦安逸顺适, ⑧此志未尝乱也;
A. ③⑧①②⑦⑤④⑥ B. ③②①⑧⑦⑤④⑥
C. ③②①⑧⑦⑥④⑤ D. ③⑧①②⑦⑥④⑤
24. 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 分)
三 写作 70 分
25.有人认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反思”比“辩驳”更有价值;也有人不以为然。你怎么
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