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47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47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7 23: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找不同
德国变小了
奥匈帝国解散了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一、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 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1917年—1920年粮食征购量。 材料三:1913年—1921年粮食生产量。
背景
合作探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引起农民不满。
材料二:
喀琅施塔得要塞士兵暴动
1921年2月28日,喀琅施塔得要塞的2.7万名水兵发动起义。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1921年初,他们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起事。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背景
合作探究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背景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期间饥荒流行
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宁认为必须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联合起来
三年国内战争
国内
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
国外
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国家分配
农业
工业
产品分配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取消自由贸易
工业国有化
国家分配
新经济政策
征收粮食税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提高积极性
部分私有制
市场、商品经济
3.特点(新):
①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②发展商品经济
一、列宁的探索
材料: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特点
合作探究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1921年,他到苏维埃俄国访问,他看到了苏维埃俄国的饥荒,也看到了其蕴藏的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特地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材料二:1921年,苏维埃俄国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
问1:美国人哈默在苏维埃俄国开采石棉的计划为什么能实现?
问2:有人说,对于苏维埃俄国农民而言,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
合作探究
苏维埃俄国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
一、新经济政策
1.原因:
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②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2.实行时间:1921年开始实行,实施者是:列宁
2.主要内容:
项目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
农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商业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特点: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
材料 一: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欣慰的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柱着拐杖走动了! ——《大国崛起》解说
影响
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2.主要内容:
项目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
农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商业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特点: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
4.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1.政策的制定应符合本国国情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启示
鉴往知来
一、新经济政策
二.苏联成立
成立
苏联的成立
俄罗斯联邦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1925年加入的有
乌兹别克
土库曼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成立
苏联的成立
苏联的国旗
国徽
如何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1917年
十月革命
1922年
苏联成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二.苏联成立:
①成立时间:1922年 ②国家名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建立者是:列宁
一、新经济政策
三.苏联工业化
1924.1列宁逝世
(1870——1924)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
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
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纷纷把苏联看作世界的“毒瘤”,
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扶木犁的穷国
苏联的现实
合作探究
斯大林的愿望: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发展
实现国家工业化
二、斯大林的建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时间:
(2)过程:
(3)结果:
1926年
1928-1937先后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由落后的工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一般开始于轻工业,这是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获得利润也容易,通过轻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再投资于重工业。重工业发展的特点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苏联工业化则首先从重工业开始,而且始终以重工业为中心。在整个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苏联正是遵循这一方针,规划社会主义建设蓝图。在计划中规定的重工业增长指标都是较高的。比如一五计划,工业中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之比为1.85:1,即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则增长130%。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影响
合作探究
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二、斯大林的建设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阅读教材49页,指出苏联工业化迅速的原因:
三、苏联的工业化:
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
2.发展政策转变: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实质上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3.政策名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过程及成果:①1928—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②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5.评价: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二、斯大林的建设
《跛脚的巨人》
粮食收购危机
四、农业集体化:
材料一: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化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材料二: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
粮食收购危机。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背景
合作探究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农业集体化运动
(1)时间:
(2)措施:
(3)结果:
20世纪30年代初
①消灭富农运动
②集体农庄建设
促进工业发展,挫伤农民积极性
阅读教材49页,指出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情况:
根本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影响
合作探究
材料一: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四、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7年到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2.开始时间:20世纪30年代。
3.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4.内容:实行集体农庄。
5.影响: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②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又称斯大林模式)
1936年
苏联通过新宪法,
规定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
(1)时间:
(2)措施:
(3)标志:
阅读教材50页,指出苏联模式的标志: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高度
集中
材料一:苏联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大国崛起》
材料二: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强大武器的强国。
——英国首相丘吉尔
材料三:如下图为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
评价苏联模式
合作探究
积极作用: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评价苏联模式
合作探究
材料一: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弊端:
1.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
2.品种少、质量差;
3.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4.发展粗放,资源浪费;
5.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造成个人专权;个人崇拜盛行。
我们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尊重经济规律,实事求是
要注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注民生
五、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新宪法的作用:宣告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
3.评价:
积极:
①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工业强国;
②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④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⑤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国家机构内部腐败滋生,形成了严重的个人崇拜。
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随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4.启示:①国家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⑤要重视民生问题⑥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的探索
斯大林的探索
经济上:
政治上:
新经济政策
1922年成立苏联
经济上:
政治上: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农业集体化
颁布1936年新宪法,苏联模式
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
1.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工业化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1920年,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他还邀请德国和英国的技师来俄国协助提高生产力。这些有助于(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苏俄社会性质的改变
B
C
课后训练
3.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与1928年相比,其水平增加到219%。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计划经济体制发挥积极作用
C.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
D.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4.1929年,斯大林喊出了一个口号:“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为此他( )
A. 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制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计划
D
C
5.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兴建了6000多个大企业,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B.建立“斯大林模式”
C.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