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09: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狰狞(nǐnɡ)  魁梧(kuí)     祭奠(diàn)     掀开(xiān)
B.庇佑(yòu)   孤寡(ɡuǎ)     蜷缩(juǎn) 忐忑(tè)
C.咔嚓(chā)   搀扶(chān)     黧黑(lí) 皱眉(zhòu)
D.汤勺(sháo)    嗤笑(chǐ)     咆哮(páo)     揪心(qiū)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B.“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
C.“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
D.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3.下列对语段“‘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搔搔后脑勺”说明渔夫不知道怎么办。“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让妻子做主。
B.“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C.“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
D.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环境描写)
B.“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语言描写)
C.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神态描写)
D.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动作描写)
5.下列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穷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桑娜屋内的环境是为了表明她是一个爱干净的人。
B.桑娜和渔夫的日子很难,所以他们不打算求助西蒙的两个孩子。
C.老汉是一个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村党支部书记。
D.老妇人之所以变得神志不清是因为他们穷困的生活。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D.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凶恶地笑)声中逼近。(《桥》)
B.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达怀念)。(《桥》)
C.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吃吃”地笑)起来。(《在柏林》)
D.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指公民随时准备根据国家需要应征入伍的兵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在柏林》)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那位老党员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一把jiū( )住年轻人的衣领,shā yǎ( )着sǎng zi( )吼道:“少fèi( )话,快走!”
9.形近字组词。
勺( ) 因( ) 嘿( )
句( ) 困( ) 黑( )
10.给下列字各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然后组词。
李( )( ) 竞( )( )
舌( )( ) 去( )( )
11.选词填空。
闪耀 闪动 闪烁
(1)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 )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远处一个亮点在不断( )。
严厉 严肃 严峻
(3)望着他那十分( )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4)听了他的话,爸爸的脸色立即( )起来。
挽留 挽救 营救
(5)客人要走了,妈妈真诚地( )着。
(6)要( )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
12.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5)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
13.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饱:①吃足,无饥饿感,跟“饿”相反;②达到最高限度,充分。
(1)老班长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
(2)可爱的战士们为了让舟曲人民喝上一口水,吃饱一顿饭,奋战在暴雨泥石流中,疏通中断的道路。( )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一般包括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
(2)《桥》塑造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支书形象。最后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设计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乡偶书》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孩子们“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原因是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字表达出诗人为“_____________”而伤感(后两个空用诗中原句回答)。
(4)《穷人》一文,题目中的“穷”是指渔夫一家人的_______很贫穷,但他们的__________是富有的,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节选)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5.短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国的______。
16.“补一张破帆”中的“补”和“破”说明了桑娜一家___________________。
17.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这里体会到女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最后一自然段中反映渔夫生活很艰辛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但即便如此,最后二人仍决定收养孤儿,”这反映了夫妻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胖子和瘦子
一个火车站上,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在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身上有一股烈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多久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米沙,你从哪儿来?”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
“我亲爱的!”瘦子说,“简直喜出望外!哎,你还是一个美男子!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我已经成家了,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你可记得,小时候我们多么开心的哪……”
“朋友,你生活得怎样?”胖子热情地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勋章。薪金不高,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以上,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勋章。”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我们是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嘿嘿地笑着。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19.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目瞪口呆:_____________ 低三下四:_______________
20.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21.仔细阅读画线句子,瘦子为何“脸色发白,目瞪口呆”,这与后面的“喜气洋洋的笑容”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对瘦子进行了什么描写?并从这些描写中简要概括瘦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指出一处,并说说这些对比手法的使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篇文章借瘦子对胖子前后态度的变化,批判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5.习作。
根据提供的环境、人物,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注意故事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注意有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环境:浩渺的太空 人物:穿着太空衣工作的太空人 来太空梭学习的小学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错误。狰狞nǐnɡ改为níng。
B错误。蜷缩juǎn改为quán。
C正确。
D错误。 嗤笑chǐ改为chī。揪心qiū改为jiū。
2.B
【详解】考查标点符号。
B项错误,引用“他”说的话,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3.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首先学生可回忆课文所学内容,然后结合语句及选项具体分析。
A项:“搔搔后脑勺”说明渔夫不知道怎么办。“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让妻子做主。
“搔搔后脑勺”说明渔夫觉得问题很严重,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办。
4.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描写方法。A选项中从“车厢”“寂静”可以看出是环境描写。B选项中从“沉思着”可以判断出是心理描写而不是语言描写。C选项中“皱起眉”“ 严肃、忧虑”知道是神态描写。D选项中“冲上前”“揪”知道是动作描写。
5.C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A项《穷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桑娜屋内的环境的句子是“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说明桑娜是一个勤劳、爱护家的妇女形象。
B项出自课文《穷人》桑娜和渔夫会过着更加苦的日子,桑娜和渔夫要也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C项出自课文《桥》,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
D项出自课文《在柏林》,老妇人之所以变得神志不清是因为她的三个儿子都已经在战争中死去。
6.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句子有毛病的地方。
A项,成分残缺,应在“岸上”加上“在”。
B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证据。
D项,否定词滥用,“防止”与“不要”双重否定表肯定,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7.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C项词语解释错误。“嗤笑”的意思是讥笑、嘲笑;有讽刺之意。不是“吃吃”地笑。
8. 揪 沙哑 嗓子 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揪、哑、嗓、废”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9. 勺子 因为 嘿嘿 句子 困难 黑色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形近字组词,组词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词汇、运用词汇,还能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组词练习有以下几种:辐射式:这是以某个生字为词头。和其它汉字组成双音节词。 辐凑式:这是以某个生字为词尾,和其它汉字组词”,即是运用汉语语素构词。语素和语素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语法单位。
组词,注意了解字义和辨清字形,可放在词语中结合词义来进行。如因与困,音不同,部首同,义不同。因:原故,原由的意思。可组词:因为。困:穷苦、艰难的意思。可组词:困难。
10. 季 季节 竟 竟然 乱
慌乱
丢 丢弃
【详解】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与掌握,结合题目中所给的字,然后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即可。
如:给“李”的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季”,组成“季节”的“季”。
给“竞”的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竟”,组成“竟然”的“竟”。
给“舌”的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乱”,组成“慌乱”的“乱”。
给“去”的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丢”,组成“丢弃”的“丢”。
11. 闪烁 闪动 严峻 严肃 挽留 挽救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闪耀:光彩耀眼;亮光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闪动:不稳定地抖动。
闪烁:亮光摇晃不定,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1)结合词义,可知,用来形容鱼钩上的光芒应选:闪烁。
(2)结合词义,可知,用来形容这个亮点在闪,应选:闪动。
严厉:(形)严肃而厉害。
严肃:(形)郑重;认真。
严峻:(形)严厉;不宽松。
(3)结合词义,可知,用来形容长辈的脸时,应选用:严峻。
(4)结合词义,可知,用来形容爸爸听了他的话后,当时脸上的表情应选用:严肃。
挽留:(动)请要离去的人留下来。
挽救:(动)从危险中救出。
营救:设法援救。
(5)结合词义,可知,用来形容妈妈不想客人走的做法,应选:挽留。
(6)结合词义,可知,用来形容拿东西给老班长吃,是想救他的生命,应选用:挽救。
12.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常见的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要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1)“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从句子中“地扫得干干净净”这是环境描写。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从句子的“想”可知,这是心理描写。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从句子的“冲、揪”可知,这是动作描写。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从句子的“说”可知,这是语言描写。
(5)“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从句子的“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这是外貌描写。
13. ② ①
【详解】本题考查了多义字。
“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1)饱满:指丰满;充实;充足;充满感情的。饱:达到最高限度,充分。
(2)吃饱:使人一次餐饮摄入食物的量足够了,已经有了饱腹感。饱:吃足,无饥饿感,跟“饿”相反。
14. 人物 情节 环境 发展 高潮 结局 忠于职守 大公无私 舍已为人 虽让人感到“意料之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 生活 精神 勤劳、善良、充满爱心
【详解】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解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课文背景知识的掌握。注意学习一篇课文应对故事发生背景、时间以及经过有所掌握。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桥》是一篇小说,文中着力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了老支书的形象,文章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更能激发读者兴趣。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翻译: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题目中的“穷”是指渔夫一家人的生活很贫穷,但他们的精神是富有的。
15. 穷人 俄 列夫·托尔斯泰 16.穷 17. 环境 勤劳 18. 熬 善良、乐于助人
【分析】15.考查作家作品。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所创作的一部的短篇小说,出版于1905年。《穷人》集中描写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作品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己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
16.考查句子的理解。
“补”和“破”说明了桑娜很勤劳,也说明了他们家很穷,是为下文做铺垫。
17.考查描写手法和理解句子的含义。
结合“地、炉子里的火、食具”可知这是环境描写,在贫苦的环境中,桑娜仍然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反应出桑娜的勤劳能干。
18.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可知“熬”指的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己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善良品质。
19. 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文中指瘦子感到惊讶。 形容卑贱没有骨气。文中指瘦子对胖子的态度很卑微。 20.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的樱桃,身上有一番烈酒和橙花的气味。 21.因为瘦子没有想到胖子的官那么大了,受到了刺激,感到惊讶和难堪。
不矛盾。因为喜气洋洋的笑容是装出来的,是讨好的。 22.文中对瘦子进行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对瘦子前后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写出了瘦子的嫌贫爱富与虚伪。 23.瘦子一开始眯着一只眼,听到胖子说自己是三品官时他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所有的扣子。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瘦子一家贪幕富贵、阿谀奉承的嘴脸,更有画面感。 24.批判的是等级分明的社会导致小人物心理变态的社会现实。
【解析】1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释词语本来的含义,并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含义。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文中指瘦子感到惊讶。             
低三下四:形容卑贱没有骨气。文中指瘦子对胖子的态度很卑微。
20.本题考查找比喻句。
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
“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身上有一股烈酒和橙花的气味。”把“嘴唇”比作“樱桃”;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语境和文章主题作答。第7段当听到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勋章。”瘦子“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是一种紧张状态的表现,接下来,第9、11、13段通过瘦子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了他低三下四、趋炎附势、阿谀谄媚的献媚之态,所以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所以并不矛盾。
2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本小说主要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语言描写“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 发财了吧 结婚了吧 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③,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表明瘦子的热情、真诚;动作、神态描写“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笑着”表现他的阿谀、庸俗。
2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一般有象征、村托、对比、抑扬、照应。阅读文章可知,文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使全文笼罩着一股喜剧氛围,更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如,作者把人物本身前后矛盾的言语和行动给以对比式描写,突出了人物身上那种趋炎附势、巴结迎奉的世俗心理。瘦子初见到胖子,惊奇地直叫胖子“老朋友”“米莎,我小时候的朋友!”“亲爱的”,和胖子亲吻时,“眼睛里满是眼泪”,并且反复地毫无拘束地讲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那语言的兴致勃勃,根本显不出半点生分气。但听到胖子“已做到三等文官时”,话语突然少了,也不像先那么流畅,语气变成了另一个人的,“老朋友”成了“大人”“大贵人”,小时候的朋友成了“您老人家”并且说话时“耸起肩膀,弯下腰,缩成一团”,在胖子告别时,“伸出三个指头握一握手,全身伛下来鞠躬“。文章借瘦子对胖子前后态度的变化,批判、鞭挞瘦子身上的那种奴气,批判了人情冷漠、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社会现实。
2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本篇小说讲述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他们是小时的朋友,中学的同学,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个人都感到又惊又喜。后来瘦子开始介绍他的妻子和儿子,并回忆他们中学时的外号,讲到自己到这里来任科长,当得知胖子已经是三品文官并有两枚勋章时,瘦子突然觉得矮了半截,对自己身边的一切都是觉得相形见绌。并恭敬地称胖子为“您”“大人”,看到瘦子的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胖子伸出一只手告别,一家三口却都感到又惊又喜。小说讽刺了那些阿谀谄媚小人官员形象。
小人物的这种心理更具真实性、现实性和普遍性,通过瘦子更能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易引起读者的心理共鸣;借小人物的畸形心理来抨击当时社会的等级分明,批判了等级分明的社会导致小人物心理变态的社会现实,使小说更具讽刺性、批判性与现实意义。
25. 太空漫游
浩渺的太空,充满了太多未知的东西,为了探索太空,人们成立不少空间站。今天就有一群来太空梭学习的小学生。
走进太空梭,就看到穿着太空衣工作的太空人来回奔走。
“太空人在太空上有许多工作要做,”讲解员说道,“大部分工作是在太空梭里完成,但是,每当需要修理太空梭或做实验的时候就必须到太空梭外面。修理工具放在太空梭货舱的大工具箱里,他们移动到货舱里拿出工具,把它们挂在腰际或手腕上。穿着太空衣工作极不方便,太空人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从太空衣里面推动某些部位才做得出来,所以手指头、手掌和手臂都会很累。”
太空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在太空漫步,必须穿太空衣,否则就无法生活。穿太空衣得花几个小时。那么,太空人是怎样穿太空衣的呢?小学生们对此很好奇。
讲解员看到大家好奇的眼神,带他们到了教学区,一边展示穿着视频,一边讲解到:“他们要先穿上一件用弹性布料做的像长内衣一样的衣服,再滑进准备好的太空裤,将太空裤拉起来。大大的长筒硬靴连着笨重的、有弹性的保温裤,看上去有点滑稽。接着,滑进太空衣的上半部。太空衣的上半部是一个金属硬壳,硬壳的顶端有一个圆环,脑袋就从环里钻出来。穿好太空衣,他们准备戴头盔了。戴上头盔前,太空人先戴上头套,头套的耳罩里有无线电耳机,嘴巴前方有麦克风,便于他们彼此通话。这一系列工作完成后,最后才戴上头盔和又大又笨拙的手套”。
太空梭之旅在各种教学中落下帷幕,小学生们在餐后和太空人告别,回到了学校。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
题目自拟。材料中给出“根据提供的环境、人物,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注意故事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注意有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而且给出了固定环境人物,明确了这些,我们可以想象浩渺的太空会发生什么事?写作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可以新奇有趣,但是要合理。写作思路可以先介绍穿着太空衣工作的太空人做什么,来太空梭学习的小学生会学习什么。
写作思路如下:文章开头可想象一个情景,由此展开联想;中间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要充分发挥想象,描述故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写出人物具体活动的新变化;结尾部分可抒发感情,总结全文。注意想象要合理、有趣,语句要通顺、连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