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构造地貌的形成》同步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构造地貌的形成》同步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8 06:2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构造地貌的形成》同步课时练习
读地中海沿岸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层分界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所在位置的地质构造与地形是(  )
A.向斜山 B.背斜谷
C.断层谷 D.褶皱山
2.乙所在位置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A.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山地
B.背斜中心部位岩石的抗侵蚀力强
C.岩层断裂下陷形成谷地
D.向斜中心部位岩石的抗侵蚀力强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A.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4.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台湾山脉
读表,回答5~6题。
表甲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表乙 在山地地区与在平原、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
路的工程量比与造价比
土石方比 桥梁与隧道总长度比 造价比
山地/平原 1.5~2 7~11 2.2~3
山地/丘陵 1以上 2~3 1.5
5.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的原因是(  )
A.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低
B.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铁路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
C.山区经济欠发达,运输需求小
D.山区修建公路比铁路难度较小,但比平原地区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
6.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 
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 
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 
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 
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  )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
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8.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读某区域岩层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处地貌是(  )
A.平原 B.山岭
C.山谷 D.高原
10.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A.断层 B.向斜
C.背斜 D.褶皱
读地质构造简图,完成11~12题。
11. 图中属于背斜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导致图中③处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火山活动
“沉海昏,立吴城”这句谚语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 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证实了海昏县确实存在。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沉海昏,立吴城”这句谚语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 600多年,说明了(  )
A.沧海桑田的变化
B.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D.鄱阳湖的面积在萎缩
14.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庐山的地质构造为地垒
B.在该地能看到有很多气孔的岩石
C.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D.图中反映的只有内力作用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______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_______(填“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根据材料一,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6.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_________;乙________;AB________。
(2)该地上覆岩层是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还是乙地?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BD
3-4CA
5-6BC
7-8BD
9-10BB
11-12CB
13-14AA
15.
(1)印度洋 B
(2)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使亚欧板块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向东和向北移动。
16.
(1)背斜 向斜  断层
(2)沉积
(3)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4)甲地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比较稳定,且不易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