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共6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共6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12: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知识概览 四种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规律类型 规律要求 公式表示
同一律 A就是A
矛盾律 非A即B
排中律 A或者非A
充分理由律 所以有B,是因为有A或B真,因为A真,并且A能推出B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的含义始终保持如一
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
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
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
以下违反排中律的一项是(  )
A.小陆踢完足球回到宿舍,小陈问他:“赢了吗?”小陆说:“没有。”
小陈问:“那么,输了?”小陆说:“也没有。”
B.小周在回答招聘单位面试的问题时说:
“我的专业不是社会学,也不是教育学。”
C.甲、乙二人下完棋后,一位观棋者笑着说:“看来你俩是谁也赢不了谁。”
D.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
答案:所谓“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
A、B、C三项都存在两种以上的可能性,因此跟排中律无关。
D.战争的性质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两种可能性,而选项说“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违反了排中律。
故选:D。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1.初步认识三段论、条件推理、排除法(选言推理)、归纳、类比等若干推理形式,自觉运用这些推理形式解读文本,解决问题。
2.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推理过程。
学习目标: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1.定义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一般来说,推理中前提和结论都以判断的形式出现,因此,推理又可以看作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2.分类
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来看,推理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类推理称作“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结论涉及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
例如“物以稀为贵,白菜是物,所以白菜以稀为贵”,结论中的“白菜”只是“物”的一种。
第二类推理称作“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结论涉及的范围超出了前提,
例如“白菜以稀为贵,芦荟以稀为贵,所以物以稀为贵”,结论中“物”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了白菜和芦荟。
一般来说,“归纳推理”的“归纳”是指不完全归纳,至于说完全归纳,其结论的范围也没有超出前提。
第三类推理称作“类比推理”,
如果“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那么“类比推理”则是从个别到另一个别的推理。
例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类比推理: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因为薪助火势
→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 因为地助秦强(贪)
1.三段论
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性质简单对的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提出来的“三段论”,是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
整个推理由三个判断组成,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所以称“三段论”。
探究7种常见逻辑推理形式
亚里士多德
例如:
大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小前提: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
→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其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有S都是P
前提和结论之间用横线隔开
注:习惯上一般用M表示中项,用P表示大项,用S表示小项
探究常见逻辑推理形式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直言判断构成的,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有并且只有三个不同的词项(概念)。这三个词项分别叫中项、小项和大项。
中项是指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词项,用M表示。小项是作为结论主项的词项,用S表示。大项是指作为结论宾项的那个词项,用P表示。
小项和大项都在前提和结论中各出现一次。
例如:大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小前提: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
结论: 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其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有S都是P
例如:《十五贯》中过于执的推理就是一个无效的三段论。
其推理过程为:
大前提: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有十五贯钱
小前提:熊友兰有十五贯钱
结论:熊友兰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
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P
所有S都是M。
改革是新事物,当然避免不了要遇到前进中的困难。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我们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结论
省略大小前提:大前提:小前提:
新事物都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改革是新事物。
改革避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可以将大小前提或结论任意省略和紧缩。
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
我们是共产党人。
2.充分条件推理
也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所谓“充分条件”,就意味着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果或结论;
通常用“如果p,那么q”的形式表示p(前件)是q(后件)的充分条件,
有p就一定有q。
(1)逻辑推理形式:
(2)概括推理过程:
如果县官以土换金P,那么是金子应该很重很多人抬q
事实上运“金”的只有两个人,用竹扁担(不重且两人)。非q
所以县官不可能以土换金。非P。
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袁滋的逻辑推理形式,概括其推理过程。 冯梦龙的《智囊全集》里记载了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唐代有一个农夫耕田时挖到一瓮马蹄形黄金,乡里(古代居民组织单位)立刻派人送到县衙去,县官担心公库防护不严,就放到自己家里。隔夜打开检验,发现都是土块。瓮金出土时,乡里人都曾去见证。县官无法辩白,最终承认将黄金掉包的罪名。就在快要定案的时候,事情传到了一个叫袁滋的官员耳里,袁滋说:“我怀疑这案子里有冤情。”州府长官让他重新调查。他点验出瓮中“马蹄金”共二百五十多块,请金铺铸造同样形状和大小的马蹄金,才造出一半数目,总重就达三百斤了,又了解到当初是两个农夫用竹扁担抬着瓮到县府的。算一下,如果这二百五十多块是真金,就不是两个人能抬得动的。这说明在运到县衙之前,金子就被换成土块了。至此案情大白,县官洗清冤屈。
充分条件推理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如果p,那么q→有p,定有q。
例如:如果你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会很投入。
→如果你不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不会很投入。
→你学习语文不投入,所以你不喜欢语文。
(否定前件×)
(否定后件√)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如果p,那么q→并非q,并非p。
例如:如果你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会很投入。
→你学习语文不投入,所以你不喜欢语文。
→如果你学习语文投入,那么你喜欢语文。
解析:在充分条件命题的相关推理中,“肯定前件就可推出后件的肯定”和“否定后件则可推出前件的否定”都是有效的,而“肯定后件”和“否定前件”都不能有效地推出任何结论。
(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是常见的逻辑错误。
例如:《世说新语》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次,孔融在众人广坐之中有上佳表现,陈韪却说:“小时了了(聪慧),大未必佳。”孔融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孔融的推理就是“肯定后件”,写成规范的格式就是:
如果小时聪慧,那么长大不一定优秀→(陈韪现在不优秀),想必小时很聪慧(肯定q)。
“否定前件”的错误在生活中也不少见。例如:
某交友相亲节目中,男嘉宾面对出场的24位女嘉宾,将自己喜欢的划入红区,其他的划入蓝区。一女嘉宾问男嘉宾:“区分不同区域是如何考虑的?”男嘉宾称,如果划入红区,一定是他感到“气场很强的”。该女嘉宾说:“我未被划入红区,那说明我气场不强。”
女嘉宾的推理就是“否定前件”,写成规范的格式就是:
如果划进红区,那么气场很强→未被划进红区,气场不(很)强。
正确:(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
我气场不强,所以未被划进红区。
(可能会有气场强的未被划进红区。)
答案 “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虽然都是无效的推理形式,但并不等于推出的结论一定不符合事实,但即使某一次符合事实(例如那位女嘉宾确实气场不强,陈韪小时候确实聪明),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
请对“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进行归纳。
3.必要条件推理
也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著名典故: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解析:案例可规范表述为: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入→我出使的不是狗国,我不从狗门入。
需注意:日常语言的逻辑推理,识别和运用关联词语很重要。一般来说,表示充分条件会用到“如果……那么……”“只要……就……”“因为……所以……”等关联词,
表示必要条件会用到“只有……才……”“除非……不……”等关联词。但有时日常推理会省略关联词语,这就需要通过辨析事理关系和表达意图来分析逻辑关系。
必要条件推理的第一种有效形式:
只有p,才q→并非p,并非q(否定前件式)
解析:通常用“只有p,才q”的形式表示必要条件关系,
p是q的必要条件,没有p就没有q。
必要条件推理的第二种有效形式:只有p,才q→有q,定有p(肯定后件式)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请分析袁隆平的推理过程。
从遗传学的分离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答案 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袁隆平的这一则推理就是典型的必要条件肯定后件式推理,推理过程如下:
只有杂种水稻的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只有p,才q)
→它的后代发生分离,它的后代是杂种水稻第二代(它本身是杂种水稻第一代)。(有q,故有p)
比较:充分条件推理与必要条件推理的不同规则
充分条件推理规则:①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
②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③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④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必要条件推理规则:①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②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③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④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4.排除法(选言推理)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
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使用排除法,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他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石兽要么在原处,要么在下游,要么在上游→石兽不在原处,也不在下游→所以,石兽在上游
其推理形式可以这样概括:一件事共有n种可能,排除(n-1)种,剩下最后一种就成为必然。
解析:运用排除法有两点须注意:第一要注意前提中有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如果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就有可能犯类似“假二择一”的错误;第二要注意前提中列出的可能彼此之间是否相容。不相容的既可以用“排除—肯定”法,又可以用“肯定—排除”法;相容的就只能采用“排除—肯定”法,不能采用“肯定—排除”法。
案例中关于石兽位置的三种可能是不相容的,既可以通过排除两种可能来肯定一种可能,也可以通过肯定一种可能来排除另外两种可能。
郑伯面对秦、晋联盟有三种选择:
①抗战;②降敌;③破秦、晋联盟。抗战,郑是小国,必败;降敌,丧权辱国;破秦、晋联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佳选择。所以,郑伯接受佚之狐的建议派烛之武见秦伯,破秦、晋联盟。其推理过程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抗战,降敌,还是破秦、晋联盟→抗战必败,降敌丧权辱国→破秦、晋联盟最佳(排除—肯定)情况二:抗战,降敌,还是破秦、晋联盟→破秦晋联盟→避免抗战必败、降敌丧权辱国(肯定—排除)
《烛之武退秦师》
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没其他选择)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只有自己去拿(排除—肯定)
《拿来主义》
5.二难推理
排除法适用于一件事情有诸种可能,而诸种可能都会导致同一种情况的情形。例如: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解析:分析案例中宝玉的推理过程,有以下体现:
若去劝解,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疾→若不去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或者去劝解,或者不去劝解→总之,黛玉会致疾。
这就是两难推理的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不同情况会导致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选择,都会导致同一个必然的结果。规范化表达如下:如果p,那么_r→如果q,那么_r_→p或者q→总之r
以下是历史上两个著名的二难推理,请分析东方朔和班婕妤的推理过程。
①东方朔喝了汉武帝的“不死酒”,汉武帝要杀他。他说:“如果你杀死我了,说明所谓的不死酒是假的,那你原本就不该杀我。如果杀不死我,不是白费劲吗?”
②一次,赵飞燕在汉成帝面前告班婕妤的状,诬陷她曾向鬼神诅咒过汉成帝。汉成帝传诏班婕妤。班婕妤从容地回答道:“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且不能得福,做坏事还能得到什么呢?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又有什么好处呢?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因此,我是不会做那样的傻事呀。”
答案 分析案例中东方朔和班婕妤jié yú的推理过程,有如下体现:
①如果你杀死我了,说明所谓的不死酒是假的,证明你原本不该杀我→如果你杀不死我,又会白费力气,也证明你原本不该杀我→杀我,或者不杀我→总之,毫无意义,都会证明你原本不该杀我。
②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没有意义→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鬼神无知也好,或者鬼神有知也罢→总之,向鬼神诅咒毫无意义(我不会做那样的傻事)。
二难推理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元姚燧《凭阑人 寄征衣》)
推理过程:如果寄征衣,你就不会回家,非我所愿
如果不寄,你会受寒,非我所愿
或者寄征衣,或者不寄征衣
总之,不能如愿。
如果p,那么r
如果q,那么r
p或者q
总之r
请补全下列二难推理
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①______,那么按照协议约定,②______;
如果③______,那么④______,⑤______。
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⑥___。
请补全下列二难推理
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① ,那么按照协议约定,② ;
如果③ ,那么④ ,⑤ 。
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⑥ 。
学生胜诉
他必须付清余下一半学费
学生败诉
按照法庭判决
他必须付清另一半学费
他都应当支付一半学费
6.归纳推理
前五种推理,三段论、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排除法(选言推理)、二难推理都属于演绎推理;
课本案例④是归纳推理,案例⑤是类比推理。
如课本案例④: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野先生》)
其推理过程可以概括如下:白菜因稀缺而珍贵→芦荟因稀缺而珍贵→事物因稀缺而珍贵。
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S1是P→S2是P(……Sn是P)→所有S都是P
解析: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它抓住个性,推知共性。不带括号中内容为不完全归纳,加上则为完全归纳。一般来说“归纳推理”的“归纳”是指不完全归纳,至于说完全归纳,在实际语言表达运用中一般做不到。
难点比较:拿归纳推理和三段论相比,就会发现其推理过程和三段论恰恰相反。
同样的内容,三段论推理大致会这样:
事物因稀缺而珍贵→白菜(芦荟)是事物→白菜(芦荟)因稀缺而珍贵。
推理形式如下:所有S是P→S1是S→S1是P
解析:同样素材的推理,三段论的前提断定了所有事物,结论只断定了所有事物中的白菜或芦荟,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归纳推理的前提只考察了白菜和芦荟,结论断言了所有事物,属于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根据这一比较,
可以发现:
归纳推理结论涉及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演绎推理结论涉及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
从这个认识出发,不难推出结论:演绎推理的结论未超出前提,所以前提真,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归纳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所以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是或然性推理;而正因为归纳的结论超出了前提,归纳可以增加新知,纯粹演绎不能增加新知。因此,人类新知识的增长,归根到底来自归纳。
正是出于对演绎和归纳的深刻理解,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说:
7.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由两个事物一个(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的推理。
如果说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那么类比推理则是从个别到另一个别的推理。
课本案例⑤: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类比推理: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类比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
“皆以美于徐公”类比“王之蔽甚矣”。
课本案例⑤: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的这番话,结论是“王之蔽甚矣”,其推理过程可概括如下:
推理形式可以概括为:
A对象具有c、d属性→B对象也具有c属性→B对象也具有d属性
解析:邹忌的推理前提只是“闺房小语”,结论却是国家大事,结论和前提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
可见,类比推理也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推理的强度甚至比归纳推理更弱,但它在探究(人对物)和说理(人对人)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人善用譬喻来说理,这些譬喻有些是类比推理,有论证的价值;有些只是一般性比喻,只有修辞的价值。只有掌握了类比推理的基本形式,才能合理区分两者。
请问以下案例是不是类比推理?(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类比推理:
橘(A)生两地味(C)不同,民(B)生两地不盗而转盗(C)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不同使橘的味道不同→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楚之水土使齐民入楚善盗
(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比喻论证:只有修辞效果,表达(刘备)自己得到诸葛亮如鱼得到水,凸显君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类比推理: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因为薪助火势
→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 因为地助秦强(贪)
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也比喻有所依靠。
对于类比推理,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鲁班造锯”:
听说有一天鲁班到山上砍柴,被一种锯齿形的坚硬树叶割破了手指。这个时候,鲁班心想:“既然锯齿形的坚硬树叶能割破手指,那如果把坚硬的铁片也做成锯齿形的,是不是能割破树干呢?”之后,鲁班便将铁片的边缘部分锻造成锯齿形,也就造成了我们所说的锯。果然,这东西能锯断树干。
上面这个小故事包含了一个典型的类比推理:
前提:
树叶是坚硬的,锯齿形的树叶能割破东西(手指);
铁片也是坚硬的;
结论:
锯齿形的铁片也能割破东西(树干)。
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
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编辑 菠菜
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
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编辑 菠菜
代入D组词语可见,构成的逻辑关系是相同的:
有的编辑编杂志,有的农民种蔬菜,都是生产者与产品的关系。所以,正确选项是D。
难点比较:比较“三段论”与“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与“比喻”,思考其推理形式分类或语用手法的不同及区别特点,填写任务表。
比较对象 推理形式分类或语用手法的不同 区别特点
第一组 三段论 (1) (2)
演绎推理形式
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结论涉及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前提真,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不能增加新知。
第一组 归纳推理 (3) (4)
第二组 类比推理 (5) (6)
归纳推理形式
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抓住个性,推知共性;结论超出了前提,所以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是或然性推理;可以增加新知。
类比推理形式
是从个别到另一个别的推理;推理形式结构为由两个事物一个(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属于逻辑思维技巧。
第二组 比喻 (7) (8)
语言修辞手法
只有修辞的效果,目的在于凸显某方面的内容或表达生动形象的效果;属于语言表达技巧。
推理形式分类 常见逻辑推理形式 前提和结论的关系
演绎推理 三段论、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排除法、二难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 从个别到一般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从个别到另一个别
练习题
考试:学生:成绩 ( ) A.往来:网民:电子邮件 B.汽车:司机:驾驶执照C.工作:职员:工资待遇 D.饭菜:厨师:色鲜味美
考试:学生:成绩A.往来:网民:电子邮件 B.汽车:司机:驾驶执照C.工作:职员:工资待遇 D.饭菜:厨师:色鲜味美明确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因此类比可得“职工通过工作获得工资待遇”,进而得出正确答案C。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片段,联系文章语境,思考晋侯在秦伯与郑结盟,并退兵不辞而别后的表现。指出晋侯的逻辑推理形式,并概括其推理过程。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片段,联系文章语境,思考晋侯在秦伯与郑结盟,并退兵不辞而别后的表现。指出晋侯的逻辑推理形式,并概括其推理过程。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逻辑推理形式:
(2)概括推理过程:
秦伯已与郑结盟,并退兵;晋国要么击秦,要么退兵
→如果击秦,“不仁”“不智”“不武”
→所以,只好退兵回晋。
排除法
有一次,卓别林偶然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天气炎热,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剪头发了。镇子上有两家理发店,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只见地上的头发渣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理发师的头发更像是被狗啃了一般难看至极,活像一个鸟窝,于是他退了出来。卓别林来到第二家理发店,这家理发店好啊,整齐干净,陈设一流,理发师的头发更是焕发光彩,帅气逼人。卓别林思索了一会儿,又原路返回到第一家理发店去理发了。
卓别林的推理过程:小镇地处偏远,只有两个理发店——(①__________________)—两家理发店的理发师只能相互理发——(②__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全是头发——(③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家理发店整齐干净——(④__________________)——只能到第一家理发店去理发
卓别林的推理过程:小镇地处偏远,只有两个理发店——(①__________________)—两家理发店的理发师只能相互理发——(②__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全是头发——(③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家理发店整齐干净——(④__________________)——只能到第一家理发店去理发
卓别林的推理过程:小镇地处偏远,只有两个理发店——(①__________________)—两家理发店的理发师只能相互理发——(②__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全是头发——(③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家理发店整齐干净——(④__________________)——只能到第一家理发店去理发
明确 理发师不能给自己理发
第一家理发店中理发师的“鸟窝”发型是第二家理发店中理发师的手艺 说明第一家理发店中的理发师技术好顾客多
说明这家理发店的理发师手艺差顾客少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示例:“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是有准备的人,所以最终我们将获得机遇。
示例:“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是有准备的人,所以最终我们将获得机遇。仿写一:仿写二: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努力做时代的君子,所以我们要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英国哲学家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