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19:5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晨读素材篇
主题:珍惜时间
名言警句
对时间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杀。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 —— 苏霍姆林斯基
时间老人自己是个秃顶,所以直到世界末日也会有大群秃顶的徒子徒孙。 —— 莎士比亚
一切利己的生活,自——以时间来衡量生命。爱,则无所不为;过于自爱,则一无所为。 —— 吕坤
荣誉是时间的女儿。 —— 阿兰
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 —— 牛顿
时间是人能消费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 狄奥佛拉斯塔
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 —— 鲁
好事总是需要时间,不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是做不成大事的。想吃核桃,就是得首先咬开坚硬的果壳。 —— 格里美尔斯豪森
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 —— 郭小川
浪费时间叫虚度,剥用时间叫生活。 —— 扬格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 —— 阿·斯米尔诺夫
真正的敏捷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因为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如金钱是衡量货物的标准。 ——弗·培根
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 ——罗斯金
科学决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了的书。每一项重大成就都会带来新的问题。任何一个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出现新的严重的困难。 —— 爱因斯坦
时间是审查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 —— 莎士比亚
我想正是伸手摘星的精神,让我们很多人长时间地工作奋战。不论到哪,让作品充分表现这个精神,并且驱使我们放弃佳作,只求杰作。 —— 李奥贝纳
国王,可以说是一架报时巨钟的主发条,它无情地规定了作息时间。从生到死的一举一动,从清晨起身到暮夜上床,甚至爱情嬉戏的瞬间片刻,不属于他自己。 —— 茨威格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温暖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牢不可破。 —— 穆尔·约翰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 列宁
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 叔本华
时间象弹簧,可以缩短,也可以拉长。——柬埔寨谚语
正当利用时间!你要理解什么,不要舍近求远。——歌德
不要懒懒散散地虚度生命。——贝多芬
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我只惋惜一件事,日子太短,过得太快。一个人从来看不出做成什么,只能看出还应该作什么?——居里夫人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今阳。——朱敦儒
取道于“等一等”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之室。——塞万提斯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不到充裕的时间。——歌德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弗兰西斯·培根
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裉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雨果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蒙森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惟一拥有的现金——所以应当聪明地把握。——李昂斯
时间是世界上的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如果知道光阴的易逝而珍贵爱惜,不作无谓的伤感,并向着自己应做的事业去努力,尤其是青年时代一点也不把时光滥用,那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将来必然是会成功的。——聂耳
凭着日规上潜私的阴影,你也能知道时间在偷偷地走向亘古。——莎士比亚
写作指导篇
作文指导|考场议论文写作指导(五)
议论文正文的写法
(一)并列平面式
稳中求胜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却以宋江为首;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由此可见:为人沉稳,才能稳中求胜。那么沉稳从何处来呢?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二)并列递进式
阅读是一种孤独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里,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三)纯粹递进式
思维,请守住幸福
时间是一只神奇的手,推动着岁月的轮回更替。我们驾一叶扁舟于人生的江渚之上,寻觅传说中的幸福。
厚厚的史册中,从未缺少幸福记录: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然而,项羽是痛苦的,因为他惨败了;唐中宗是痛苦的,因为他被废了;杜甫是痛苦的,因为他失望了。于是,时间追问历史:“幸福何在?”我迎着时间在现代的荒原上呐喊:“幸福在自己心中!”
世间万象,无所不有。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拥有。每件事的前面都有一扇双面镜,从这面看,很好看;另一面看,丑死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你选哪一面?幸福其实在于自己的把握。对着丑的一面,你万般痛苦,忘记了镜子可以翻过来,于是,幸福与你只是一镜之隔,却遥不可及。而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看到丑陋时会翻看镜子的另一面,于是,幸福就属于他们了。
贝多芬就是一位会看镜子的人。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时,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还有六分之五,这就是贝多芬从镜子另一面看到的幸福。
有时候,不幸只是“塞翁失马”,要看到“焉知非福”的另一面。
求幸福,就要有点阿Q精神。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被辛辣讽刺的对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容易满足、善于自我开解的阿Q也是幸福的。
面对死亡,是恐惧不已,还是坦然笑迎?尼克松知晓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竟微笑着这样诠释死亡:“酒吧打烊时我就离开!”这简直就是一个“阿Q”,一个美国版“阿Q”。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
幸福,似乎很难定义。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就选择了幸福快乐。
历史的千年余辉摇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选择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生命的倏忽飘逝而惆怅莫名--人生因此快乐、因此幸福!
开卷有益篇
微时评:发扬青藏铁路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2006年,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建设青藏铁路,对于青海西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建过程中,广大铁路建设者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勇克难关,胜利完成了全线铺通的任务,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修筑进藏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修建青藏铁路。1958年,党中央决定建设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1984年这段铁路建成通车。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局出发,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经过全体建设者连续5年的艰苦奋战,在世界屋脊建成了一条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运输大通道,突破了多年冻土施工、高原卫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难题,探索了复杂条件下重大项目建设的模式,谱写了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新的篇章,青藏铁路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设青藏铁路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实证明,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面对高寒缺氧、被称为常人“生命禁区”的生存极限,低纬度、高海拔多年冻土的铁路建设难度极限,青藏高原环境保护难度极限,青藏铁路质量高标准和运营高要求的极限,广大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险、挑战极限,以“笑傲昆仑问天下何处是雄关,跃马雪域引青藏高原飞铁龙”为誓言,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为实现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要求,广大铁路建设者和铁路工作者开拓创新、勇创一流,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为信念,以一流的勘测设计、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运营管理、一流的技术设备、一流的建设标准、一流的服务水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人类铁路建设史、铁路发展史上的新辉煌。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饱含着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饱含着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饱含着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饱含着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必须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风雨无阻向前进。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发扬青藏铁路精神,敢于挑战极限、攻坚克难,不向风险挑战低头,不向困难艰险让步,顽强奋斗、自强不息,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坚持勇创一流、开拓奋进,以攀登高峰的志向,以追求卓越的恒心,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记录下青藏铁路带来的发展巨变。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拓展训练篇
马灯
谢耀忠
①瘦小狭长的火门水库孤独地夹在巍峨阴森的两山之间。
②深夜,瓢泼的雨在持续,水库上头入水口的水闸在“砰、砰、砰……”的锤打声中渐渐下降闭合,拦住了滚浪而来的山洪。昏暗的马灯照着一双赤脚,离开水闸,又匆匆往水库坝头赶去。裤管缩到膝盖上,腿上沾满泥浆,蓑衣、雨帽、马灯在风雨中颤抖,在黑夜里潜行,马灯放在坝头的一块石头上,顶端两层的排水孔一个一个地被打开,预备排水。风卷着雨哗哗地响彻山谷,人弯着腰,低着头,马灯几乎碰到地面,昏黄的灯光与黑暗搏杀,脚尖一前一后,在长长的石坝上,慢慢地走了两个来回,似乎在努力发现什么而最终什么都没发现,才慢慢离去。
③回到“家”,东边天已泛白。所谓的“家”是水库旁边乱石山中一块巨大的石帽(上面突出空中,下而有避雨空间)下面,床是两扇旧门板,两头顶在几块叠加的石头上,上面垫着一张粗糙的竹席。熄掉马灯,燃起灶火,一根竹竿横架在灶旁,晾在上面的衣服徐徐地冒着水气。浓重的烟味在“家”里弥漫,一张铜色的满面皱纹的老脸,平静安然,若无其事。“家”的周围一片乱石,在乱石缝里有蓬勃生长的辣椒、茄子、西红柿,南瓜爬到宽大的石头上,绿叶丛中托出金黄的花。
④丰水期,晚上不用巡渠护水,马灯闲在“家”里,白天每逢集日老人就在山下的路边卖粥。水库边这段崎岖的山路连接着唯一通往山外的道路,山民赶集岀山进山都习惯在这里歇脚,饿的渴的就花一分钱买完粥充饥解渴。在背阳的阴凉处,一块平展宽阔的石头上面放着一大盆粥,两碗切碎的辣椒混点姜末,红、青、黄掺杂,有色有味。碗筷装在一只敞口的簸箕里,吃粥的人自己动手,吃几碗心中有数,老人只顾烧火煮粥,他相信谁也不会吃多给少。有的实在太饿了又没钱,吃完后就悄悄对老人说下回再给,老人没说二话,只是微笑着频频点头。
⑤一个初秋的深夜,冷月朦胧,山野静悄悄。老人手提马灯,肩扛铁铲,巡梁护水刚刚返回到山脚,突然听到前方有女人隐隐的哭声传来。他用力甩甩头,以为耳朵有毛病引起错觉,可哭声越来越清晰,哭声中好像还央杂着凌乱的脚步声。他想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鬼吗?虽然他从来不相信鬼神,但这时他的确有些慌乱,想跑又怎能跑得过鬼呢?哭声和凌乱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那种哭声阴阴的沉沉的,忽高忽低,一吸一顿。难道真是碰鬼了?如果不是鬼是真人在哭呢,那就惨了,是什么人要害一个弱女子?这个女人一定凶多吉少。想到这他害怕得直冒冷汘,全身顫抖,比遇到鬼还害怕百倍。他本能地按了按胸口内衣口袋,里面是半年来卖粥积累的钱,准备给老伴买风湿药。他想用钱救人,可那区区四块钱够吗?如果那贼是谋财害命的,那不白白送死?哭声更近了,听那凌乱的脚步声至少有三人以上,他救人无望心又不甘,故意把马灯放在路边,他躲到路对面远一点的一块大石头后面想看个究竟。“哒哒、哒哒”的脚步声接近了灯光,“马灯,看水库的。”突然的话声像一把尖刀刺到心窝,“本地贼!”他咬牙切齿,心都要炸开了。随后又听到:“大哥,大哥,我们是公冯洞的心竹兄弟。”亲切的呼唤声以及那熟悉的地名人名立刻又把他从崩清绝望之中拉了回来。“天啊,够吓人呀!”他一边惊叹一边从石头后面冲出来。原来是冯洞上一位老妇人突发急病,四个青壮年轮换抬着连夜赶往公社医院,一个女孩跟在后面悉悉索索地抽泣。于是,马灯在前面照路,大家都不说话,女孩的哭声也咽到肚里,大家的脚步更快了。从此,马灯既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又成了老人的代名词。
⑥一个同村的中年男子,刚吃完粥,“马灯,我真佩服你,晚上睡在荒山野岭,鬼哭狼嚎之地,除了你没第二人了。”老人卷了一筒“喇叭”递给他,又卷一筒自己点着,“有第二人就轮不到我啦,我得感谢这鬼哭狼嚎之地。”中年人眼神发亮,久久地照在老人的身上,不停地微微点头。
⑦老人六十有余,一头硬发,黑白参差,一脸褐皱,忧乐杂呈,一身硬骨,步履轻盈。老人真正的家在山里最大的那个百户村庄里,家里有老伴有儿女有孙子。
③马灯陪伴着老人没日没夜地游走在几十里长的弯弯曲曲的水沟上疏通、堵漏,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年。虽然他常常回家,但今夜的心情特别慌乱。知道老伴发病,老人赶了将近一个钟头的夜路到了十多里远的油菜岭老中医家。从来没有头疼发热的老伴怎么突然就起不来床了呢?老中医读懂了老人的心病,只好紧跟马灯一路小跑。
⑨马灯把屋里照得亮堂,老人端着一碗老中医刚磨成的药水来到床头轻轻地扶起老伴说:“药很苦,喝下就好了。”夭刚亮,老人送别了老中医,又对儿子说了煎药的事,就匆匆地赶去巡沟护水了。谁也没有想到老人这一去竟成了亲人永远的悲痛,永远的思念!
⑩七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老人死在水库坝头的排水沟上。是溺水?他水性很好。是病?是中暑?是意外?是其他?谁都想不通。
①从此,马灯只在山民的回忆里闪亮!
(本文有删节)
1.你觉得第⑥段插入的吃粥男子与老人对话这段描述可否删去?请说说理由。
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老人的形象。
3.本文的主角是守水库的老人,若把文章标题“马灯”改成“守水库的老人”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篇
1.不可以。用吃粥男子的话衬托出在此地守水库的艰难,突出老人尽职尽责的形象。老人的回答“有第二人就轮不到我啦,我得感谢这鬼哭狼嚎之地”,体现出老人乐观、坚强的性格特点。
2.恪尽职守,在深夜暴雨中巡逻,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信任他人,煮粥给别人吃不计较钱,相信他人不会多吃少给,说下回给也从不拒绝;勇敢机智,心底善良,夜里听见哭声,尽管害怕,却毅然决定去看个究竟,打算用自己积攒的四块钱救人,用马灯来“声东击西”,可见他的机智;关爱家人,凑钱给老伴买风湿药,老伴生病,连夜赶到中医家中,可见他关爱家人。
3.示例:不好。从文中来看,主要写老人夜间提马灯巡逻和用马灯声吸引“贼人”注意,以至于被人取了“马灯”的外号的内容,“马灯”可以说就是老人的象征,是他辛勤工作的证明,用“马灯”既能概括文章内容,又能突出人物形象,意蕴深刻。而“守水库的老人”显得毫无特色,不能起到这些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