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18:0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晨读素材篇
成语分类
表示人物品质的: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表示人物外貌的:身材魁梧、亭亭玉立、老态龙钟、西装革履、婀娜多姿
表示人物动作的:昂首阔步、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手舞足蹈、挤眉弄眼
表示人物神态的:扬眉吐气、怒目而视、火眼金睛、面红耳赤、热泪盈眶
表示人物优秀品质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先人后己、舍己为人
表示勤奋学习的:废寝忘食、十载寒窗、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刻苦钻研
表示神情专注的: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一心一意
表示合作精神的:志同道合、风雨同舟、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万众一心
表示“诚信”的成语:言而有信、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信守诺言
表示“做事果断”的:毅然决然、当机立断、雷厉风行、斩钉截铁
表示“做事犹豫”的:犹豫不决、出尔反尔、优柔寡断、狐疑不决
表示“豪言壮语”的:慷慨激昂、壮志凌云、铿锵有力、语气坚定
形容“气势雄伟”的: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气势恢弘、气势非凡
表示“有名”的词语:闻名于世、举世闻名、闻名天下、远近闻名、大名鼎鼎、人尽皆知
表示“哭”的词语:泪流满面、泪如雨下、泪眼汪汪、泪如泉涌、嚎啕大哭
表示“笑”的词语:喜笑颜开、眉开眼笑、哈哈大笑、嫣然一笑、微微一笑
表示愤怒的: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怒气冲冲、咬牙切齿
表示憎恶的:可憎可恶、十分可恶、深恶痛绝、疾恶如仇、恨之入骨
表示忧愁的:无精打采、顾虑重重、忧愁不安、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表示激动的:激动不已、激动人心、百感交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
表示舒畅的:舒舒服服、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表示着急的:迫不及待、急急忙忙、急不可待、操之过急、焦急万分
表示愧疚的:追悔莫及、悔恨交加、于心不安、深感内疚、羞愧难言
表示失望的: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灰心丧气、毫无希望、黯然神伤
表示害怕的:惊弓之鸟、提心吊胆、惊惶失措、惊恐万状、惶惶不安
表示“赞扬”的词语:赞不绝口、连连称赞、叹为观止、交口称赞
描写会说话的:能说会道、七嘴八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描写讨论场面的: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七嘴八舌、争论不休
描写场面热闹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描写“天气晴朗”的:风和日丽、天高云淡、万里无云、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描写春天的:春光明媚、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描写夏天的: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夏日可畏、赤日炎炎
描写秋天的:秋色宜人、秋高气爽、枫叶似火、桂子瓢香
描写冬天的:大雪纷飞、鹅毛大雪、冰天雪地、雪窖冰天
描写洁白纯洁的:洁白无瑕、白璧无瑕、冰清玉洁、洁白如玉
描写波浪巨大的: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惊涛骇浪、浪花飞溅
描写湖面平静的:风平浪静、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碧波荡漾
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旭日东升、绵绵细雨、桃红柳绿、艳阳高照
描写“山岳”的词语:山河壮丽、高山峻岭、危峰兀立、连绵不断、高低起伏
描写“瀑布”的词语: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万丈瀑布、水帘悬挂
描写“大雨”的词语:狂风暴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淋漓、暴风骤雨、暴雨如注
描写“雪”的词语:纷纷扬扬、粉妆玉砌、银妆素裹、白雪皑皑、冰雪消融
描写“风”的词语:和风拂面、风狂雨猛、秋风凉爽、北风呼啸
描写“晨”的词语:雄鸡报晓、红日东升、朝霞辉映、金光万道
描写“午”的词语:中午时分、丽日当空、艳阳高照、当午日明
描写“暮”的词语:暮色苍茫、夕阳西下、天色模糊、晚风习习、华灯初上
描写“夜”的词语:月明星稀、灯火通明、漫漫长夜、万家灯火、夜幕降临
描写体育比赛场面的:生龙活虎、人流如潮、振奋人心、异常激烈
表示与“足”有关的: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手舞足蹈、足下生辉
表示从没有过的: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绝无仅有、史无前例
描写时间过得快的:光阴似箭、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瞬息万变
描写“日寇罪行”的:令人发指、丧失人性、灭绝人性、毛骨悚然
写作指导篇
作文指导|考场议论文写作指导(三)
议论文开头的写法二、“美”
即美感,就是开头的语言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
(1)排比式。
【例】那一个年代,风里来雨里去,只为温饱;那一个年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那一个年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解放生产力。还记得 1981 年 4 月 12 日中国第一家超级商场……经济复苏,思想解放,一片繁忙景象!人们自豪地把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开放比喻为“春天的故事”,那一曲《春天的故事》是否还萦绕在你的耳畔?
——《山青水绿铺远路》
【例】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谈意气》
(2)比喻式。
【例】如果生活是海,那么欲望如潮。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就像大海不能不涨潮一样,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假如世人都没有欲望,就会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就会缺少热情、缺少投入、缺少追求,那么他的生活画卷将是多么的苍白乏味啊!问题的关键在于,涨潮也有落潮时,如何把握住自己的欲望尺度,不让欲望泛滥成灾,才是明智之举。
——《人生有度方坦然》
(3)意境式
【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魂牵梦绕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念着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惦念它。离得久远了,使人愁肠百结。不论历史的车轮如何转动,故乡永远是人心中不灭的灯火。
——《不灭的灯火》
开卷有益篇
微时评:弘扬“老西藏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几十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带着党的殷殷重托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以造福各族群众和促进民族团结为己任,扎根西藏、建设边疆,在全面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上世纪50年代初,为解放深受封建农奴制压迫的百万西藏人民,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主力的进藏部队,爬雪山、涉激流、忍饥寒,既当“战斗队”又当“生产队”,既当“工作队”又当“宣传队”,克服各种困难胜利进藏,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使命。此后,成千上万的干部人才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西藏建设,以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留下了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从进藏部队在拉萨河畔的荆棘林中、沙石滩上开荒种地,到以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等为代表的援藏干部全心守护西藏人民的健康幸福,再到17个对口援藏省(市)及16家对口援藏央企为推进西藏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为创造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绘就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培育和形成的“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与西藏革命建设特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调研时对援藏干部说:“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在解放、保卫和建设西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老西藏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立志“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体现着特别能吃苦的高尚品质;誓言“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凸显着特别能战斗的坚强意志;践行“宁愿饿断肠,不食群众粮;宁愿宿帐篷,不住群众房”,显现着特别能忍耐的顽强作风;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展现着特别能团结的为民情怀;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彰显着特别能奉献的崇高境界……长期以来,“老西藏”们克服了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别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付出许多辛劳和牺牲的同时,也赢得了受援地区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人们曾用这样一副挽联,感念孔繁森同志对西藏的深情。孔繁森的事迹,感染和鼓舞了无数国人;孔繁森精神,首先体现的就是“老西藏精神”。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积极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为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7月,在西藏考察调研时,见到年轻的新入藏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他们:“一定要看到这个岗位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这是机会也是考验,弘扬好‘老西藏精神’。”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更好弘扬“老西藏精神”,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就一定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拓展训练篇
乾坤带
刘红军
一大早,根叔骑自行车出了山村,赶往乡里开会。路上听着嘎冷嘎冷的铃铛响,他就在心里打趣儿,好像穿一身秧歌服的王老太,一边骑车一边听戏匣子里的秧歌曲。可是越骑越觉得身上不自在,拐到一棵大树下停了车,摸摸头,看看脚,正一下白衬衫和蓝裤子,没事儿啊。左三钩,右三拳,这一活动找到了,肚皮儿卡得慌,根叔的眼光就钉在腰眼上:今天捆他的不是陪伴八年的老朋友,而是条薪新的陌生客,皮的呢。皮的咋啦?俺不稀罕!根叔朝地上啐了一口。
儿子见天就讲,男人看腰,女人看包,村书记抽一条好皮带才有派儿。根叔就不爱听,当书记就得臭显摆?
你这旧腰带是革的,都秃噜边儿了,多寒碜,又不是买不起。儿子嘟嘟哝哝。
根叔也振振有词,忘了早先喝不上粥了?你要是钱没处花,买个包给你妈,让她绕着全村显摆。
根婶捏在根叔的身旁。自从她那次陪根叔给梨树剪枝,不小心被梯子磕了脑袋,就总是一脸的傻笑。
儿子丢个白眼儿,喉结鼓鼓地缄口。
每次走到村头,遇见王五,王五说根叔,你都有钱了,腰上还土拉吧唧的,抠啥抠?哪家姑娘肯给你当儿媳妇儿?
走到村尾,遇见麻六,麻六说根叔,我知道是老书记给你的旧皮带,抽了这么多年,便宜还没占够!
走到村外,更多的眼光落在根叔的腰上,然后把根叔的一张阔脸横扫一遍,无声地询问:你们村还没脱贫呢?
管他呢,抽自己的腰带,让别人说去。根叔抚摸着抽了八年的老朋友,心里就是舒坦,就是有精气神儿。
可今天抽着新皮带就是不自在。进乡政府大门的时候,遇到了爱说笑的李村书记,李村书记瞅了瞅根叔的腰,又瞅了瞅像是雨打蔫儿了的倭瓜花样的人,不明就里地扑哧儿笑了。
这一笑让根叔不明就里地虚下来,身子缩小了一半。刚回到自家院子,就气鼓鼓地扯下皮带,去你的!随手甩到狗棚上去了。翻箱倒柜找老朋友,连垃圾桶都倒个底朝天,愣是找不到,却翻出了他本命年那条大红的布腰带,先捆上吧。就这样在村委会给干部们传达了会议精神。
等他停了口,妇女主任指着他的红腰带乐开了,乐得满脸通红。大家也都憋不住,跟着乐。
根叔脸上臊得跟腰带一样红。
回到家不给老婆、儿子好脸子看。根婶笑嘻嘻地捧上旧皮带过来,根叔叫声我的命根子,一把抓过来。皮带上沾着几滴水珠,甩了甩,往腰上一紧,断了!根叔唉声叹气,老泪纵横。
饭也不吃,村里有人找他也不理,见儿子就举鞋底子打。
根哥呀,我来瞧瞧一条皮带咋就困住了你?妇女主任把笑声扬进屋里。
根叔冲炕上摆了摆手,示意妇女主任坐下。
根叔抚摸着两截旧皮带说,你们都以为我贪便宜,抠门,没人知道我抽上它,就有了魂儿,就像老书记在我身上给我打气。
六年前的场景又一次浮现在根叔眼前——
几天的大暴雨让山村发了水。老书记指挥村里青壮年挖沟排水,三天三夜,嗓子都喊哑了。老书记运了一口气,猛劲儿地喊,抓紧抓紧,就要成功了。“嘭”的一下,腰带断了,裤子褪了下来。老书记赶忙提溜着,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指挥。根叔拔了山草拧成绳子捆在书记腰间。事后有人提议给老书记补个腰带,一呼百应,大家集资,一条皮革腰带就这样上了老书记的腰身。
几年后换了根叔当书记。有天晚上,老书记邀根叔到他家,兄弟俩喝了几盅小酒,老书记郑重地把那条腰带赠给他,兄弟呀,别小看这条腰带,它系着全村老少的心。你带着他们致富吧。
得,也不是非得面儿上给别人看,心里有不就行了?妇女主任说这话时早就不笑了。
那倒是。根叔挠了挠后脑勺。
妇女主任往炕里挪了挪,把脸正对着根叔,说,根哥带领大家栽果树,一到春天,满山坡的杏花、梨花、桃花赶趟似的开,外面人都来观光旅游;等杏、梨、桃长熟了,卖出去,家家户户腰包都鼓起来,谁都记得你的好。可毕竟是富裕了嘛,还在乎这一条皮带?
可咱们村致富不容易,我要是带头图享受,摆阔气,山里山外都跟着学起来,谁还记得勤奋节俭?再穷回去谁过得了?
哟,一条皮带,关系着大家的过去和将来呀。
可不是?要不我咋叫它“乾坤带”呢!根叔说出“乾坤带”这个文绉绉的词,很是得意。
你知道新的咋来的吗?妇女主任神秘地说,前天在村委会打扫卫生,卖了好多碎铜烂铁、破旧报纸,都是你这些年攒下的。有人说去饭馆撮一顿。我说就知道吃,还不如买条新皮带,给书记精神精神。大伙儿都双手赞成。这才叫侄子偷偷给你换过来。要是不领情,我就收回去。
别价。根叔趿拉上鞋,朝屋外走去,眼睛瞟着狗棚顶上。
山风吹过来,身上怪舒服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妇女主任这一形象设置比较巧妙,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解开小说的悬念,并与主人公根叔形成鲜明对比。
B.根叔珍爱“乾坤带”,既是因为它是老书记所托,又是因为这根腰带系着全村老少的心,关系着大家的过去和未来。
C.小说用笔繁简得当,比如对根叔的动作描写,相对详细,而对王五、麻六、李村书记等人的描写则相对简要一些。
D.小说语言通俗,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都有地方特色,如“秃噜边儿”“雨打蔫儿了的倭瓜花”等充满乡土气息。
2、请简要分析根叔的形象特点。
3、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篇
1、A “与主人公根叔形成鲜明对比”错误,由文中妇女主任揭示新皮带的来源可知,妇女主任建议把村委会打扫卫生时卖废品的钱买条新皮带,给书记精神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妇女主任理解支持根叔的做法,二者不构成对比关系。
2、根叔是一位不摆阔气、有主见、心系村民、勤俭节约的好村支书。
①不图享受,不摆阔气。根叔一直用自己的旧要带,不抽新皮带显派头。②坚持主见,不被别人左右。根叔不理会村民的说法,坚持抽旧皮带,觉得抽旧皮带心里舒坦,有精气神儿。③不忘嘱托,心系村民。老书记郑重地把那条腰带赠给他,嘱托它系着全村老少的心,根叔带大家致富,心系未来。④勤俭节约,不忘过去。生活富裕了根叔仍然不忘记过去的穷日子,只接受自己攒废品卖的钱买的皮带,带头勤俭节约。
3、①全文以腰带为线索,主要围绕根叔与新、旧腰带的故事展开,中间插入村民的议论和对老书的回忆,推动情节发展,使结构更紧凑集中;②采用“全知的视角”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写,作者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补叙村里人对旧腰带的议论和插叙老书记赠送旧腰带的回忆更显客观、自然、有序;③结尾突现逆转,揭示新皮带是用书记攒废品的钱买的,深化主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