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鸦片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2.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开埠通商 D.领事裁判权
3.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个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这一规定践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①美国②英国③法国④俄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到至高无尚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略权益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8.“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有①俄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割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③俄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经商④取得清政府赔款200万两白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1.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侵略者由东南沿海开始发动进攻
B.其目的都在于打开中国市场
C.都推进到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D.侵略者都以武力失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12.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13.下列条约中,均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条款的有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瑷珲条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4.下列各项最能有利于列强操纵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是
A.外国公使驻京 B.准许华工出国
C.外国舰船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 D.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一百五十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全国禁毒展览漫画读本》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林则徐上书中,认为鸦片有哪些危害?
(2)结合健康课的有关知识回答鸦片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3)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三的图表说明什么?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
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
1.知识与能力: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过程与方法:记忆基本要点;交流基本看法;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广泛联系,注意发展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是固步自封的恶果。
【重难点】宪法及其评价。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鸦片战争。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求国际市场;中国政治封建落后腐败,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闭关锁国;中英正当贸易中国出超,英国为解决贸易逆差走私鸦片,白银加速外流导致清朝经济、政治严重问题;林则徐领导禁烟沉重打击英国利益,成为鸦片战争导火索。经过,1840-1842年,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结束。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卷入世界市场;开始萌发学习西方的新思想,西方文化侵略。
2.《南京条约》。割,损害领土主权;赔,加重人民负担;开,被迫开放;商,丧失关税主权。
3.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法国工业革命高涨需求市场;修约遭拒。经过,1856-1860年,英法联军,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影响,半殖民化加深,俄国趁火打劫割占大片领土,清政府被迫进行洋务运动;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工业兴起;近代教育兴起。
4.《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公使驻京,增开,赔偿,游历经商传教,内河航行。《北京条约》,有效,增开,割让,赔款。
5.地图阅读。在地图册找出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止点、签订条约地点、开放口岸,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点、条约签订地点、开放口岸,找出沙俄割占领土有关条约及其数量。
6.岳麓版、人民版。《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
7.选修要点。
【知识链接】
8.完成中国1800-1861年经济和文化知识表格
时代
经济
外交
文化
1840年前
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广州一口通商;鸦片贸易
闭关锁国;天朝上国;宗藩朝贡体制
文字狱,文化专制;西学东渐中止;华夷之辨
1842-1856年
外商倾销商品、搜集廉价初级产品;外资企业创办;鸦片贸易合法化
被迫开放;设五口通商大臣;宗藩体制开始奔溃
学习西方新思想产生;基督教传播
1861年后
通商口岸增加到16个;私营企业创办;洋务企业创办
主动履行不平等条约;设置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洋务思想;西学传播;近代教育产生;对外夷改洋
9.根据上表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关系。
1】关系。列强侵华造成了破坏和建设的双重影响。
2】破坏。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打断了中国自有的发展进程。
3】建设,即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打破闭关锁国局面,向中国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近代企业制度,进而传播资本主义思想、科技文化,推动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变革,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
【探究案】材料阅读与分析,A层同学需认真研究,B层同学可以选做。
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我们也没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国去。此中的原故是很复杂的。第一,中西相隔很远,交通也不方便。西洋到中国来的船只都是帆船。那时没有苏彝士运河,中西的交通须绕非洲顶南的好望角,从伦敦到广州顶快需三个月。因此商业也不大。西洋人从中国买的货物不外丝茶及别的奢侈品。我们的经济是自足自给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所以那时我们的国际贸易总有很大的出超。在这种情形之下,邦交原来可以不必有的。还有一个原故,那就是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中国那时不感觉有联络外邦的必要。
——蒋廷黼《中国近代外交史》
10.上述材料所述1840年前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特点改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1】特点。宗藩朝贡体制,或贡赐贸易体制。
2】原因。中国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其他民族为落后的蛮夷;自然经济高度发达,不需要发展对外贸易;中国特产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质量好,是奢侈商品,国际需求量非常大,各国有求于中国;历史上中西交通不发达,东方国家中中国一直居于最发达最强大国家地位,养成自大民族心理。
3】改变及其原因。1842年开始改变,原因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60年进一步改变,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战败;1895年彻底改变,原因是甲午战争惨败,最后一个藩属国朝鲜被日本控制。
【我的疑问】
【本课测评】近三年高考题,模仿第一题审题。从高考题归纳,命题人的倾向是什么?
1.(2012 高考文综北京卷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 “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2011 年福建省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3.(2010 年海南高考历史13 题)1700—1830 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 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4.(2010 年高考四川文综15 题)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5.(2009 年高考重庆文综19 题)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 年2 月25 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