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单项选择题:
1.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区有一条街叫“首义路”,这是为了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武昌首义。武昌首义发生于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元旦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3月
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法令中,对原中国同盟会纲领未真正实施的纲领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
A.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B.当时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深切愿望
C.当时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推翻帝制的深切愿望
D.当时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4.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5.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表明
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孙中山也受到制约
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孙中山试图限制袁世凯
7.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有①同盟会四分五裂②列强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③立宪派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④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8.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
9.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
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
10.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1.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12.“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予吾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均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资产阶级革命之初,出现孙中山所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改良主义是当时的主要思潮
C.革命派长期在国外活动
D.资产阶级革命群众基础差
1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成立时间最早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14.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是因为①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而建立 ②革命派在政权中占多数③政府颁布了反封建的法令措施④政府不向帝国主义妥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15.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不包括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
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力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D.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17.你知道吗?袁世凯窃取胜利辛亥革命果实后,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彻底失败,袁世凯也一命呜呼。当时有人写了一副上下联字数故意不同的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你知道这是什么用意吗?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辛亥革命。
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促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伟大转变。
【重难点】《临时约法》评价。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清末新政。背景,《辛丑条约》签订,1901-1905年。内容,编练新军,奖励事业,派遣留学生、改革教育等。评价,清朝自救运动,促进了近代化,但造成了革命客观条件——新军士兵和学生接受革命思想、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2.预备立宪。背景,革命高涨,1905-1911年。过程,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运动,1911年责任内阁-皇族内阁。影响,客观推动民主化,导致统治阶级分裂,立宪派倒向革命派。
3.中国同盟会。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革命思想传播【新式学堂、留学、报刊小册子,孙中山-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建立,1905年8月,东京,16字纲领,《民报》,三民主义。意义,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武装起义,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4.辛亥革命。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清末改革导致统治阶级分裂,立宪派倒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领导武装起义推动革命高潮到来;三民主义理论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进行了思想动员;保路运动高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契机。过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清朝土崩瓦解;1912年元旦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夺取革命果实。影响,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封建势力掌握国家权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
5.《临时约法》。内容,人民主权,民族平等,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评价,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积极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6.地图阅读。在地图册找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名称、时间、地点;武昌起义。
7.岳麓版、人民版。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复辟帝制;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
7.选修4孙中山要点。香港学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1905年组织同盟会、创三民主义理论;1912年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1913年组织二次革命维护辛亥革命成果;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发动护法运动;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接受苏俄帮助改组国民党,1924年国共合作、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年底北上谋求和平统一;1925年3月12日逝世。
【知识链接】
8.完成中国1901-1911年经济、文化知识表格
时代
经济
国际
文化
1901-1911年
清政府奖励实业,1903年设立商部,实业救国热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张謇、荣宗敬、荣德生是代表,纺织业等轻工业突出;列强资本输出高涨;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1901年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902年英日同盟,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
1901年建立近代学堂,1903年奖励游学,1905年废除科举、颁行近代学制、设立学部;1905年创办《民报》等报刊,孙中山三民主义;1903-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9.根据上表和所学知识说明,1901-1911年间经济和文化的变化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
1】经济变化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列强资本输出高涨,加强对华掠夺,推动爱国运动高涨,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收回利权运动推动保路运动高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直接条件。
2】文化变化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使更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革命思想;报刊杂志、翻译书籍出版有利于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指导了辛亥革命;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进一步宣传了革命思想,使更多人认清了清朝的反动本质,参加革命。
【探究案】材料阅读与分析,A层同学需认真研究,B层同学可以选做。
假使我民族不是遇着帝国主义压迫的空前大难关,以一个曹操、司马懿之流的袁世凯当国主,树立一个新朝代,那我们也可马虎下去了。但是我们在 20 世纪所需要的,是一个认识新时代而又能领导我们向近代化那条路走的伟大领袖。袁世凯绝不是个这样的人,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 4 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等到他于民国 5 年 6 月 6 日死的时候,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己有光的事情。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大纲》
10.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
1】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进程。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此时清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他已经认识到清朝统治不可挽回,主张南北谈判,在革命党人的要求下,利用自己掌握的实权迫使清帝退位,达成了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之一,推翻了清朝统治。
2】主观上是为了夺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掌握清朝政治军事大权之后,着手同革命党人谈判,企图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高统治权,他一方面威胁利诱革命党人,另一方面威胁利诱清政府,最终迫使宣统退位、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给了自己。
3】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是封建旧官僚卷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而乘机谋取个人利益的历史活动,袁世凯没有近代民主思想,没能推动政治民主化,反而走上了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不归路。
【我的疑问】
【本课测评】近三年高考题,模仿第一题审题。从高考题归纳,命题人的倾向是什么?
1.(2012 高考文综四川卷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1 年江苏省单科历史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3.(2011 年高考广东文综16 题)图5 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2011 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5. (2010 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5 题)1913 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6.(2010 年海南高考历史17 题)孙中山曾提及,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 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7.(2010 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图3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8.(2010 高考广东文综16 题)“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9.(2009 年广东高考10 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10.(2008 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6 题)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1.(2008 年广东高考11 题)“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2.(2007 年高考海南单科15 题)1912 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课件12张PPT。辛亥革命第
13
课一、背景和条件(一)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2、《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
客观上为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革命党起义:黄花岗起义群众斗争:保路运动(有利时机)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1.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组织基础3.军事基础(二)条件湖北新军二、过程(一)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3、胜利原因:① 四川保路运动提供有利时机
②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③ 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2、结果:武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1、主力: 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二)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中华民国的成立概
况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 南 京中华民国纪年五色旗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内容:(1)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①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②确立三权分立政体③实行责任内阁制
(3)性质和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三)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1)外因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大权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2)内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3)根本: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武昌起义后,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任都督,挂起“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江苏就这样“和平光复”了。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课堂探讨:(三)局限性
1、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2、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3、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四)教训1、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都是革命的凶恶敌人三、评价(一)性质: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意义(功绩)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它提出要推翻清皇朝专制统治,建立像美利坚和众国那样的共和国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这是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高中历史《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课 题
第15课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民主革命宣传家、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篡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史实
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辛亥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的革命精神,认识到中国的进步趋势不可阻挡
重点难点
重点:武昌起义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难点: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
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回忆: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到亡的原因,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10分钟)
一、背景:
1、原因: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的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条件: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
组织条件: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宗旨)
思想条件:其一革命派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内容)
其二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内容、评价)
军事实践:革命党人发动皖浙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清王朝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出现空虚。
二、过程:
1894年,兴中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4广州起义
1911、10、10武昌起义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五色旗为国旗,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性质 原则)
1912、2宣统帝退位, 清王朝统治结束。
三、评价
(1)积极:
①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
②推动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到来(经济)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最深远影响)
(2)局限:
①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四、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坏境下,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行不通。
B、小组主持,合作探究以下重点难点问题。(15分钟)
1、《临时约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C、各组质疑。(10分钟)
D、课堂检测。(5分钟)
【作业布置】
1.完成《优化课后作业本》
2.默写
第二课时
优化课后作业本评讲(见优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