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3秋)高中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学案+课件+练习(打包4套) 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金识源】(2013秋)高中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学案+课件+练习(打包4套) 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29 21:56:03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⑴结合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等,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和许多大屠杀惨案。
⑵了解和掌握中国军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面前奋起还击,并逐步团结起来,建立起坚固而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浴血奋战,直到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事实。
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原因,列举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使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概括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⑷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讨论: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什么只能是持久战?抗战中哪种力量为主导,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为什么?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有所提高。
过程与方法
⑴提问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有关历史知识的学习,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了解多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学习和理解未知知识的知识迁移方法。
⑵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本节的大标题和三个子标题,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过程和方法。
⑶引导学生从《侵华日军的罪行》一目中列举最能反映日本帝国主义残暴本质的事实,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过程和方法。
⑷要求学生对《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一目进行分类:先从政治派别分,再从关内与关外分,最后看书上是按什么进行编排的等,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多角度的分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侵华日军罪行史实的掌握,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立场,共同警惕日本今天新的军国主义企图重新抬头的危险。
⑵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⑶通过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中共诞生前,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抗争,结局怎样?中共诞生后,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出现了怎样的高潮?由此导入新课——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日军的军事侵略
原因:(采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看书总结)
⑴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⑵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方针;
⑶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日本要摆脱危机;
⑷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讨论:对这些原因,你有何感想?(让同桌同学、及周围同学一起讨论,然后自由发言,答案没有唯一性。)
过程:(同样由学生看书后列举)
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⑵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⑶发动“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进攻南京;
⑷占领徐州、广州、武汉,使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讨论:日军为什么能侵占中国这么多领土?
暴行:(同样由学生看书后回答)——提醒同学看书中插图
⑴“南京大屠杀”
⑵细菌战和毒气战
⑶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⑷鼓励同学向自己的前辈或其他老人了解日军在当地所犯的罪行;也可从网上列举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
2、日军的殖民统治(联系初中教材,让学生看书总结)
目的: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
表现: ⑴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⑵实行殖民统治;
⑶进行经济掠夺;
⑷推行奴化教育。
思考题:你认为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几类罪行?
参考答案:军事侵略、屠杀和蹂躏中国人民、对占领区进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等。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抗日运动的兴起(由学生看书后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扩大侵略,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表现:
⑴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又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⑵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后来又在中共领导下发展为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⑶国民党爱国军队:一二八事变中,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抵抗;日军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奋起还击,爱德馨等全营殉国;日军进犯长城时,二十九军宋哲元部英勇抵抗;日军进犯察哈尔省时,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2、救亡运动的高涨(由老师简单解释抗日运动与救亡运动的区别,然后由学生看书列举史实)
⑴关外人民的救亡运动: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⑵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背景、时间、目的、意义
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间、经过、结果、意义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背景:
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⑵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⑶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上海、威胁南京。
经过:
⑴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⑵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⑶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
⑴从此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
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讨论:抗日救亡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启发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知识加以总结,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⑴淞沪会战:时间、经过、意义
⑵太原会战:时间、平型关大捷
⑶徐州会战:时间、台儿庄大捷
结果:
⑴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制优势敌人的进攻。
⑵1938年1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讨论: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⑴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抗战。
⑵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⑶抗日战争只能是一场持久战。
3、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⑴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⑵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⑷百团大战
⑸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意义: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4、国民党正面战场继续抗战:张自忠牺牲。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
背景:
⑴太平洋战争爆发,;
⑵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时间:1942年1月
意义: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2、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学生读书后总结)
背景: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目的: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时间:1945年春,地点:延安
内容:
⑴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
⑵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⑶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3、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
⑴中共七大召开
⑵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⑷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⑸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⑹美、英集结军队,准备在日本登陆;
⑺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举行反攻;
时间:
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⑵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⑶10月25日,台湾光复/
意义:(由学生看书后归纳)
胜利原因:(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⑴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
⑵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⑶中共的主导作用
⑷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
⑸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思考题: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回答这一问题。)
作业:同步练习
教后记:
在考虑了前面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讲抗日战争的时候,先布置学生预习,并且印发了抗日战争的大事年表。上下来,效果好多了。因为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对来说比较熟悉,讨论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什么只能是持久战?抗战中哪种力量为主导,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为什么?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有所提高。但发现学生还不太会讨论,有的左顾右盼,下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日本早在1931年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件,而我们通常把1937年“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的主要依据是
A.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 B.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决定 B.国内形势决定
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
A.英美支持其抗战 B.全国人民要求抗日
C.日本扩大侵略威胁其统治 D.受共产党政策的感召
5.抗战初期,国共双方在哪一方面是一致的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
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 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7.下面这些战役中有明显与其它三个不同,请找出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
8.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 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
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具有反侵略的民族解放的双重性
9.抗战初期,在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上,涌现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其中,发出“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呼喊的是
A.谢晋元 B.姚子青 C.蔡廷楷 D.张自忠
10.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
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 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
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全民族共同抗战②国际上的援助③国共两党的合作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
13.对抗日战争的特点概括地最为全面的是
A.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性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
B.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战争
C.在两条抗战路线指导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
D.世界现代史上最早起来单独抗击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
14、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5、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最典型的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长城抗战
1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不包括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扭转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屡败局面
C、开创了一条殖民地人民打败残暴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道路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东南亚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37个师团
45个师团
15个师团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反法西斯战争伤亡损失统计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残
死亡
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562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计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18.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昭示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
材料一: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争论也还在进行。
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材料二:引自有关报道
1948年后,日本实行教科书审定制。50年代,有人发表《令人担忧的教科书问题》,认为教科书“贬低祖国日本,”欲掩盖二战罪行。80年代后,由文部省一再通过的与复活军国主义相呼应的教科书,篡改和美化二战中许多重大侵略行径。今年4月初,日本文部省又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编纂会” 几乎网罗了所有右翼学者,在三菱、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的捐助下,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元。
“新教科书”出笼和审定“合格”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许多史学工作者和民间团体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指出: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也将日本人民推进了火海。肆意篡改历史是一股反动逆流,虽然由来已久,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得到了日本上层和大发战争财的某些人的支持,但是最终必将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19.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是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也只在隐隐作痛。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的时候,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靖国神社、教科书上、钓鱼岛、潜在的核武器……昨日的侵略与今日的扩张,我们不能遗忘,请你以“历史不容忘却”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课件29张PPT。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
16

抗日战争晨背关键信息理解教材新知应用创新演练把握热点考向考向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考向一NO.1NO.2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和全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2.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
3.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一、全民族的抗战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全民族的抗战
(1)历史背景:
①九一八事变后, 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②1937年7月7日 ,日本全面侵华。东北卢沟桥事变 (2)共赴国难:
①国共合作:两党组成抗日民族 ,开始全民族抗战。
②敌后战场:
a.1937年,中共制定 路线。
b.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 ,建立抗日根据地。
③正面战场:国民党组织了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游击战淞沪会战 (3)结果:虽取得 、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失陷。平型关 2.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超过 万人。
(2) 惨案:杀害全村中的一千二百多人。
(3)研究细菌战:成立“ 部队”,利用中国活人
作试验。三十七三一潘家峪[探究升华]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这突出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怎样的方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针?
提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方针。原因: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1)概况:1940年, 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出击日军。
(2)地位: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彭德怀 2.入缅作战
(1)背景: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准备进攻我国云南。
(2)为确保 畅通。
(3)战况:救出被围在缅甸的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 投降。滇缅公路无条件 4.历史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 和自信心。
(2)为世界 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自尊心反法西斯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1.特点
(1)从政治局面看,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场全民族共同抗击日寇的民族解放战争。
(2)从战争态势上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
(3)从战争进程上看,从1931~1937年局部抗战发展到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历经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是一场历时14年的持久抗战。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2.胜利原因
(1)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
1.组织领导
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
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提高到重要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
甲午中日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例1]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闻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抗战爆发后,日本制定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一系列积极防御的战役。如淞沪会战,国民政府坚守上海三个多月,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同时也为敌后战场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案] C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的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1.右面漫画《首挫其锋(1937)》中描绘的是
中日两个军人,代表中日双方军队,全副
武装的日本侵略军看着手中的怀表计算着
时间。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日军妄图速战速决
B.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战
C.国民政府实施了正确的抗战路线
D.正面战场是当时的抗日主战场解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地描述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破产,突出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作用。但是,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并没有阻挡住日军占领中国大片的领土,这一切都是由于国民政府实施的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
答案:C [例2] 诗人罗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中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  )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的说法是错误的。1949年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的道路,但直到现在还未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完全统一。
[答案] B 因果型选择题的解法
解答因果型选择题要注意判断题干与选项之间谁因谁果,把握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影响事件的各种因素;辨别出事件发生(或出现)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等概念的含义。对于较简单者可以根据对知识背景的准确掌握和对题干的准确理解,直接选择合适的答案。2.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
要理由是 (  )
A.改变了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
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注意题干中关键词“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
答案:A历史《第16课 抗日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自学导引
读课本第一部分解决下列问题:
1.列举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并说明日本的侵略对中国的社会矛盾和国共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把卢沟桥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
3.什么是人民战争路线?和国民党的战争路线有什么不同?
4.说出日军在抗战初期的侵略方向和战略企图。
5.列举抗战初期中国抗战史实和作用。
国共合作,积极抗战,组织了几次大型会战,(宝山、四行仓库)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推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读课本第二部分解决下列问题:
6.列举日军的罪行(三点)
读课本第三部分,解决下列问题:
7.百团大战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意义?
8.简述中国军队境外作战的情况。(时间、战场、战果)
9.简述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3点)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既定方针的必然后果
直接原因:1937年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
有利条件:中国:国共对峙的局势
国际:绥靖之风盛行
2.抗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客观方面:日本准备充分,武器装备精良。
主观方面: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4.抗战中的两个战场和两条战线
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 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主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国共军事合作的典范就是抗战初期的太原会战。
两条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作战。
两条抗战路线的区别是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导致的。
三.课堂练习题
1、“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为实现这一企图,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1931年,板垣征四郎:“明治天皇在位期间,我们拼着国运,进行了日清、日俄两大战,结果在大陆的一角建立了特殊地位。”这里“大陆的一角”是指:
A、台湾和澎湖列岛 B、朝鲜半岛 C、山东 D、中国东北地区
3、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积极组织民众抗战
C、进行了积极抵抗 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4、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这是因为:
A、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B、抗日战争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各阶层、各阶级、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战争
C、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抗日战争是得到了全世界进步力量支持的战争
5、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这突出地说明了: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中力量最强
B、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做出的贡献最大
D、日本侵略者的最大企图是控制中国
6、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积极组织民众抗战
C、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D、民众抗日救亡意识的增强
7、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陷我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达30万人以上,而现在这件事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请问这是: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潘家峪惨案 D、南京大屠杀
8、“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