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08 09:4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课件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册
知识点1 光的色散(折射)
让一束白光射向三棱镜,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
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现象:白光通过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单
色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
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散
如下图所示,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在三棱镜的后面再放置一个三棱镜,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再尝试着做一做。
现象:七色光带又混合成一束白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混合。
进一步研究证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注意:1.光的色散实际上是光的折射,不同的色光偏折程度不同,造成色散。
2.红光的折射程度最小,紫光的折射程度最大。

绿


品红


人们发现,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光。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知识点2 色光的混合
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投射到白纸上,观察并记录重叠处的光斑颜色。
注意: 1. 光的三基色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2.光的三基色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各种色光。
知识点3 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其余的色光被物体吸收了。
红色透明物体
所有颜色的光都能穿过的物体是无色透明体如(无色玻璃和纯净水)。
2.不透明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其余的色光被物体吸收了。
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光。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吸收其他光线反射红色光线,看到红色。
没有吸收光线完全反射光线,看到白色。
完全吸收光线没有反射光线,看到黑色。
知识点4 物体的颜色
1. 红外线
特点
红外线的热效应强;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
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红外线应用
①红外线加热
(红外线烤箱)
②红外线遥控
③ 红外线成像
(红外线摄像头)
知识点 5
2.紫外线应用
①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
吸收;
②紫外线能使钞票、商标里的
荧光物质发光,进行防伪;
③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里用紫外线灯进行灭
菌消毒。
知识点6
练习 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C
练习.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蓝色的花。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花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花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花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花呈黑色
D
知识点7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
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会聚透镜):
凹透镜
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发散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焦点
焦距
知识点8 主光轴 光心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F
F
O
f
凸透镜的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F
结论: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边的焦距相等。
f
F
F
F
F
1、过心不变
2、平行过焦
3、过焦平行
知识点9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实像与虚实分界点:
2.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
的分界点
3.像的正倒:
焦点(f)
二倍焦距(2f)
uu=f 不成像
u>f 实像
u=2f 成等大实像
fu>2f 成缩小实像
实像都是倒立,(物、象在异侧)
虚像都是正立. (物、象在同侧)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知识点10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2.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3.当f2f
4.当u5.当u=f时,凸透镜不能成像
凸透镜成像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知识点1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练习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的a、b、c、d四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当把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当蜡烛位于_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a
b
c
d
F
2f
b或c
d
  
知识点12 人眼的视物原理
1.晶状体相当于 ;
2.视网膜相当于 ;
3.物体经眼镜所成得像: 。
晶状体
视网膜
凸透镜
光屏
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识点13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看远处——晶状体薄,焦距大
看近处——晶状体厚,焦距小
人眼调节原理——改变晶状体的厚度(焦距)
思考:正常人眼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知识点14 近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太强,
焦距变小将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因此看不清远处物体。
利用凹透镜对光发散特点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知识点 15 远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将近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
因此看不清近处物体。
利用凸透镜会聚特点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知识点15 放大镜(凸透镜)
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
⑴应把物体放在离放大镜多远的位置才合适呢?   
⑵要想使物体看起来更大该怎么办?
应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
物体在焦点以内,且靠近焦点处
F
F
A
B
A’
B’
知识点16.照相机
原 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
F
F
A
B
A’
B’
思考:要使照相机底片的像变大或像变小,应如何移动照相机并调节镜头?
像变大:应使照相机靠近物体或并使镜头向前伸(即拉长暗箱)
像变小:照相机远离物体或并使镜头向后伸
平面镜在这里作用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仪前方的屏幕上
原 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f知识点17.投影仪与幻灯机
思考: 要在屏幕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图像,应如何放置幻灯片?
将幻灯片倒放在离凸透镜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地方
光路传播过程
知识点18.显微镜
原理:(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 镜,
(2)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物镜       的位置,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该像在目镜的    成放大的______像,两次放大 , 提高了放大倍数 .
凸透
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焦点以内

知识点19.望远镜
原理:
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象物体被拉近了。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照相机的镜头
目镜把物镜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
练习.小明用焦距为10 cm放大镜去观察麦穗,如图所示,这时放大镜与麦穗间的距离应(   )
A.等于10 cm B.小于10 cm
C.大于10 cm D.在10 cm与20 cm之间
练习.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 D.投影仪
B
C
练习.照相机在拍摄建筑物时,要使胶片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胶片的位置应在凸透镜的 ( )
A、一倍焦距以内 B、焦点上
C、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 D、两倍焦距以外
兰溪.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爷爷要看书,小明应该拿图中的那( ),妈妈戴的是( ),爸爸要看书拿( )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