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忆读书 教案(共2个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忆读书 教案(共2个课时,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16:2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忆读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舅、斩”等17个生字,会写“舅、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限、烦琐、质朴、津津有味”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读书的心得。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同样,冰心奶奶在 《忆读书》 这篇课文中也谈到了她的读书体会。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2.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总说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第二部分(2-8):以自己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道理。第三部分(9、10):侧重谈“读好书”,作者以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第四部分(11、12):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4.学习生字。出示生字:舅 津 斩 限 凯 葛 述 贾 衰 刊 琐 朴 篇 某(1)指名领读,教师正音。“斩、述、衰”是翘舌音,“琐”是平舌音,“津”是前鼻音。(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加一加:“氵+聿=津”“车+斤=斩”“岂+几=凯”“+贝=贾”“干+刂=刊”“木+卜=朴”减一减:“煤-火=某”换一换:“很”把“彳”换成“阝”就是“限”,“锁”把“钅”换成“王”就是“琐”。(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葛、贾、某”是上下结构,要写得上小下大。“津、斩、限、琐”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5.认读新词。出示新词:无限 述说 盛衰 刊物 烦琐 质朴 篇章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真情实感 一知半解(1)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2)分组练读,看看哪个组读得最好。6.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烦琐:繁杂琐碎。质朴:朴实;不矫饰。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堆砌: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或趣味浓厚。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7.反馈检查,比赛认读。(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对又快。(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看哪个组找得多。(3)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听,指出读得好或不好的地方。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复习生字。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布置作业。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围绕着主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并对大家提出建议。文章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孩子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2.领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 1.出示生字,复习认读。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3.回顾上节课,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一……就……”的句式表明了什么?(表明作者心中抑制不住的感情;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体会。)2.学习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1)出示句子:“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含泪”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为什么 (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作者读书时的着迷。)(2)文中提到了作者读到的哪些书?(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等。)从读书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读书,作者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时间顺序)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七岁时”“此后”“在十二三岁时”等词语。)(4)出示句子:“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a.“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 (不重复。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之感。)b.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作者把读书看成“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抒发了强烈的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3.学习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1)自由读第9自然段,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书是“好书”。)根据以往的读书经历,你觉得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读 (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2)出示句子:“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体会的?(“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道出了比较后的感受。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区分出好坏优劣。作者通过这句话想告诉青少年朋友,读书要有选择,有比较。)4.学习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出示句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是作者对读书的切身体会,也是作者对广大青少年的殷切期望,语重心长,耐人寻味,启人心智。三句话意思上层层递进。读书好: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多读书: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受益。读好书: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受益无穷。)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5分钟)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并按时间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此后”“在十二三岁时”等。在课文中,作者将《水浒传》与《荡寇志》进行了比较,又把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的不同感受进行了比较,等等。这些比较突出了作者鲜明的读书倾向,给读者以实在的启示。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1.回顾作者的读书经历,你们觉得在读书方法上,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自己做到“多读书,读好书”了吗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疑难句子,通过对疑难句子的把握,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不够,希望在下次教学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