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1课时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1课时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8 14:0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诗词主旨
05
走近作者
01
创作背景
02
朗读指导
03
CONTENTS 教学目录
诗意速通
04
诗词赏析
06
常建,生平不详,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常建的诗现存不多,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练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吊王将军墓》等。
走近作者
题,写上,题写。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禅院,寺院。这是一首题壁诗,写了诗人游破山寺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朗读指导
lài
qìng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诗意速通
僧人住的房舍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译文:清晨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着高耸的树林。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之处,禅房就在花木丛林深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各种声响
使……怡然自得
人的世俗之心
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仅,只是
使……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响在此时全部消散,只剩下回荡在山林中的钟磬音。
诗人抒写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诗词主旨
诗词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破山寺的时间及所见。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颔联和颈联写寺中清幽的环境。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营造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不仅写景准确传神,而且表现了思想的深邃,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悦”和“空” 两字用得极妙。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字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字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色之幽静,也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趣。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着这钟声磬音起伏飘扬,袅袅不绝。
送友人
李 白
诗词主旨
05
走近作者
01
创作背景
02
朗读指导
03
CONTENTS 教学目录
诗意速通
04
诗词赏析
06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走近作者
送友人,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内容。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城外送别友人的情景。
创作背景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朗读指导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诗意速通
外城。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缓缓流过。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要像孤独的蓬草那样随风飞旋到万里之外去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比喻难舍之情
从此离去
马嘶叫声
离群的马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游子像天上的浮云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而下,似乎有所留恋。挥手作别,从此离去,你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诗人描写了青翠的山峦、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及嘶鸣的班马等,刻画了动人的送别场景,渲染了气氛,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意。
诗歌主旨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仗工整,别开生面。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词赏析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中间两联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借孤蓬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关心。颈联对仗十分工整,巧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夕阳徐徐而下,似不忍离开,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尾联情意更切。“挥手”写分离时的动作,诗人没有直说内心的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载着友人的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诗人借班马嘶叫衬托离愁别绪,突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