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
2.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方程过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对于方程5x-2=8,你会解吗?怎样解呢?
【教学说明】
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移项法则
问题1 解方程5x-2=8,除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教学说明】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解方程:5x-2=8,
方程两边都加上2,
得5x-2+2=8+2
也就是5x=8+2
比较这个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
【归纳结论】 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注意: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
2.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2 解下列方程:
(1)2x+6=1;
(2)3x+3=2x+7.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解答,初步掌握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归纳结论】 移项是解方程的重要变形,它是根据需要把方程的项由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一般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为防止漏项,先写不需要移动的项.
问题3 解方程1/4x=-1/2x+3.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解答进一步掌握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归纳结论】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问题4 若1/3a2n+1bm+1与-5b-2m+7a3n-2是同类项,求(-n)m的值.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交流,尝试完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归纳结论】 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可知,2n+1=3n-2,m+1=-2m+7,然后解方程求出m、n的值,再计算(-n)m的值.
问题5 聪聪到希望书店帮同学们买书,销货员主动告诉他,如果用20元钱办会员卡,将来享受八折优惠,请问在这次买书中,聪聪在什么情况下,办会员卡与不办会员卡费用一样?
【教学说明】 学生设未知数,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归纳结论】 列方程解应用题先合理地设出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各未知量,再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变形中,属于移项的是( ).
A.由3x=-2,得x=-2/3
B.由x/2=3,得x=6
C.由5x-7=0,得5x=7
D.由-5x+2=0,得2-5x=0
2.下列方程中,移项正确的是( ).
A.方程3-x=5变形为-x=5+3
B.方程2x=3x+1变形为2x-3x=1
C.方程3x=4x+5变形为3x-4x=-5
D.方程3-2x=-x+7变形为-x+2x=7+3
3.当x=______时,代数式5x-10与18-3x的值相等.
4.解下列方程
(1)10x-3=9;
(2)5x-2=7x+8;
(3)x=3/2x+16;
(4)1-3/2x=3x+5/2.
5.当m=3时,求方程2x-m=m2-x的解.
6.用若干千克化肥给一块麦地追肥,每亩用6千克,还差17千克;如果每亩用5千克,还剩3千克,问这块麦地有多少亩 化肥多少千克
【教学说明】 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移项法则及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答案】1.C 2.B 3.7/2
4.(1)x=1.2 (2)x=-5 (3)x=-32 (4)x=-1/3
5.把m=3代入原方程得2x-3=9-x,移项得2x+x=9+3.合并同类项得3x=12,系数化为1得x=4,所以得m=3时,原方程的解为x=4.
6.设这块麦地有x亩,由题意得:5x+3=6x-17,解得x=20.所以这块麦地有20亩,化肥103千克.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移项法则和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问题“5.3”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习探索移项法则,到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正确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体会方程建模思想,掌握运用去括号法则解方程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材第137页最上方的彩图及相关问题.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1 如果设1听果奶饮料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0.5)+x=10-3.
(1)上面这个方程列得对吗?为什么?你还能列出不同的方程吗?
(2)怎样解所列的方程?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很容易得出这个方程列的是正确的,再列出不同的方程,最后解所得的方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问题2 解方程:4(x+0.5)+x=7.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解答,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归纳结论】 去括号解方程的步骤:①去括号;②移项;③合并同类项;④系数化为1.
问题3 解方程:-2(x-1)=4.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进一步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归纳结论】 去括号时,一是要看清括号前面的符号;二是括号前的系数要与括号里的每一项相乘.
问题4 观察问题3两种解方程的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找出它们的区别.明确去括号解方程的步骤是可以灵活处理的.
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问题5 在“五一”期间,小明、小亮等同学随家长共12人一同到某公园游玩,下面是购买门票时,小明与他爸爸的对话(如图),试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他们一共去了几个成人,几个学生?
(2)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用哪种方式购票更省钱?说明理由.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解方程2-3(x-1)=0,去括号正确的是( ).
A.2-3x-1=0
B.2-3x+1=0
C.2+3x-3=0
D.2-3x+3=0
2.方程2(x-1)=x+2的解是x=_______.
3.解下列方程
(1)5(x-1)=1;
(2)2-(1-x)=-2;
(3)11x+1=5(2x+1);
(4)4x-3(20-x)=3;
(5)5(x+8)-5=0;
(6)2(3-x)=9;
(7)-3(x+3)=24;
(8)-2(x-2)=12.
4.当x为何值时,代数式4x-7与代数式5(x+2/5)的值相等
5.某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的煤气费:用煤气如果不超过60m3,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超过60m3,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2元收费,已知某用户10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88元,则10月份该用户应交煤气费多少元?
【教学说明】 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去括号解方程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答案】
1.D 2.4
3.(1)x=6/5 (2)x=-3
(3)x=4 (4)x=9
(5)x=-7 (6)x=-3/2
(7)x=-11 (8)x=-4
4.由题意得
4x-7=5(x+2/5).
去括号,得4x-7=5x+2.
移项,合并得-x=9.
系数化为1得x=-9.
所以当x=-9时,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相等.
5.设10月份该用户使用煤气xm3,由题意得60×0.8+1.2(x-60)=0.88x,解得x=75,则应交煤气费为:0.88×75=66(元).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4”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探索运用分配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用知识的能力.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去分母解方程的过程,体会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转化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前面我们已学习到了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说明】 学生很容易想到移项,去括号等方法,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1 解方程:1/7(x+14)=1/4(x+20).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确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尝试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去括号,得1/7x+2=1/4x+5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3/28x.
系数化为1,得-28=x.
即x=-28.
解法二:去分母,得4(x+14)=7(x+20).
去括号,得4x+56=7x+14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84.
系数化为1,得x=-28.
问题2 问题1中的两种解法哪一种简便些?从中你能得出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教学说明】 学生很容易得出第二种解法简便些,再通过观察、交流,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归纳结论】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2.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3 解方程1/5(x+15)=1/2x-1/3(x-7).
【教学说明】 学生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来做,进一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归纳结论】 当方程中含有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可去掉分母.
注意:去分母时,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分母为1的项;当分子是多项式,去分母时,分子要添加括号.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问题4 为了参加2013年威海国际铁人三项(游泳,自行车,长跑)系列赛业余组的比赛,李明针对自行车和长跑项目进行专项训练.某次训练中,李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600米,跑步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200米,自行车路段和长跑路段共5千米,用时15分钟.求自行车路段和长跑路段的长度.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设未知数,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解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方程是( ).
A.2(2x-1)-(1+3x)=-4
B.2(2x-1)-(1+3x)=16
C.2(2x-1)-1+3x=-16
D.2(2x-1)-[1-(-3x)]=-4
2.方程的解是( ).
A.x=-1/8
B.x=1/2
C.x=1/4
D.x=-3/8
3.当x=_______时,代数式1/3(1-2x)与代数式2/7(3x+1)的值相等.
4.解下列方程.
5.小华同学在解方程去分母时,方程的右边-2没有乘6,因而求得方程的解为x=2,试求a的值,并正确地解方程.
6.某工厂购进了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煤5吨,实际每天少烧2吨,这批煤多烧了20天.求这批煤有多少吨?
【教学说明】
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答案】
1.B 2.C 3.1/32
4.(1)x=1/5 (2)x=-16 (3)x=8
(4)x=7 (5)x=-2/5 (6)x=3
5.由题意可知:
x=2是2(2x-1)=x+a-2的解,解得a=6.
则原方程为,
解得x=-4/3.
6.设这批煤有x吨,由题意得:
解得:x=150.
所以这批煤有150吨.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问题“5.5”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到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