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08 21:2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个体: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的结构
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什么是种群?
【学以致用】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3)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5)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同种”即同一物种,“全部”即全部个体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种群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对种群概念的理解,注意要点: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渔业上合理捕捞量的确定等,都离不开种群的研究。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的概念是什么?
2.如何表示(计算)种群密度?
3.是不是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就大?
4.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
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原理是什么?
6.不同的调查方法适用的调查对象分别是什么?
阅读课本P2-3页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一、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种群在 或 中的个体数。
种群的个体数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陆地
水体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思考:是不是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就大?
不是
因为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 
2.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检测和预防、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经济效益才最好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捕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在害虫种群密度达到多少时喷洒农药,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防止虫灾发生
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湖北神农架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密度
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命名为“中国鸽子树”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
适用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大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很困难,这时该怎么办?
估算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估算法
①黑光灯诱捕法
b.适用范围:
a.原理:
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 nm左右的紫外线的电光源。 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对于有_______的昆虫,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
趋光性
②样方法
B.适用范围:
A.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选取 个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随机
若干
样方
适合调查植物,及 、 ____________的动物。
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估算法
蒲公英
昆虫卵
跳蝻
蚜虫
探究·实践: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2)估算法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②样方法
阅读课本P5页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实施计划分为哪几个步骤?
②为什么调查种群密度不选择单子叶植物?
③取样方法和取样关键分别是什么?
2.确定调查对象-双子叶植物
因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难以辨认,而双子叶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双子叶植物网状脉
探究·实践: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单子叶植物叶条形或披针形
1、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步骤:
准备      
确定调查对象      
确定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选择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选择等距取样法
取样方法
根据调查的地形分类
3.确定样方:
注意:样方的取样关键: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4、计数
步骤:取样→计数→求平均值  
样方1m2 1 2 3 4 5
株数(株)
密度
3
7
6
3
5
4.8株/m2
延伸补充: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正好在边界线上,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
制定调查方案
实施调查方案
样方
样方大小
样方多少
取样方法
样方内计数
随机取样
根据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密度适当调整,一般不小于1m2
一般不少于5个,多一些计数结果更准确
边角上的个体,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关键 核心
小结: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2)估算法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③标记重捕法
让标记个体在群体中随机分布,但时间太长,标记个体有可能迁出、或死亡
标记重捕法
A.适用范围:
B.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M个)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n个)中标记个体数(m个)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种群数量(N)
首捕标记数(M)
重捕总数(n)
重捕中标记数(m)
=
思考:为什么要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标记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误差分析:
a.若被标记个体的标志脱落,则估算值偏___;
b.若被标记个体易被捕食,则估算值偏___;
c.若被标记个体变得更难捕捉,则估算值偏_____;
d.如果标记的个体因标记过于醒目,易被实验人员发现,则估算值偏____;
e.若因个体间相互接触,未被标记的个体也沾上了标记颜料,则估算值偏____。
N
=





①红外触发相机
②动物的声音
秧鸡

4.种群密度调查的其他方法
长臂猿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法
估算法
适用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黑光灯诱捕法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适用范围
有趋光性的昆虫
适用范围
植物或昆虫卵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
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其他方法
航拍法、红外触发相机、分析粪便、标记声音等
--最准确
课堂小结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
总数的比值。
3.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直接)
例如:2015年,我国总人口约为13.7亿,出生1665万人,
则这一年的人口出生率为:1665万/13.7亿=12 ‰
2015年死亡人口为 975万人,则死亡率为7 ‰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
增大
相对稳定
减小
人口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1.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3.意义: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
增大
相对稳定
减小
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迁入率和迁出率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1.概念:
2.类型:
 年龄结构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特征 幼年个体___,老年个体___ 各年龄期个体数_______ 幼年个体___,老年个体___
发展趋势 出生率___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 出生率___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 出生率___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
图示


比例相当



增大

相对稳定

减小
思考:为什么幼多老少的种群可以预测其密度变化趋势为增长型?
因为幼年个体比例高就意味着:一段时间后,拥有生育能力的个体比例最高,出生率升高;老年个体比例低就意味着:一段时间后,死亡个体比例低,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升高和死亡率降低共同作用导致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增长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密度和数量的变化趋势。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 、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思考:预测的趋势是否一定能实现?
不一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拓展延伸:年龄结构的其他表现方式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死亡率
出生率
1.概念:
2.类型:
指种群中__________数目的比例。
雌雄个体
雌雄相当型
雌多雄少型
雌少雄多型
多见于高等动物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多见于营社会生活的昆虫
注意: 这里的雌雄个体指的是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如工蜂就不计算在内;
注意: 不是所有种群都有性别比例,如某些雌雄同株的植物;
 性别比例
4.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______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
3.与实践的联系:
利用人工合成的_________(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_____个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_____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性引诱剂
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不能完成交配
*注意:正常的性别比例是指该种群正常状态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的性别比例,并不一定是雌雄相当型。
【思考】为什么改变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会明显降低?
降低了种群的出生率
雄性
具有
种群
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死亡率
出生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迁入率
迁出率
最基本
决定
决定
决定
决定
预测
影响
影响
影响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