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猜猜他是谁
“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毛泽东
他的光芒被掩盖了:高祖打下江山奠定基业开启400多年王朝,文帝景帝休养生息创造了“文景之治”永载史册,武帝文韬武略实现大一统美名远扬。人们提到这个王朝,似乎只知道上述这些帝王。其实,这个王朝还有一位帝王,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南怀瑾
东汉光武帝刘秀
导入新课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
1、立足史料实证,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黄巾起义。(史料实证)
2、立足历史解释,掌握“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理解黄巾起义加速东汉的衰亡。(历史解释)
3、立足家国情怀,通过东汉的兴衰,认识到政策得当、发展经济、重视人才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线索,知道王莽篡汉,理解光武帝的措施,思考光武中兴的原因(重点)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是导致东汉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难点)
3.了解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一、光武中兴
1、王莽与他的“新朝”
①背景: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
②时间:公元9年
③过程: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西汉灭亡。
④结果: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绿林、赤眉起义
刘秀于公元 年称帝,定都 ,史称 。刘秀就是 。
25
洛阳
东汉
光武帝
2.东汉建立
公元9年
公元25年
长安
洛阳
西汉
东汉
西
东
一、光武中兴
时间:25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刘秀(光武帝)
以柔术治天下
①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简政安民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经过整顿,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的赋制,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三十税一。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一、光武中兴
1、目的: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面
2、光武帝采取的措施:
3.结果: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的含义: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三是天下出现兴盛局面。
东汉中后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庞大,
以及阶级的对立和社会的动荡。
东汉豪强地主强大下的东汉豪强坞堡图
侧面反映出怎样的社会形式?
城堡庭院深邃
楼台重叠错落
外有高墙边有角楼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图片赏析
一、光武中兴
中兴下的隐患
在光武帝的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中,以豪强地主居多,光武帝曾承诺:称帝后,要维护他们的利益。
“起坞堡,缮甲兵,称霸一方”
东汉中后期,豪强地主
一、光武中兴
历史时空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西汉
新
公元23年
公元25年
东汉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光武中兴
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1、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3、重用人才;
4、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启示
统治者要以史为鉴、爱惜民力,顺应历史潮流。
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
跋扈将军
梁冀
东汉建国
光武中兴
光
武
帝
刘
秀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太平道人张角
黄巾起义
王莽新政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皇帝 即位年 卒年
章帝 19岁 33岁
和帝 10岁 27岁
殇帝 满月 2岁
安帝 13岁 32岁
少帝 幼 8月卒
顺帝 11岁 30岁
冲帝 2岁 3岁
质帝 8岁 9岁
桓帝 15岁 36岁
灵帝 12岁 34岁
废帝 17岁 6月废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东汉的衰败
1.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汉冲帝刘炳
2岁即位 3岁过世
汉质帝刘缵
8岁即位 9岁过世
汉和帝刘肇
10岁即位
汉殇帝刘隆
百天即位 8个月夭折
东汉未满16岁即位的幼年皇帝占总数的3/4。
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成为东汉政治的一大毒瘤。
2.表现
①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
②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便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③结果: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外戚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
2
3
4
5
6
特点:皇帝都是幼年即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表现: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顺帝去世后,梁冀拥立汉冲帝,联合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汉冲帝驾崩,拥立汉质帝。涉嫌毒杀汉质帝,另立汉桓帝刘志。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年。在他掌权期间,立三帝,毒一帝。
跋扈将军
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
相关史事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影响
跋扈将军
(1)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
(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一: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东汉末年,灾荒连年,建和元年,荆、杨二州,人多饿死。永兴元年,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
思考: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状况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研读: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起义
三、黄巾起义
3.时间:184年
4.领导人:张角
5.特点:一场宗教形式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1.根本原因: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所造成的黑暗统治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东汉末年的连年灾荒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6.口号:“苍天已死,黄巾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早在十几年前,就创立了宗教组织——太平道,组织了义军三四十万,编成了36方。向群众广为宣传黄巾军的预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把甲子作为将来的进攻时间。
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口号:“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
8.影响: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中央政权名存实亡
7.结果:遭到统治者和统治阶级残酷镇压,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州牧割据,
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三、黄巾起义
9.东汉灭亡
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黄巾起事,朝廷改刺史为州牧,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权,州牧拥兵自重。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已形成州牧割据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各地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184年,张角率“黄巾军”历时9个月,以失败告终。
西北军阀董卓火烧洛阳,废立皇帝,此后各路诸侯佣兵自立,后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黄巾起义
州牧割据,群雄并起
汉武帝
汉高祖
建立汉朝
休养生息
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国大一统
柔术治国
光武中兴
汉景帝
汉文帝
连连看
课堂小结
东汉的兴亡
一、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三、黄巾起义:
1.西汉的灭亡
2.东汉的建立
3.光武中兴:措施、影响
时 间、领导人、结 果
影响
1.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A
课堂练习
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属于其统治措施的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减轻刑罚
C.合并郡县
D.统一度量衡
D
课堂练习
3.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时期,争夺帝位的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
课堂练习
4.东汉后期朝廷腐败,国势日趋疲弱。汉灵帝光和七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光和元年是公元178年,黄巾起义开始于( )
A.171年
B.172年
C.184年
D.185年
C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