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聊一聊、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等活动,初步感知角的“样子”;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经历两次画角的过程,并通过画角逐步明晰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有何不同,会用直尺画角。
在经历找动态角、变角、送角回家、红角蓝角的故事等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开口大小有关。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活动,体会角的大小与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开口大小有关。
三.教学过程:
(一)谈“角”导入:
师:(电脑呈现“角”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学生回答:角)看到“角”,你想到些什么?(预设生:①五角②牛角③桌角......)
师:刚才大家想到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事物,像牛角、鹿角以及人民币中的角都不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角(将这些事物隐去),所以我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主要研究这些事物含有的角。(师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由“角”字引入,充分发掘学生的原始知识起点。学生的回答可能包括自身生活经验中各种与“角”字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此环节先展开让学生随意去说,然后在后面继续引导,借助课件将事物分类,帮助学生明确数学中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好途径。】
初次找角、摸角
师: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的角吗?(学生可用语言描述、可以用手指一指、摸一摸或是比划一下)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角摸摸看。谁来交流下你摸到的角有什么感觉?(预设学生:①我摸的桌子上的角尖尖的②我摸的长方形的纸上的角这个地方有些直直的。)
初次画角,寻找学生的认知起点
独立画角,呈现原始印象师:刚才大家摸了这么多的角,你能不能试着把你心目中角的样子画出来呢?请在单张纸上试着画出一个角,比比看,谁画得能让别人一眼就看明白。2.交流分类,认识角。
师:刚才大家都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角,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下大家的作品。(预设学生有画角、画平面图形以及生活原形,师用磁贴将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师:对比观察一下,你能不能将这些作品分分类?能说说理由吗?(预设学生:因为这些封口了,这些没有封口)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分类方法吗?老师按照这位同学的说法分一分,正像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这些没有封口的图形就是角。(师将这部分角用线圈起来)。【设计意图:此环节分类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对比观察的过程中,自觉地辨认出角,从而初步构建角的表征。】
认识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仔细观察,这些角虽然样子各不相同,但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生:这些角都是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在数学上称为角的顶点。(师板书:顶点)生:一个角有两个边。师引导观察:每个角都是这样的吗?然后大家一起在角上找边。(师板书:边)
师: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被我们称为角的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个顶点两条边。
图形中找角、剪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师:那大家再来看,刚才在画角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画出了三角形和长方形,大家能看懂他们的心思吗?(生点头)师:他们是怎么想的?谁来猜猜看!(预设生:他想三角形里有3个角,长方形里有4个角)
师:既然这两个图形里都有角,咱们就来找找看。
师:同学们看三角形中有几个角?(预设生:3个)
师:谁来指指看。你能找到它的顶点和边吗?老师把你找到的角给剪下来。这是一个角。你能把它送到黑板上吗?
师:谁再来指一个角,你能找到它的顶点和边吗?老师把你找到的角也剪下来,你也把它送到角的大家庭里行吧?
师:剩下的是角吗?谁再来指指它的边在哪里?顶点又在哪里呢?(找生边指边说贴到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在三角形中找到了角,那长方形中你还能找到角吗?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呢?(同桌俩边比划边说出它们的名称。抽生到黑板上描出来)师归纳:看来凡是角,都可以找到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也可以称为是角的特征。
3.判断角,完善“角”的基本特征。师:下面的这个几个图形你认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学生判断后师板书:看来,作为角的边,还要加上“直的”这样一个条件。(再次规范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在认识角各部分名称后,对于黑板上平面图形的二次处理,既肯定学生的思考,又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角的定义。判断角的过程也是明晰角概念的过程,每一个图形的判断及讲解理由都有价值。】
二次画角,明晰角的概念。
师:现在大家都会判断角了,如果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的脑子里还能想象出角的样子吗?谁来说说,你脑子里的角是什么样的?
师:伸出手指,把你头脑中的角书空画一遍好吗?(注意边画边说画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正确画法。(借助课件播放画角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拿出铅笔,用尺子把你头脑中的角画出来,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对又快?(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电脑演示。)展示学生作品:谁愿意把画好的角给大家看一看?师:同桌两人画得角一模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既然大家画的角各不相同,为什么都是对的?生:一个顶点两条边。师:符合怎么样的就是角?生回答。
师:自己对的给自己打上勾。
【设计意图:二次画角,再次帮助学生明晰角的特征。】
(六)生活中二次找角。
师:其实,生活中角无处不在。带着数学的眼光在教室能找到角吗?谁来指指看?
师:这些物品中你能找到角吗?(课件一组生活角的图片)师:课前大家提到墙角,(课件呈现墙角的图片)你找到角了吗 如果老师遮住这条线,你看到的角的两条边在哪?遮住另外一条呢?师归纳:看来从不同方向来观察都能找到角。
【设计意图:此次到生活中找角,学生已经会用角的特征来衡量,因此这一遍找的价值,不仅要找到角,还要知道角各部分分别在哪里?对于“墙”角这一生活情境的再现,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找角。】
(七)认识动态角,自己“变”角。
师:同学们,使用扇子时,你发现角了吗?它跟前面的角有什么不同?(会变化)
师:你想不想当个魔术师,来动手变变看?请拿出两支铅笔,先变出一个小角。老师也变了一个小角,谁来评价下?(太大了。)怎样能变小呢?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开口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七、红角和蓝角的故事。
师: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叫蓝角和红角,有一天它们吵架了,我们听听它们在吵什么?(播放动画)
师:大家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演示:两角重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两条边张得越开,角就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红角和蓝角”故事的播放,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送角回家。
师:大家看,长方形里有一个角很贪玩,它跑到你的信封里了,你能把它送回来吗?师:大家可以借助老师的活动角来摆一摆,说一说。(全班交流)师归纳:看来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小,角就越小。
【设计意图:借助送角回家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对比选择的过程中,体会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谈收获。
师:谁来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生谈。)师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新成员------角。在我们之前认识的很多图形里都能找到它。同学们下课可以到校园里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