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三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位置变换(2)
一、填空题
1.(2021八上·番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 刻度处,此时物距u满足 (选填“ ”、“u<2f”、“ ”),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的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同;这时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二、实验探究题
2.(2021八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小红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小红把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再把光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上会呈现清晰的烛焰像,这是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接着,小红用厚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烛焰所成像的大小将 ,亮度将 ;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红能观察到像的方法是 。
3.(2022八上·廉江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在图乙中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移动蜡烛和光屏,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图乙位置时,要使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如图丙所示,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5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丁中的 (选填“1”、“2”、“3”或“4”);
(4)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时,同组同学不小心用手指尖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一些”)
4.(2021八上·密山期末)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步骤(3)中蜡烛向左移动,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左”或“右”)调节,且光屏上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现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 (“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5.(2021八上·钦北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实验装置如图。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 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小吴将蜡烛远离透镜至10m刻度处,此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 (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若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4)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 (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中心。
6.(2021八上·防城期末)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通过左图的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 cm。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 cm 刻度线处;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0 cm 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25 cm 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0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可观察所成的像;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2022八上·长春期末)透过水晶球看远处的建筑物的像是倒立的(如图1所示),引起了同学对凸透镜的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盒、光屏各一个。
(1)同学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甲、乙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 (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蜡烛的像偏上(如图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 ;
(3)如图3是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v和u关系的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生活中利用这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像发生运动,如果让像回到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 移动。
8.(2021八上·石景山期末)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1)根据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 cm;
(2)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要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 。
(3)如图乙,小华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4)如果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则发现像变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9.(2021八上·深圳期末)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当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透镜,将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10.(2021八上·普宁期末)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把甲看作是正常眼实验中测得甲的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 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mm,此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4)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的前提下,他该将蜡烛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
11.(2021八上·金凤期末)小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如图所示,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直线 B.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屏上的像清晰时,小梁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该向 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随之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2.(2021八上·襄汾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 ;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2)当蜡烛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 适当移动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 眼镜;
(3)小华在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___。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 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13.(2021八上·肇源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 。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 (“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5)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 (选填“左”或“右”)移。
14.(2021八上·高州月考)小超和媛媛利用光具座、两个焦距相同而直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时,应该选择直径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成像会更亮;
(2)当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征是倒立、 、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理。并且由数据可以推断此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 ;(选填字母)
A.f<15cm B.15cm<f<30cm C. 15cm<f<22.5cm
(3)实验过程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在向上移动,为了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4)在实验过程中小金发现如果在凸透镜的左侧观察,在凸透镜上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的等大的像。你推测这个像的成像原理是蜡烛发出的光在凸透镜的左侧面上发生了 (选填“反射”或“折射”)。
15.(2021八上·盐都月考)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 上,如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光屏上可以呈现清晰的像,则此时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2)实验过程中,若固定蜡烛和光屏,只移动凸透镜,则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 cm处时,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5cm处,此时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实验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避免该现象,小明将蜡烛替换成“F”形LED灯光源,这样做还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点即可) 。
(5)实验中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左;倒立;实像;照相机;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处,将蜡烛移到光具座20cm刻度处,由于焦距为10cm,所以,物距等于50cm-20cm=30cm
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图知道,光屏距凸透镜75cm-50cm=25cm
大于2倍焦距,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使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知道,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应用有照相机;当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
2.【答案】(1)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向左;缩小
(3)不变;变暗
(4)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烛焰的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之前需要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把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3)用厚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但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成像,故烛焰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亮度将变暗。
(4)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则此时u【分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2)由凸透镜的刻度线、蜡烛的刻度线,可以求蜡烛的物距大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情况,从而确定光屏移动方向。(3)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改变的是通过透镜光线的强度。(4)u3.【答案】(1)会聚;10.0
(2)同一高度;远离;投影仪
(3)B;4
(4)烛焰的像变暗了一些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定义,由甲图可知f=60.0cm 50.0cm=10.0cm
(2)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应大致在同一高度。
由乙图可知,物体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间,故光屏应在二倍焦距之外,即光屏此时应远离凸透镜;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作了投影仪、放映机。
(3)凸透镜焦距为10cm,使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5cm刻度线处,这时的u=9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像与物同侧,故人眼应在B处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4。
(4)当手不小心摸到凸透镜时会遮挡部分透镜,烛焰发出的光有一部分被遮挡,经过透镜折射成像时,烛焰的像会比不遮挡时暗一些。
【分析】(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时,像在二倍焦距外,是生活中的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人要通过凸透镜观察像;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若挡住部分凸透镜时,成像完整,像变暗。
4.【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4)左;变小
(5)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规律,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则题中光斑的位置,就是焦点的位置,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这个实验为了让蜡烛的火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需要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由上述解析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这时图乙,凸透镜的位置为50cm处,物距为40.0cm,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将步骤(3)中蜡烛向左移动,则物距变大,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光屏应该靠近凸透镜,即应将光屏向左调节,且光屏上的像将变小。
(5)由于光路是可逆的,现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焦距。
(2)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光路是可逆的。
5.【答案】(1)同一高度
(2)倒立、放大;右
(3)缩小;能
(4)上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此时物距为15cm,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保证透镜位置不变,要使像变大,应将物距减小,即将蜡烛向右移动。
(3)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蜡烛远离透镜至10m刻度处时,物距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透镜的下半部分仍然可以成像,蜡烛的一部分光线可以通过透镜的下半部分成像,只是通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此时像会变暗,但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完整的像。
(4)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位置下移,根据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所以像的位置向上移动,偏离光屏中心。
【分析】(1)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3)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4)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进行分析凸透镜向上还是向下移动。
6.【答案】(1)15.0
(2)缩小
(3)远离;投影仪;远离
(4)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由左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2)由右图可知,凸透镜在光具座50cm处,蜡烛在10cm处,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u=40cm
因为焦距f=15cm,所以有u>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25 cm 刻度线处时,物距为u′=25cm
此时f<u′<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当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因此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因此,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会使所成的像远离透镜一点,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0 cm 刻度线处时,此时的物距为10cm,而焦距是15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可观察所成的像;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是“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因此,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变小。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光线过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成像远离凸透镜;
(4)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越小。
7.【答案】(1)乙
(2)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10
(4)照相机;远离
(5)下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图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图乙中间出现亮斑,所以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要选择乙透镜进行实验。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因为烛焰相对于凸透镜靠下,因此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向上移动烛焰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3)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
(4)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将光屏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蜡烛燃烧变短,所以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仍在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分析】(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距和像距相等,可以判断焦距大小;
(4)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利用了这个原理;若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5)凸透镜成像是实像时,是倒立的。
8.【答案】(1)15.0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4)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65.0cm-50.0cm=15.0cm
(2)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要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
(3)如图乙,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是35.0cm,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照相机上。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如果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这时应适当向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
(3)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像是缩小的实像;实际应用有照相机;
(4)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凸透镜。
9.【答案】(1)10.0
(2)同一高度;缩小;投影仪
(3)靠近;远离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甲知道,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60.0cm-5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当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则物距小于2f,大于f,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f之间,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和投影仪。
(3)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分析】(1)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焦距。
(2)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做答。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
10.【答案】(1)乙;乙
(2)丙
(3)大于;发散
(4)靠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甲看作是正常眼实验中测得甲的焦距为10cm,乙凸透镜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会提前会聚,故焦距小于10cm;近视眼的形成就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故乙透镜模拟近视眼。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此时的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像在一倍的焦距和两倍的焦距之间,而丙透镜折光能力最弱,焦距最大,故像距最大,故答案为:丙。
(3)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近视眼是折光能力变强,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故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中心的厚度,大于0.05mm。
(4)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凸透镜折光能力变强,在光屏前方成像,而光屏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不变,故蜡烛需要靠近凸透镜,以增大像距,使像成在光屏正中央。
【分析】(1)根据图中乙丙的凸度大小即可确定测得小于10cm的焦距;根据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可确定模拟近视眼的图。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3)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是中间薄,四周厚的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在有眼镜时能成清晰的像,可看做是近视眼已矫正了,拿走后,就是近视眼的成因了,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11.【答案】(1)B
(2)II;变大
(3)远离;减小
(4)上升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时要把凸透镜置于蜡烛和光屏中间,并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故答案为:B。
(2)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
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光屏应在II区域内左右移动,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大小变大。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像会远离凸透镜,所以应该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
(4)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所以像逐渐向上移动。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当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
(3)近视眼是凹透镜,当在凸透镜和蜡烛间放凹透镜时,成像变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减小;
(4)凸透镜成实像时是倒立的,物体下降,像上升。
12.【答案】(1)同一高度;等大
(2)左;近视
(3)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要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从图中的刻度可以看到,烛焰到凸透镜的物距大小为20.0cm,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像距大小也为20.0cm,物距大小等于像距大小,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即这个像一定是等大的。
(2)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蜡烛向左移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左适当移动。
由解析可知,物远像近像变小,清晰的像靠近凸透镜了,说明穿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程度加深,成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方,光屏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那么需要光线发散,凸透镜的光线是会聚的,凹透镜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可以用凹透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则可以把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放置在凸透镜前。
(3)若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较模糊,说明凸透镜与光屏没有平行,即中间部分的物距此时正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两侧部分的物距大于或小于中间部分的物距,所以,适当扭转凸透镜,使凸透镜与光屏平行,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C。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像时,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利用凹透镜使像远离凸透镜;
(3)烛焰的光线垂直进入凸透镜时,所成的像更清晰。
13.【答案】(1)10.0;同一高度;光屏中央
(2)放大;投影仪
(3)左;变小;能;光路的可逆性
(4)下
(5)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成像情况。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像在二倍焦距以外, ,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应用了这一规律。
(3)把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所以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像距变小即光屏应向左移,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
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光路的可逆性,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则此时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
14.【答案】(1)大
(2)放大;投影仪;C
(3)下
(4)反射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时,应该选择直径大的凸透镜做实验,进光量会更多,成像会更亮。
(2)由图知,此位置像距大于物距,应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应用应该是投影仪。
由图知物距为30cm,且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为45cm,为2倍焦距以外,即为
所以焦距的范围是
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蜡烛由于燃烧,长度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下调整。
(4)在实验过程中小金发现如果在凸透镜的左侧观察,在凸透镜上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的等大的像,这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凸透镜的左侧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
【分析】(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2)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3)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进行判断。
(4)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5.【答案】(1)主光轴;缩小
(2)35;虚
(3)完整
(4)上;F光源大小恒定
(5)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保证同一高度,以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如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物距大于像距,则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像距在一倍到两倍之间,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此时的物距为30cm,像距为15cm,根据光路可逆,当物距等于15cm,像距等于30cm时,仍然可以成像,蜡烛的位置不变,物距为15cm,则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35cm处时仍然可以成像。
(3)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物体的全部光线会通过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故成的仍然是完整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5cm处,小于一倍的焦距,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烛焰的光线会经过凸透镜的光心往上偏,故像向上移;F光源大小恒定,容易判断像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
(5) A.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则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符合题意;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则为凸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的缩小的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物距大于像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可制成照相机。
(2)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所成的像也要向右移动,即光线推后相交成像,要用一个能对光线起到发散作用的透镜。
(4)根据光路可逆知,物距为原来的像距时,只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计算凸透镜的位置。
(3)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不会影响透镜成像。
(4)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根据经过凸透镜中心的光沿直线传播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5)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三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位置变换(2)
一、填空题
1.(2021八上·番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 刻度处,此时物距u满足 (选填“ ”、“u<2f”、“ ”),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的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同;这时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左;倒立;实像;照相机;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处,将蜡烛移到光具座20cm刻度处,由于焦距为10cm,所以,物距等于50cm-20cm=30cm
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图知道,光屏距凸透镜75cm-50cm=25cm
大于2倍焦距,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使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知道,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应用有照相机;当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
二、实验探究题
2.(2021八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小红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小红把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再把光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上会呈现清晰的烛焰像,这是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接着,小红用厚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烛焰所成像的大小将 ,亮度将 ;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红能观察到像的方法是 。
【答案】(1)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向左;缩小
(3)不变;变暗
(4)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烛焰的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之前需要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把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3)用厚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但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成像,故烛焰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亮度将变暗。
(4)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c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则此时u【分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2)由凸透镜的刻度线、蜡烛的刻度线,可以求蜡烛的物距大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情况,从而确定光屏移动方向。(3)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改变的是通过透镜光线的强度。(4)u3.(2022八上·廉江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在图乙中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移动蜡烛和光屏,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图乙位置时,要使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如图丙所示,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5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丁中的 (选填“1”、“2”、“3”或“4”);
(4)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时,同组同学不小心用手指尖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一些”)
【答案】(1)会聚;10.0
(2)同一高度;远离;投影仪
(3)B;4
(4)烛焰的像变暗了一些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定义,由甲图可知f=60.0cm 50.0cm=10.0cm
(2)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应大致在同一高度。
由乙图可知,物体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间,故光屏应在二倍焦距之外,即光屏此时应远离凸透镜;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作了投影仪、放映机。
(3)凸透镜焦距为10cm,使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5cm刻度线处,这时的u=9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像与物同侧,故人眼应在B处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4。
(4)当手不小心摸到凸透镜时会遮挡部分透镜,烛焰发出的光有一部分被遮挡,经过透镜折射成像时,烛焰的像会比不遮挡时暗一些。
【分析】(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时,像在二倍焦距外,是生活中的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人要通过凸透镜观察像;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若挡住部分凸透镜时,成像完整,像变暗。
4.(2021八上·密山期末)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步骤(3)中蜡烛向左移动,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左”或“右”)调节,且光屏上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现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 (“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4)左;变小
(5)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规律,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则题中光斑的位置,就是焦点的位置,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这个实验为了让蜡烛的火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需要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由上述解析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这时图乙,凸透镜的位置为50cm处,物距为40.0cm,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将步骤(3)中蜡烛向左移动,则物距变大,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光屏应该靠近凸透镜,即应将光屏向左调节,且光屏上的像将变小。
(5)由于光路是可逆的,现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焦距。
(2)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光路是可逆的。
5.(2021八上·钦北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实验装置如图。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 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小吴将蜡烛远离透镜至10m刻度处,此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 (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若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4)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 (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中心。
【答案】(1)同一高度
(2)倒立、放大;右
(3)缩小;能
(4)上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此时物距为15cm,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保证透镜位置不变,要使像变大,应将物距减小,即将蜡烛向右移动。
(3)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蜡烛远离透镜至10m刻度处时,物距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透镜的下半部分仍然可以成像,蜡烛的一部分光线可以通过透镜的下半部分成像,只是通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此时像会变暗,但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完整的像。
(4)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位置下移,根据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所以像的位置向上移动,偏离光屏中心。
【分析】(1)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3)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4)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进行分析凸透镜向上还是向下移动。
6.(2021八上·防城期末)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通过左图的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 cm。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 cm 刻度线处;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0 cm 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25 cm 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0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可观察所成的像;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15.0
(2)缩小
(3)远离;投影仪;远离
(4)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由左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2)由右图可知,凸透镜在光具座50cm处,蜡烛在10cm处,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u=40cm
因为焦距f=15cm,所以有u>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25 cm 刻度线处时,物距为u′=25cm
此时f<u′<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当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因此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因此,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会使所成的像远离透镜一点,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0 cm 刻度线处时,此时的物距为10cm,而焦距是15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可观察所成的像;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是“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因此,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变小。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光线过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成像远离凸透镜;
(4)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越小。
7.(2022八上·长春期末)透过水晶球看远处的建筑物的像是倒立的(如图1所示),引起了同学对凸透镜的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盒、光屏各一个。
(1)同学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甲、乙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 (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蜡烛的像偏上(如图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 ;
(3)如图3是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v和u关系的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生活中利用这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像发生运动,如果让像回到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 移动。
【答案】(1)乙
(2)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10
(4)照相机;远离
(5)下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图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图乙中间出现亮斑,所以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要选择乙透镜进行实验。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因为烛焰相对于凸透镜靠下,因此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向上移动烛焰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3)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
(4)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将光屏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蜡烛燃烧变短,所以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仍在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分析】(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距和像距相等,可以判断焦距大小;
(4)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利用了这个原理;若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5)凸透镜成像是实像时,是倒立的。
8.(2021八上·石景山期末)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1)根据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 cm;
(2)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要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 。
(3)如图乙,小华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4)如果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则发现像变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15.0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4)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65.0cm-50.0cm=15.0cm
(2)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要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
(3)如图乙,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是35.0cm,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照相机上。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如果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这时应适当向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
(3)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像是缩小的实像;实际应用有照相机;
(4)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凸透镜。
9.(2021八上·深圳期末)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当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透镜,将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1)10.0
(2)同一高度;缩小;投影仪
(3)靠近;远离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甲知道,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60.0cm-5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当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则物距小于2f,大于f,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f之间,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和投影仪。
(3)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分析】(1)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焦距。
(2)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做答。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
10.(2021八上·普宁期末)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把甲看作是正常眼实验中测得甲的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 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mm,此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4)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的前提下,他该将蜡烛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
【答案】(1)乙;乙
(2)丙
(3)大于;发散
(4)靠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甲看作是正常眼实验中测得甲的焦距为10cm,乙凸透镜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会提前会聚,故焦距小于10cm;近视眼的形成就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故乙透镜模拟近视眼。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此时的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像在一倍的焦距和两倍的焦距之间,而丙透镜折光能力最弱,焦距最大,故像距最大,故答案为:丙。
(3)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近视眼是折光能力变强,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故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中心的厚度,大于0.05mm。
(4)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凸透镜折光能力变强,在光屏前方成像,而光屏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不变,故蜡烛需要靠近凸透镜,以增大像距,使像成在光屏正中央。
【分析】(1)根据图中乙丙的凸度大小即可确定测得小于10cm的焦距;根据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可确定模拟近视眼的图。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3)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是中间薄,四周厚的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在有眼镜时能成清晰的像,可看做是近视眼已矫正了,拿走后,就是近视眼的成因了,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11.(2021八上·金凤期末)小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如图所示,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直线 B.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屏上的像清晰时,小梁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该向 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随之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答案】(1)B
(2)II;变大
(3)远离;减小
(4)上升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时要把凸透镜置于蜡烛和光屏中间,并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故答案为:B。
(2)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
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光屏应在II区域内左右移动,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大小变大。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像会远离凸透镜,所以应该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
(4)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所以像逐渐向上移动。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当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
(3)近视眼是凹透镜,当在凸透镜和蜡烛间放凹透镜时,成像变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减小;
(4)凸透镜成实像时是倒立的,物体下降,像上升。
12.(2021八上·襄汾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 ;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2)当蜡烛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 适当移动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 眼镜;
(3)小华在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___。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 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答案】(1)同一高度;等大
(2)左;近视
(3)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要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从图中的刻度可以看到,烛焰到凸透镜的物距大小为20.0cm,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像距大小也为20.0cm,物距大小等于像距大小,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即这个像一定是等大的。
(2)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蜡烛向左移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左适当移动。
由解析可知,物远像近像变小,清晰的像靠近凸透镜了,说明穿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程度加深,成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方,光屏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那么需要光线发散,凸透镜的光线是会聚的,凹透镜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可以用凹透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则可以把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放置在凸透镜前。
(3)若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较模糊,说明凸透镜与光屏没有平行,即中间部分的物距此时正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两侧部分的物距大于或小于中间部分的物距,所以,适当扭转凸透镜,使凸透镜与光屏平行,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C。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像时,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利用凹透镜使像远离凸透镜;
(3)烛焰的光线垂直进入凸透镜时,所成的像更清晰。
13.(2021八上·肇源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 。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 (“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5)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 (选填“左”或“右”)移。
【答案】(1)10.0;同一高度;光屏中央
(2)放大;投影仪
(3)左;变小;能;光路的可逆性
(4)下
(5)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成像情况。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像在二倍焦距以外, ,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应用了这一规律。
(3)把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所以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像距变小即光屏应向左移,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
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光路的可逆性,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则此时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
14.(2021八上·高州月考)小超和媛媛利用光具座、两个焦距相同而直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时,应该选择直径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成像会更亮;
(2)当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征是倒立、 、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理。并且由数据可以推断此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 ;(选填字母)
A.f<15cm B.15cm<f<30cm C. 15cm<f<22.5cm
(3)实验过程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在向上移动,为了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4)在实验过程中小金发现如果在凸透镜的左侧观察,在凸透镜上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的等大的像。你推测这个像的成像原理是蜡烛发出的光在凸透镜的左侧面上发生了 (选填“反射”或“折射”)。
【答案】(1)大
(2)放大;投影仪;C
(3)下
(4)反射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时,应该选择直径大的凸透镜做实验,进光量会更多,成像会更亮。
(2)由图知,此位置像距大于物距,应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应用应该是投影仪。
由图知物距为30cm,且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为45cm,为2倍焦距以外,即为
所以焦距的范围是
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蜡烛由于燃烧,长度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下调整。
(4)在实验过程中小金发现如果在凸透镜的左侧观察,在凸透镜上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的等大的像,这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凸透镜的左侧发生光的反射形成的。
【分析】(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2)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3)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进行判断。
(4)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5.(2021八上·盐都月考)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 上,如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光屏上可以呈现清晰的像,则此时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2)实验过程中,若固定蜡烛和光屏,只移动凸透镜,则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 cm处时,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5cm处,此时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实验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避免该现象,小明将蜡烛替换成“F”形LED灯光源,这样做还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点即可) 。
(5)实验中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答案】(1)主光轴;缩小
(2)35;虚
(3)完整
(4)上;F光源大小恒定
(5)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保证同一高度,以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如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物距大于像距,则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像距在一倍到两倍之间,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此时的物距为30cm,像距为15cm,根据光路可逆,当物距等于15cm,像距等于30cm时,仍然可以成像,蜡烛的位置不变,物距为15cm,则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35cm处时仍然可以成像。
(3)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物体的全部光线会通过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故成的仍然是完整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5cm处,小于一倍的焦距,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烛焰的光线会经过凸透镜的光心往上偏,故像向上移;F光源大小恒定,容易判断像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
(5) A.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则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符合题意;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则为凸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的缩小的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物距大于像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可制成照相机。
(2)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所成的像也要向右移动,即光线推后相交成像,要用一个能对光线起到发散作用的透镜。
(4)根据光路可逆知,物距为原来的像距时,只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计算凸透镜的位置。
(3)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不会影响透镜成像。
(4)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根据经过凸透镜中心的光沿直线传播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5)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