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上册数学教案-三 凯蒂学艺:《7的乘法口诀》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上册数学教案-三 凯蒂学艺:《7的乘法口诀》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8 10: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 凯蒂学艺:《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的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熟记7的乘法口诀,学习用口诀快速计算结果。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经验。
4、在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7的口诀的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口诀计算。
教学难点:熟记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意义
1、谈话激趣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打卡游戏吗?(学生交流)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老师小时候经常玩的一种打卡玩具,想不想看看?(教师出示各种纸牌)这种玩具我们把它叫做纸牌,它是用彩色卡纸叠成的,不仅不用花钱去买,还可以自己创造出不同的叠法, 而且很好玩。怎们样,想不想跟着老师学叠一个? 只要你们在课堂上积极表现,下课后老师就教给你们好不好?叠纸牌不仅同学们喜欢,外国小朋友凯蒂也很喜欢,看,大屏幕中她正和中国的小朋友学习怎么叠纸牌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纸牌是一种传统的游戏玩具,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很少见到了。利用孩子们好玩的天性,课堂上借助展示叠好的纸牌来激发孩子们想要学习叠纸牌的愿望,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导入信息窗情境图的观察。】
提出问题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叠纸牌的每个人叠7个(情境图中给出来的信息)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一共有7个人在叠。(图中隐含的数学信息)谁能将发现的信息完整的表述一下 (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信息)那么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能叠多少个纸牌?(教师板书问题)我们一起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设计意图: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的前提下,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只截取了信息窗中的一个情景来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给出和隐含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出来,然后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以此增强孩子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理解意义
师:谁会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回答。(7×7或者7+7+7+7+7+7+7)
师:谁能来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加数相同可以用乘法算)师:加数是几?(7)有几个7呢?(7个)我们前面学过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所以就是7个7相加我们可以用7×7来算是吧。(板书:)
师:那么结果是多少呢?(49)你是怎么快速算出结果的?生:7的乘法口诀。
师:(你真爱学习。)对,要想快速算出答案,就要熟知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7的乘法口诀。(板书: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生运用口诀解决生活问题的关键,本环节通过让学生交流: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在学生交流和教师总结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然后借助学生的学习经验,口算出结果,顺利的过渡到对口诀的探索中。】
合作探究、总结口诀
小组合作,计算结果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6句)那你们猜猜:7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呢?(7句)。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要想编制7的乘法口诀首先得知道从1×7到7×7的各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多少,下面我们就先来算一算结果好吧?教师出示表格,边引导边示范填写:我们来看:1个人叠7个纸牌(将1填入表格中),这里面有几个7?生:1个7.
师:那1个7是多少呢 生:1个7是7(填写)
师:2个人叠,就是几个7了?(填入表格)师:结果是多少?追问:怎么知道的?生:7加7等于14,或者2×7=14。师:也就是说2个7是14.
师:3个人能叠多少个纸牌?4个人能叠多少个?......同学们能接着把表格填完整吗?学生小组合作,把表格一填完整。叠纸牌的人数1234567几个71个72个73个74个75个7 6个77个7纸牌的个数7142128354249汇报交流。(学生小组代表观察自己完成的表格回答问题,教师完成多媒体课件)
师:谁来说说:3个人叠是几个7?能叠多少个?你是怎么算的?7+7+7或14+7引导学生齐读:我们来看,1个7是7,2个7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探索获取新知识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二年级的孩子还比较小,但是教学中仍然要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本环节通过对6的口诀有6句来让学生猜测7的口诀会有几句呢?使学生对7的口诀有一个粗略的认知,然后借助6的口诀的编制经验,引导学生进入对7的口诀的算式结果的探索之中。】
知识迁移,创编口诀
师:1个7是7,怎样列乘法算式呢?生:1×7(教师板书:1×7=7)
师:还可以怎样列?生:7×1(板书:7×1=7)
师:编成口诀是?生:一七得七。
师:2个7呢,怎样列式?口诀是?2×7=147×2=14 二七十四
师:根据表格一,同学们能接着写出7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吗?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完成表格二。几个71个7是72个7是143个7是214个7是285个7是356个7是427个7是49乘法算式1×7=77×1=72×7=147×2=143口诀一七得七二七十四学生独立思考,编口诀。引导学生交流,师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本环节,教师先集体引导学生编写两句口诀,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合作完成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观察特点,背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数学家也是这样编写的。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下。生齐读。师:读了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上面的口诀都比下面的少7.生2:下面的都比上面的多7.生3:结果是从小到大的。
师:(小结)指着口诀,是的,从上往下看,每句口诀结果依次多7,从下往上看,每句口诀结果依次少7。那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每句口诀的前半部分都是什么 后半部分呢?生:前半部分是几个7,后半部分是得数。
师:原来7的口诀中有这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来把7 的口诀记一下。学生背记。师:怎么样,同学们背下来了吗?谁来试着背一下?(找两三人背)对口令:第一轮:7个人按顺序每人说一句。第二轮:随意点7个人,指到谁谁说。第三轮:两个人对战:一人说前半句一人说后半句。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到本学段末,利用口诀计算乘法应达到每分钟8—10题。记忆口诀是口算和笔算的基础。本环节中,通过让学生发现7的口诀的特点,背口诀,对口诀比赛等多种学生喜欢的竞赛形式,达到学生熟练记忆口诀的目标。】
分层练习,巩固口诀
师:经过刚才的互动,同学们已经熟记了7的乘法口诀,那么你们能熟练的运用口诀来解决问题吗?那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首先完善前面信息窗中提出的问题。
1、看算式写得数,并说出运用了那句口诀。
师:看来这个小练习难不倒大家,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
2、看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师:这也难不倒大家,有信心迎接下一轮挑战吗?
3.辨析口诀,比多比少游戏设计:出算式,学生抢答结果。第一轮:3×7 +7,4×7+7 ,5×7-7 ......师:谁有快速计算的方法?(4个7,5个7,4个7)第二轮:6个7比5个7多( ), 比7个7少( )。4个7比2个7多( )个7,多( ),比7个7少( )个7,少( ).
【设计意图:练习中首先设计了看算式写得数和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两个练习,以此来巩固7的乘法口诀;然后设计了辨析口诀,比多比少,对7的口诀进行综合应用。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拓展延伸,应用口诀
师:7是个很神奇的数字,很多问题都跟7有关。1.在你们常见的童话故事中就有我们学过的7的口诀,哪位同学知道?提示:跟孙悟空有关系的(出示西游记的话)学生读找出口诀。2.跟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中也有许多7哦,请看大屏幕:一周有7天,一个月大约有4个周,是多少天呢?我们的寒假一般放假时间是5个周,是多少天呢?暑假放假天数一般是49天,是几个周呢?这里面是几个7?3.还有变化多端的七巧板。你能算出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块七巧板吗?你是怎样算的?4.学唱儿歌。
师:出示七星瓢虫的图片,这是什么昆虫?为什么叫他七星瓢虫?生:它的身上有7个点师:对,一只瓢虫身上有7个点,那么同学们能根据这个信息把下面的儿歌填完整吗?(配着音乐)一只瓢虫7个点,2只瓢虫14个点,3只瓢虫21个点......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环节的内容设计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和应用乘法口诀,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畅谈收获,总结方法。师: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同学们这节课学的高兴吗?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你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