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三个原因: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缺乏核心领导力量。这些反思在中国思想界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在这样的反思背景下,一方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以往遭人轻视的工农兵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活生生的事实,在中国的先进分子面前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现实的榜样。另一方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国内空前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先是知识分子和学生,接着是工厂里的工人,纷纷投身到这场社会运动中?
?
2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阅读史料猜一猜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3.体会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目 录
一、学生斗争开新篇
二、政党诞生指方向
三、国共合作打军阀
1
2
3
4
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国内阶级矛盾加剧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西方列强的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国际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
国际背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索:
一、五四运动(1919年)
(一)背景:
回归教材夯基础
2.五四运动的过程、结果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19年5月4日—6月初 1919年6月初开始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学生、商人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方式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结果 学生被捕 释放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运动
回归教材夯基础
陈其樵那天正在种痘发烧,原本的计划是听完国民大会的演说后便返回学校。但“后见演说已完,各校学生人手一旗,将为游街之举。自度体力尚可步行十里”,才向同学要了一面写着“还我青岛”的白旗,同大队一起游行。
具有爱国救亡共同意志的个体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群体
1915年新文化运动
五四事件
新文化运动影响空前扩大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3、五四运动的性质
材料一 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材料二 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
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三 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4、影响
1、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
2、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
1919年
1840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革命前途
中国近代历史分期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国家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等
马列主义
【课堂笔记】
中国共产党,是在吸取辛亥革命失败教训并加以克服和改变的基础上跨出全新步伐的,它是中国破天荒第一次出现的有着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能够发动并依靠最广大民众(特别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下层工农群众)齐心奋斗、并且形成由民众中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为核心所组成的政治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于2021年6月18日正式开馆。
政党诞生指方向
——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地图上的中国史》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结合教材,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回归教材夯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小组讨论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以革命的手段实现目标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 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3)中共一大
(4)中共二大
小组讨论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革命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民主革命纲领
相同点 不同点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新的革命纲领:
民主革命纲领
新的斗争形态:
广泛的群众参与
新的斗争结果:
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比较
课外拓展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3年
国共合作打军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北伐时期)
北伐誓师大会
国共两党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各阶级合作的重要性。
一、概述国共合作实现的情况
呕心沥血,促成合作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孙中山受到了新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启迪,看到了新的力量和希望,决心联合共产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八一宣言》
孙中山的转变
共产国际帮助
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1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
3
2
京汉大罢工遭反动军队枪击,工人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
为什么要合作?
(一)背景:
1.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屡次失败;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中共三大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中共三大
1.时间:1923.6
2.地点:广州
3.内容: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确定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需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二)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
1.时间:1924年1月
2.地点:广州
3.内容: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纲领、目标
方法、手段
4.意义: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 国共合作后取得的成果
呕心沥血,促成合作
黄埔军校的创建
二、 国共合作后取得的成果
呕心沥血,促成合作
1921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年份 月份 党员人数
1921 7 57
1922 6 195
1923 6 427
1925 1 994
1927 4 57967
——数据来源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社会成分的历史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
中共队伍的壮大
二、 国共合作后取得的成果
呕心沥血,促成合作
北伐的胜利进军(1926年~1927年);部分权力的收回
三、 认识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
呕心沥血,促成合作
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2.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3.合作失败后,中共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4.国民革命中,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条件
回归教材夯基础
四 .最终结果: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拓展]
根本原因:
两党在阶级性质和革命目标的根本分歧。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力量十分强大。
主观原因:
1.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革命斗争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2.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放弃对革命领导权,甚至解除工农武装。
1.无产阶级应该坚持对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无产阶级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3.无产阶级只有团结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国民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本课小结
中共三大
1923
北伐
1926
五四运动
1919
1921
1924
1925
中共诞生
国共合作
广州国民政府
1927
合作破裂革命失败
从个人到群体,民族已经全面觉醒。革命虽然失败,革命希望仍在!小写的我,在为大写的中国而努力!
1、某年《京报》写道:“闻昨日午后三时,北京大学、高等师范、高等农业、高等工业、法政专门等五大学校更有私立之中国大学等聚集三千余人,排队赴总统府、天安门并至东交巷英美法意驻京使馆,随处欲举代表发言表示国民对于外交之真正意思,并要求各使维持公理主持公道。”据此推知,该报道中的“运动”( )
A.使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B.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D.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华决策
2、1921年11月,毛泽东在《劳工周刊》上撰文提出:“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于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其在于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这说明当时的毛泽东( )
A.号召工人联合打破旧世界 B.看到工农联合革命的必要性
C.对苏俄革命道路深信不疑 D.强调城市武装暴动的重要性
C
A
课堂检测
3.孙中山说过:“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晚年时又说“大家便知道欧美的民权政治根本上还没有办法,所以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仿效欧美。……”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中国没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的条件
B.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成熟
C.孙中山放弃民主政治转向社会主义
D.孙中山汲取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4.以下是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部分):“拥护反抗帝国主义的广州革命政府北伐”“人民、国民政府、国民军,联合起来消灭直奉卖国军阀”“为民众争自由而战”“反对英帝国主义援助吴佩孚攻击北伐军”“城乡政权归人民”。这些口号( )
A.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B.反映出国共合作成效显著
C.说明中共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D.促进了民众思想的大解放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