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上册数学教案-四 森林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上册数学教案-四 森林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8 12: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 森林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出示信息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小动物们也丰收啦,瞧,它们都收获了什么?(小动物带来了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
2、引出问题: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盯着6个竹笋流口水呢,猜猜他们正在想什么?(怎么分这6个竹笋?)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情境导入,遵循教材编写的意图,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认识平均分
讨论、交流如果你们是熊猫兄弟打算怎么分这6个竹笋呢?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两个人交流交流。(分法很多:有1、5分,2、4分,3、3分)
认识平均分(1)这些方法中哪种分法最好?(哥哥3个,弟弟3个)哥哥吃3个竹笋,弟弟也吃3个竹笋,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引出课题。(2)完整地说一遍平均分竹笋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分。(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3个。)
【设计意图:借助“怎样分竹笋”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学生借助一年级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现了很多分法,在交流中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比较哪种分法最好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并引出“平均分”。在分竹笋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兄友弟恭”的道德教育。这个问题的出示真是一举两得啊。】
即时练习
师:小猫和小猪它们也想把食物平均分,大家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说出你的理由。生:小猫是平均分,每只小猫都有3条鱼,分得同样多。生:小猪分得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教师及时提问:那小猪怎样做就能做到平均分了?生:给第一个小猪加一个西瓜,它们的西瓜就都是2个。生:给第二个小猪的西瓜切一半给第一个小猪。生:把第二个小猪的西瓜拿走一个。
【设计意图:及时强化“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进一步认识平均分】
平均分成几份
出示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谁来找出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小猴分多少?)
动手操作,数形结合学生先仔细想一想,然后快速拿出学具袋中的12个圆片,在小猴卡片上分一分
3、交流分法(1)交流1个1个分问题1:1个1个分能保证什么?(每只猴子分到一样多。)问题2:现在做到平均分了吗?为什么?(做到了。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2个。)问题3:为什么还要接着分?(没分完12个)
问题4: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是平均分吗?(4个,是)电脑演示一遍。(2)交流2个2个分问题1:现在做到平均分了吗?为什么?(没有。每份分得不一样多,第一个和第二个猴子都是2个桃子,第三只猴子没有桃子。)问题2:接下来怎么分?(还是2个2个分。)问题3:每只小猴子分得了多少个桃子?(4个)我们再来看看电脑小博士怎么分的?(3)交流3个3个分问题1:还剩下多少个桃子没分?那怎么办呢?(先3个3个的分,再1个1个分。)电脑课件展示。(4)交流4个4个分问题1:你是怎么想到4个4个分的?(生1:一只猴子4个桃子,加4个桃子是8个桃子,再加4个就是12个桃子。生2:12里面有3个4,3×4=12。)问题2:他把12平均分到了几份?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3份,4个。)电脑小博士也对这位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呢。请看大屏幕。(演示课件)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虽然分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都做到了平均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帮助小猴子解决分桃子的问题时,学生经历了思考——操作——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来体会平均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分圆片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不同的分法: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在交流中让学生跟随交流者一起进入有序思维状态,理解每种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平均分。教师及时出示问题:“分的方法不同,分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系统地观察、思考。最后及时总结:分的方法不同,分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12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
4、即时练习:分一分,说一说
出示问题:为了感谢大家,小猴子们拿出9根香蕉,要平均分给我们当中表现最棒的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根呢?
教师准备好9根香蕉,学生可以分一分、说一说。(1根1根的分、2根2根的分、3根3根的分)
总结: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虽然分的方法不同,但是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3根香蕉。分的结果怎么样?(一样)
每几个分一份
师:一向文静的小兔子这时候也有些着急了,它们也想把它们的食物平均分,看小兔子遇到什么问题啦。“有16个萝卜,每只小兔子分4个,可以分给多少只小兔子?”学生圈一圈、画一画。
变式练习、巩固提高
圈一圈,填一填(1)出示问题:15个松果平均每个盒子里装3个松果,那么小松鼠需要准备几个盒子呢?(在挑战卡上做一做)(2)交流、总结
2、拓展练习:圈一圈,猜一猜出示问题:松鼠妈妈为了奖励松鼠宝宝们的勤劳肯干,一共拿出了10块糖平均分给松鼠宝宝们,你知道10块,平均分给()只松鼠宝宝,每只可以分()块吗?
【设计意图:设计的练习注重层次性,由易到难。最后松鼠妈妈分糖果这个问题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为下节课关于“每几个分一份”的教学做好铺垫。】
概括总结、提炼升华
师:同学们,看着黑板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在帮助小动物分食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我学会了平均分。)什么是平均分?
师: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老师把这个积极苹果送给你们,你们高兴吗?师:想一想,这节课你还能得到哪个果子?说你的理由。学生进行回顾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收获,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这节课我设想尽力做到关注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的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