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选择题
1.《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B )
B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国人暴动 D.涿鹿之战
2.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D )
A.打制石器 B.骨耜
D
C.青铜铲 D.铁农具
3.观察下面两幅图,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D )
石斧和骨耜 铁制农具和牛尊
D
A.建筑技术的发展
B.手工工艺的提高
C.战争武器的改进
D.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
4.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B )
A.诸侯争霸战争促使了山戎的灭亡
B.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各族经济的交流
C.诸侯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D.诸侯争霸战争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
B
5.《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
A.周室衰微,诸侯称霸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A
6.“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A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A
7.《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反映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C )
A.强化分封制 B.百家争鸣
C.诸侯争霸 D.推行郡县制
C
二、非选择题
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师用书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2分)
①东周 ②春秋
(2)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分) 周王室衰微,诸侯力量崛起。(2分)
(3)请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4分)
正面: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地区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反面: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意思相近即可)
谢谢大家!